分卷阅读60
“味道真不错。尤其这胡辣汤热面皮,热辣滚烫更有滋味。”
“大哥,你先走。我陪着王大哥说话。”俞有钱见这王文远似乎有话要说,催促不理庶务的大哥赶紧走。
“抱歉,某要到县里一趟,在此别过,回来再约。”俞有地抱拳行礼后坐上马车。
王文远目送马车离去,也不走,就这么看着俞有钱。
“王大哥,王有才又闹了什么笑话?”俞有钱心知肚明。
“也没啥。今年六月的童生试和明年八月的乡试,王秀才要考乡试,——你大哥六月童生试还考吗?”
“我不知道。我大哥你也知道的,都考3次了,次次落榜都没中。”
王文远假模假样的咳嗽一声。
有客人来,俞有钱去卖烧鸡了。
这人连童生都没考上真是迂腐,每次落榜,大哥回来笑哈哈大刺刺自己说他自己名落孙山,他都听习惯了。
王文远等了一会儿,见俞有钱一直在忙,甩袖而去。
俞荷一上车就窝在阿爹怀里,一路睡到县里,直接去南街送年礼。
“劳烦孙大哥等一刻钟 ,我们一会就出来了。“往日上门都混不到一顿饭,这次不吃闭门羹都算好,心中有数的俞有地,把二十文车钱给孙富贵,又给他五文钱去吃顿午饭,约好碰头的地点,看着俞荷嘚嘚去叫门。
“外婆,我是俞荷,我和阿爹送阿娘来过十五啦,快开门!”俞荷的声音太大,左邻右舍都知道李家的大姑娘回来了。
敲门半会儿,张氏不情愿的开门,请三人进去,站在院子里说:“阿娘去小妹家帮忙带孩子了,要二月才回来。”
“大嫂,这是我给阿娘做的一身新衣裳,刚好夏天穿,这是给大哥二哥喝的酒,剩下的是给孩子们的米糕,还有十斤新米,既然阿娘不在,我们也就早早回去了。”李二娘笑着背篓里一样一样的取东西,就当没看到窗户里边站着的哥哥和侄儿侄女们。
“你妹夫的学馆,今年,只收了十来个学生,往年都要收五六十个……”张氏见俞有地进门就一声不吭,看李二娘转身要走,叹气说。
“大舅母说话好有意思,小姨夫才能不佳,收不到学生,要怪我阿娘头上了?”俞荷直盯着做作的张氏,直接道。
“俞荷!”
李二娘和俞有地一起喊道,俞荷很不服气的低了头,哼,这话就是她说的,怎么了。
? 如?您?访?问?的????址?彂?佈?業?不?是??????ū?????n??????②?⑤?????????则?为???????站?点
张氏关门,走在最后的俞荷突然小声问道:“大舅母,大舅舅这是和小姨和好了?”
为了口吃的名声脸面都不要了,好意思又来拿捏她阿娘!
“都是嫡亲的血脉,哪有隔夜仇!俞荷,你还年纪小不知道这亲人啊,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你娘和你小姨,包括你爹,我们都一样,亲着呢。”张氏刻板着脸,愤怒道。
看着俞荷皱巴巴的小脸,张氏得意的又补了一句:“你外公可是你爹的恩师。既是岳父又是恩师,我们一辈子都是脱不了的关系。”
“大舅母口才不错。”果然还要算计,俞荷一笑,看了一眼站老远等着她的父母,小声道:“我阿奶让我问你们,不知道恩师算计徒弟全家,用孩子作威胁每年收徒弟二两银子二百斤新米,这账,该怎么算?
要不要再说给全县读书人听一听?让他们来评评理。”
张氏像被踩住了尾巴,恶狠狠看了俞荷一眼,没想到一个孩子嘴巴这么利,一定是马三面借俞荷的嘴给她带的话,威胁吓唬她。
张氏又气又怒,喊道:“你们还想怎么样?害得白家私塾收不到学生,害得你大舅舅没脸出门,我们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十几口人没了活路,你们还想怎么样!”
“大舅母,是非对错,人人心里有把秤!回头外婆回来,你记得和她说我们来过了,我阿奶还说下次进城来看她,许久不见,挺想她!”
俞荷见父母又走回来了,连忙朝张氏挥手告别,小跑过去。
李二娘上来捏着俞荷的耳朵,牵着她的手把人拉走。
张氏哐当关上大门,一阵头晕目眩,她家和俞家真的撕破脸了。
白家又靠不住,他们家在县里没个进项,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阿娘,快来,大姑拿的米糕真好吃,还是我好,给你抢到这最后一块!”张氏见小儿子拿着咬了一大口的雪白米糕给她,气的五雷混轰顶。
“李小弟,你给我过来!”
“阿娘,我过来干什么,你过来,快给我点钱,我去买一捆柴,回来熬粥……”
走到正街上,李二娘松开女儿的耳朵,低声道:“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别人会对你印象不好。你给你大舅母说什么了?”
俞荷眼睛骨碌碌一转,看竖着耳朵的阿爹一眼,自豪道:“我说,他们再欺负你心软,我阿奶就来找外婆说话。大舅母害怕了。”
李二娘愣了一下,眼泪差点下来,一点点的孩子都知道心疼自己,大嫂和娘哥哥们小妹这么多年怎没一个人体谅她!空手拿俞家的东西,抱走俞家的孙子,不管她在俞家的处境,不管她这当人儿媳妇的死活。
“阿娘,他们有手有脚,只要放下身段,完全能养活自己。我阿爷阿奶因为小哥对他们宽容,现在小哥回家,这事就了了。
以后就由我和大哥大姐来这边走亲戚看外婆,我们还能逛逛县城,买点新奇的东西呢。“俞荷觉得自己的主意好极,不见面就没人跟阿娘哭穷了。
“好。”李二娘背过身抹泪,俞有地轻拍妻子的肩膀安慰。
等李二娘的情绪好起来,俞有地带着她们去县衙买种子。
闻济专管朝廷推广派发的各种种子,还有果树,一到正月数他最忙,但俞有地一进来他还是认出来了。
“俞弟,去年种的洋芋收成如何?北方有一亩地两千多斤的佳报。”
“收成很好……今年都有什么新种子?”俞有地仔细把自己的种植过程收成说了一遍,才问。
“有特辣的辣椒,番麦(玉米),棉花今年大力推广一斤棉种只要100文你可以买一点,蜀郡来的花椒树免费发,天水的苹果树,鲁地的冬麦花生水蜜桃柿子山楂等,相对便宜一点。”闻济拿个单子让俞有地看,俞有地一个个念给俞荷。
闻济才发现他身后跟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俞有地念一个,小女孩鸡啄米一样点头给他报一个要买的数。
“棉花种五斤,辣椒种一斤,番麦种一斤,花椒树10苗,冬麦种60斤,花生5斤,其他果树每种两棵。劳烦您了!”
俞有地报了数,闻济写在纸上,拨开了算盘,嘚嘚十几下,抬头笑着说:“一共三两六百文,你给三两五钱,再送你们一把花椒树。”
“多谢,有劳了。”
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