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6
的事情,小到不少民众毫无所觉,大到所有官方政府都需要发布通知更改文件。
对于自己的“友邦”,大汉自然也宣布了这一事件。
而写给匈奴王的落款也使用了“元年”一词。
草原上的男人们对大汉这一举动只觉得莫名其妙,军臣单于抖了抖大汉送来的竹简,他让人将另一封写给南宫公主的信件送过去。
“汉人就是事情多。”他挂着轻慢的笑容对随侍在旁的中行说说,“你那时候的大汉皇帝有这么多事吗?闲着没事干啊换什么年号,麻烦自己还烦别人。”
中行说思索了下,回道:“这其实大汉皇帝自欺欺人的手段。”
“哦?”军臣单于对这一说法非常好奇。见他兴致高昂,中行说解释道:“大汉的皇帝自称天子代天治国,但他们又觉得每个人都是有任期的,任期结束了人就要死了。”
“所以他们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改元。改元便是重新从一开始计算,这样就会给上天感觉时间还有很久。”
军臣单于呆住了,然后他放声大笑。不光是他,在帐内的匈奴人均跟着连声大笑。军臣单于笑到连声咳嗽,他感觉很久没有笑得那么开心了,老对手的愚蠢果然是他们的快乐源泉。
“原来是这样。”一个匈奴汉子拍了几下大腿,“汉人是傻子吗?上天是无所不知的,难道改个年号老天就不知道今天过了多少年?这不是就骗骗自己人嘛。”
“没错,哈哈哈哈哈……我看大汉皇帝该死的也没逃过啊,看来他们一个都没成功过啊,既然知道这是错误的方法,为什么他们还在用?”
“就是,还不如像我们一样干脆不用年号,要是按他们的说法不用年号,岂不是老天都不知道你当了几年皇帝?”
他说的话又引来了一阵大笑。
中行说表情非常平静,他看看室内这些人,默不作声。
事实上,自从汉匈贸易窗口打开之后,他的地位便肉眼可见地下降。中行说一惯的坚持是匈人不要和汉人接触过多,保持自己的资源自给自足,千万不能依赖汉人,这一点在老上单于时期被有效得实行下去,军臣单于即位之初亦然。
然而自互市开启,廉价的盐、粮食、布匹、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那些外来物资严重冲击了本土市场。汉人的东西比草原的更加精美,售卖的价格居然还能更加便宜。
旁的不说,自从汉朝瓷器进入草原以后,原本烧陶的匠人全都放弃了自己的活计,因为比起辛辛苦苦挖泥巴烧陶器还不如从大汉购买。
原本和西域购买盐巴的商队也断了大半,因为大汉可以买到更便宜的盐。
原本在放牧之余匈人也会进行简单的种植,以保证冬季口粮,但现在除了大阏氏会去实验种田之外没有人会在这上头花费力气,因为大汉会售卖给他们便宜的粮食。
中行说有时候看着大阏氏在田里忙碌的样子都会觉得她蠢,但转而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他们二人都在做无用功。
他提醒过大单于数次,也在部落的会议上说过几次,换来的结果是自己被排挤出了决策层,
他非常清楚会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利益。
从汉匈贸易开启的第一天,准确来说可能在那之前,部落中就有一部分人将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了大汉的马车上。他们通过和汉人交换物资,然后来卖给别的部落;也通过和别的部落交换物资再买给汉人,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这种行为的收益十分可观,甚至于他还发现商队背后还有大部落的扶持。和与极西之地交易不同,汉匈之间商道短,又因为是官方的通商口安全系数更高,加上大单于出于平衡左右部之间的一个手段,位于匈奴左部的汉匈商道以超乎人想象的速度成长起来。甚至于贸易量将近右部商道的两倍,为此左部的财富快速积累,这样的变化又戳了军臣单于的眼。
在他的建议下,大单于出手打压,如今大草原勉强维持一个平衡。然而这份平衡极其危险,而偏偏如今匈奴这边已经停不下来,对于大汉的依赖已经让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倾向。
中行说轻轻叹了口气,仿佛看到了在他面前因为一块偏转的砖块而渐渐倾斜的高楼,这份倾斜起初只是些微,然而大单于并无纠正的意思,而是持放任态度。
他看着军臣单于的眼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不过很快这个眼神就被他垂下眼帘挡住,在外是他一如既往平静又温顺的模样。
大帐内其余人毫无所觉他的沉默,或者说大家已经习惯了这几年来中行说阴阳怪气的沉默。这些人肆意嘲笑着大汉改元之策的愚蠢之处,浑然不知就在数丈之外的大阏氏帐中,南宫公主一字一句将这封已经被中行悦提前看过也检查过的书信扫在脑海里面,然后她的手指在左侧的元年二字上轻轻滑过。
改元,代表了……换天。
她捏紧了拳头。
作者有话要说:
年号这东西是MADE BY 汉武帝,之前一直都只有年没有号
不过前元后元这个是史学家说的,皇帝说起来就是哎呀我们重新纪年叭,一般是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了才改。
不过武帝之后就变成了想改就改,或者纪年什么或者就是发表新的祝愿而改这样了。
文景两位在历史上的定位在当代人看来绝对是耻辱的,因为苟且忍,举国边防被匈奴人打成了筛子,还被打到首都近郊,然而百余年之后人人都说这是文景之治,个个称赞。
但不要忘了文景之治的先决条件是养出了武帝这么个能够拿着爹和爷的老本打胜仗扩疆土的人。如果文景之后还是刘荣这种温和性格的话,那么结果就是北宋那个模样了(不是黑宋朝啊=w=)所以我认为文景和武帝是彼此成就的。
但是文帝和景帝彼此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在他们和当代人看来,他们无疑是窝囊的,是无能的,是让人看不过眼的。
其实同样的情况放到现代也一样。
老江、老胡、习大,建国60年左右
只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港真,谁家里头没有在几年前骂过前两位太软呢?反正我家是有(咳咳)
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中国GDP】这个关键词,看一下那个上扬线的起点是哪里。
真好奇千百年后的历史书啊……
第139章 帝国裂变(50)
景帝后元元年, 春三月,赦天下,赏赐民爵位一级, 赐予二千石与诸侯国的国相右庶长这一爵位。
夏,全国欢宴五天, 民间可以买卖酒浆, 作为新年的开年之初,大汉就陷入在欢快的气氛之中。
而这一份轻松祥和的气氛以及因全国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