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3
苏代岂不是就是挖了个坑给好基友跳了吗?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苏代给甘茂的考验,甘茂没有回去,他通过了苏代给的考验,所以苏代将他推荐给了齐王。自此官拜上卿。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真的是太可怕了。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谁在给你出考题,也永远不知道通过考题和不通过这一题会有怎样的结果。
秦王给甘茂的是上卿之位,算是一把手了,富贵到了极点。若非甘茂心志坚定,他非常清楚自己离开的原因是什么,他很可能就会回去,等到回去之后等待他的就是死局。
所以人呐,走每一步都得想清楚自己做的决定,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再后悔,当然我们不会遇到甘茂这种死局,但是无论是和前男友分手、辞职、离婚亦或者很多决定都一样。
如果你下了决定,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受不了离开的原因是什么,除非主要原因能够被解决,否则一定不要回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你回头的那一瞬,后头等着你的是不是“鬼谷”
再说说他孙砸甘茂。
甘罗的年龄多大其实说法挺多,史记说法是甘罗在甘茂死的时候十二岁,甘茂啥时候死的?呃,不知道,但是当时的甘罗是吕不韦的门客(史记原话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相这个词很微妙,丞相和相邦缩写都是相,吕不韦做丞相是庄襄王时代,相邦是秦始皇时代,所以当中差了差不多3年。
另外一个关键是燕国太子,太子丹其实有两次来秦国,一次是被秦始皇侮辱,另一次就是这次,不过这次是秦燕后来联合了最后坑了赵国。
然后把燕太子还回去了。
如果以燕太子为时间点,那就是始皇28岁时候的事情(差不多)但他28岁时候吕不韦早就被干掉啦!所以我默认应当是秦王刚刚即位的时候,也就是14/5岁时候发生的这件事情。
其实吕不韦真的给嬴政推荐了很多人才(小声BB)在始皇的教育和人才上他还是很上心的,在始皇小的时候两人还是有过真心的,只不过赵姬……死局。
第210章 战国风云(62)
是夜, 吕不韦在庭院内负手而立。月凉如水,落在院内庭院内他为了让小时候的儿子种田而挖出的渠道之上, 又被清风打成碎银一片, 衬得他的身影愈加茕孑。
蛙鸣阵阵,咸阳城暑热时节只有在晚上才有一丝凉意。但即便是此时此刻,吕不韦却感觉不到一丝凉爽, 他感觉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只因异人同他说的那一句——“宰相起于州部”。
吕不韦不是地方官出身,在别人看来,他是标准的裙带出身,正是投资眼光好扒住了异人才得以升天。
这也是他广为人诟病之处,在东方五国眼中这一点尤为突出。而在他们眼里, 异人也是靠着女人上位,而他吕不韦更是经营牵线搭桥之人。
不过吕不韦从来不在乎这个,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几何, 也很清楚异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就像是儿子发明的黑白棋一样,他以秦国江山为棋盘,又一点点将异人的棋子翻转过来,几番算计, 小心谋划,最后将点化为线, 又将线连成片, 方才赢了这场棋局。
靠女人?若异人当真是单单靠着华阳太后爬上去的,难道昭襄王这样老谋深算之人会允许吗?他们未免将昭襄王看得太低了些。
至于他们以为的,那只是他们以为的。
而现在, 他已经站到了巅峰,而他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和异人有一份知己情在,异人性格使然,只要他把握好彼此分寸,他相信自己不会落个糟糕的下场,而吕安……他和太子走得太近了。
这不是好事。
他知道这两个孩子之间有一份特殊的情谊在,只是,亲则近亵,身份变了,若是不能把握住其中分寸,绝无好事。
而且赵政这个孩子……他的性格颇为强硬,其做事风格与其说是像异人,不如说他更像昭襄王。
在很多事情上,太子的大局观比起异人都要强,也更为强势。也正是因为如此,吕不韦不敢赌在用人上,太子是更像昭襄王还是更像异人。
所以吕不韦向异人建议为太子挑选伴读。
太子今年十五岁,正是最善变的时候,他身边又多出了数位伴读,恰恰也能分去吕安对赵政的影响。
他提出了建议,而异人答应了。
即便当时异人没有多想,仅仅是就事论事,事后也肯定能回过味来。
宰相起州部……现在异人对他说的这句话让吕不韦怎能不多想?
他一方面觉得这是秦王对吕安的一个不算承诺的承诺,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可能是秦王的一个不轻不重的敲打。
是打巴掌,还是给的枣,全看吕不韦如何理解。
吕不韦的决定是——做被打巴掌的准备,接住这颗枣。
——反正儿子还年轻。
而接到调令时候吕安则是一脸懵逼,他就是想要出去游(玩)学(耍),怎么就变成去上班了?!
吕不韦见儿子久久没有反应,便挑眉看他:怎么,不满意吗?
吕安立刻摇头,一个官员想要做事的话一定要去地方,地方自由度高,也更贴近民生,而且蜀郡也是如今最有挑战性的地方,他的确很感兴趣。
他和李冰关系不错,应该也能相处和谐,就工作环境来说估计问题不大,只是,这是刚谈恋爱就要分离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
尉缭听到吕安调任的消息后也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表情表示没事,他这里比起吕安来可活动性要更高一些。
秦国是全民皆兵制度,几乎不存在职业军人这种概念。尉缭此前靠着军功得了民爵,但并未被授予正规的职位,所以他的时间反而比吕安更自由,完全可以陪着吕安去蜀郡。
但是吕安考虑后还是拒绝了,最后二人商讨后还是决定尉缭陪他一段时间后回咸阳城发展。
秦国唯一升迁的路子就是军功或者农耕,吕安走的是农耕路线,显然这条路尉缭没法走。而在军功授爵这条路上,能够上战场,上哪里的战场,这样的机会便极为重要。
秦国的军功是根据胜利情况来算的,如果个人斩杀敌人数目极为醒目而所在的方阵结算输了或者战役胜利损失人口过多的话,这个数据并不会被记入个人军功。因此自己杀人多没有用,看的还是全局。
这一点也是秦国的军队远远强于别国军队的原因,在别的国家还在讲“游侠”讲“个人”的时代,秦国讲的就已经是“整体”,并且有了一整套计算整体功勋的方法了。
虽然尉缭个人能力出众,但如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