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工一团团缠绕就要将无数人捆绑在一个岗位上,而后细纱还要经过纺织才能变成布。”宝敏反问道:“戴大人可知一匹粗布在民间卖多少钱?”
“四百四十文。”
“是,一匹布卖四百四十文,对于做官的人来说,不过是指头稍微露点财,都能买一车堆着。可对于日夜劳作填饱肚子的百姓来说,四百四十文就是个比天大的数字。”
宝敏:“市面上的猪肉每斤三十五文,牛肉每斤二十五文,羊肉则贵一些,有的时期要去到一百文一斤。将这台机器推出去,虽然需要纺织女工少了,可市面上粗布的供应量就会变多,竞争加大后,商人就会降价。”
“一匹粗布降价,中间哪怕是少花五十文,一百文,都能让老百姓们吃好,穿好。”
“纺织行业不只是可以改良出纱的机器,还能够改良织布机,纺纱的速度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快,产量源源不断,则对工坊的工艺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老百姓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逼着商人竞相进步,降价,最后受益的仍是百姓。”
“而戴大人考虑的产业饱和,对于眼下的大清,恐怕还有些太早。”宝敏指指莫五,又指着戴梓,“莫五也是贫苦人家出身,戴大人也是从民间而来。这普天之下的百姓,可是人人都能穿上粗布的衣裳?可是年年都能换上新衣?”
莫五摇头:“农家种田处处都要用钱,赋税重,老百姓们手里的钱经不起挥霍,田里的粮食还要看老天的脸色。身上的衣裳大多都是缝缝补补,大的穿过剪剪修修又传给小的穿……不曾人人都穿上新衣。”
宝敏看向戴梓,“本宫知晓戴大人心中疑虑。可一个人连走路都未曾学会,就害怕跑起来摔跤,未免太过于忧虑?”
“当每个老百姓都能穿上新衣服,多出来无法出售的粗布才是戴大人应该要考虑的问题。而天下之大,前朝能派宝船扬明之国威,也能有异人乘船而来献万宝,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造船,将我们本土多产的东西带上,高价贩卖给其他地方的人?”
“一个行业不会因为新的机械出生而衰弱,但它肯定会因为不思进取而消亡。”
宝敏看着犹豫且欲言又止的戴梓,轻笑道:“本宫并无责怪戴大人的意思,只是阐述己见。若是本宫的话无法让戴大人信服,那大人便离宫去京城里走走。”
“等戴大人瞧过那些人,若还是觉得应该坚持自己所想,那就当本宫和戴大人并非同路,说不到一块。”
胤祐看着站在一旁神情严肃的福晋,几乎没有人后权衡,便无条件站在宝敏这边,“戴大人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不提高产量,价格就会一直高昂。正如莫五所言,百姓靠天吃饭,已然艰难困苦,衣食住行若是价高,必然会先一步引起动荡。”
“戴大人不如今天便出宫看看,说不定看着看着便想通了。”
胤祐甚至没有给戴梓反驳的机会,就叮嘱站在一旁的莫五,“你也跟着一同去吧,机器的图纸晚些时候再交。”
“是,臣明白。”
戴梓心里仍是不忿,虽然知晓宝敏说的是真话,可又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张,直到胤祐和宝敏离开宫殿,他依旧抿唇不语。
“戴大人因何生气?”莫五并不觉得宝敏说的有错,也不觉得戴梓说的不对。
只是两个人看事情的出发点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
“老夫在没看见七福晋之前,倒觉得她是个聪慧和善的人,如今一见,不过如此。有小善而不知天下大义,张口闭口就是指责老夫做官后不能体谅百姓之苦。”
戴梓轻哼一声,“她一个满族世家出身的格格,懂什么?寒冬腊月里找不到活计干,才是最让百姓绝望的,能有份工作,起码还有些盼头。哪怕早出晚归,百姓们仍是欣喜的。”
莫五低垂眼眸,手指在裤腿上轻轻勾着,而后建议道:“其实戴大人想要证明七福晋所言有误,也极其简单。”
“如何?”
“只有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才能够真正替百姓着想。他们也是人,生活到底过得是何种滋味,我们只需要倾听,他们就会告诉我们。”
戴梓顺摸着自己的胡须,“莫五兄弟的意思是我们出宫,去到百姓之间?”
“嗯,再过不久皇上就要封印休假,冬日里也不适合弄火药的实验,不若我和戴大人一同伪装,去试试七福晋所言虚实。”
戴梓抚掌,高兴至极,“好好,这个法子好。待老夫好生走过一遭,想来对这些事情也了如指掌,到时候就能够好好反驳七福晋的话。”
“是这个意思。”
莫五看着外面飘雪的天,心里面也有了想法。他未入宫时,住着的巷子倒是聚集了不少穷困潦倒之人。
戴梓被康熙发掘制器之才时,虽然也是平头百姓,但家中并没有穷得揭不开锅。
莫五方才听宝敏为百姓说话,一时倒是生出一种错觉——这七福晋可不像是满族的姑奶奶。
一路风雪,宝敏同胤祐快步走回乾东五所,先前被质疑的气恼也被寒冷消了干净,待手中换上热乎的手炉,她就舒服地躺在榻上。
只是不甘心地问道:“爷觉得我方才所说有错吗?我只是想做出一个东西,能够让织女们更快地将纺线变成粗布,然后让整个行业都活起来,而不是现在跟死水一样。”
“日复一日都是如此,老百姓们瞧不到任何盼头。”
胤祐自顾自地倒了杯茶水,摇头,“戴大人所说也没错,不过就如福晋所说,不能因噎废食。”
“至于你说的开海贸易……福晋也觉得这事大有可为?”
胤祐不懂什么纺织,粗布价格下去,百姓们人人都能够换上新衣,听着就是件不错的事。但是比百姓穿新衣更加让他在意的是所谓的开海贸易。
宝敏微微挑眉,朝人勾勾手。
待胤祐走近后,便扬唇笑道:“爷可算是死了这条心吧,皇阿玛那可是一座大山,你准备拿什么去说服皇阿玛?”
“我方才同戴大人那么说,不过是为日后真的粗布过剩想了个法子而已。”
“就算我们不出海,那些蛮人也会开船来我们这,你瞧着他们瓷器、丝绸等物可少买了?无论我们卖多高价,他们都老老实实地把钱送来。”
说着,宝敏又忍不住绕回纺织机上,“那些外国人买那么多丝绸布锻,我们多生产一些,不大喜欢的就一并重新修饰一番再高价卖给他们,这不也是一种赚钱的法子?”
“戴大人真是……!”气人!
胤祐难得没有同宝敏争辩这件事情。
他还是觉得开海这件事情听上去非常得不错,那些外国人带来的东西的确是新奇,好些都未曾见过,也因此卖给他们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