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7


作坊不好。

主要是他们懒得做了,每天赶订单实在太辛苦。

果然,技术放出去一些,压力骤然减轻。

有甜食店跟火药局的人带头。

巾帽局,针工局也陆陆续续放出自己的技术,但都是宫里过时,外面还不懂的那种。

竟然无意间促进很多手艺发展。

火药局大佬想减轻压力,象房鹰房的人却想有压力。

大象还好,训鹰实在看头不多,鹰房平日懈怠,根本玩不出什么花样,放到瓦舍里都会被嘲笑那种。

也就是看他们是宫里出来,多少有几个赏钱。

但要想赚钱,那都要继续努力。

如果再不努力,他们就会是宫里的耻辱。

虽说他们这些官办厂,官办店之间不用比较,但户部的人总是有意无意说谁排名最低。

这不就是打脸吗?

搞得大家都很紧张。

如果不努力的话,那会垫底的,这不会又是空章舍人搞的吧?

苏菀在尚膳监,礼部,重华宫之间走,对这些也算了解,平日遇到户部的人也会多说几句。

但这会遇到内务府的正副总管,更有的聊。

正副总管都是以前的熟人,聊起来顾忌也少。

正总管童喜弘平日里严肃,虽然年轻,但接受内务府之后管理的还算妥当,对他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宫里人少。

之前重新清点宫人,外宫两万人,内宫一万一。

等到圣人回宫,又带回来五千,这样一来,内外宫加起来,差不多三万六千人。

这人数还是不少。

这大概是八九月份的人数。

经过九月十月,诸司热衷出去开店,一个地方至少去了三四十人,十几个官办厂,稍微数一数就出去一千多人。

可三四十人多半是不够的,估计到年底,能出去两千多。

虽说都是外宫的人,但这已经相当不错,等明年五月份放人出宫,没意外的话,会有很多人愿意出去。

以前不出宫,那是因为在宫里安稳,对外面也不了解。

除了有出路的尚食司宫人之外,其他很多人多半是不愿意走的,可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就连内侍们也在想,出去是不是能找个营生,外面许多店铺老板,就想要他们呢。

苏菀算着,其实外宫削减到一万六左右,就差不多了。

虽然人数看着还是多,但外宫有宝钞司跟磁器库这两个大地方,他们不是只用伺候人的宫人,在她看来,那是正儿八经的厂子,只是开在宫里而已。

人力滥用的地方,其实多是内宫。

内宫不设诸司,不设厂,这次出去找营生的部门,全都是皇宫外宫,无一例外。

只有内宫那一万多人,全都是用来伺候圣人,嫔妃,皇子公主的。

这些正经“主子”加起来不过十三人。

却用了一万三千人伺候。

也是,单御膳房就有两三千人,剩下宫人更多。

只可惜削减例份,暂时削减不到里面。

倒是外宫生机勃勃。

毕竟能出去谋生,谁想困在这四方天地里。

外宫人数渐渐减少,最先感觉出来的,便是尚食司,因为尚食司做饭少了啊,少了几千人的饭食,对各个膳房来说活计减轻不少,再加上年初新进的宫女,之前超负荷运行总算停止。

而且身为尚食司宫女,在不少地方都有优待。

谁让是她们尚食司的甜食司率先出去,给大家开了个好头。

苏菀去到各处,不少人也诚心诚意喊一句苏菀姐姐。

这姐姐称呼无关年龄,单纯的尊称罢了。

苏菀笑着应下,显得落落大方。

她只觉得这几个月总算闲下来,竟然从九月底一直休息到十月底,什么事都没发生!

谁让这一年事情太多,简直事赶事。

可马上到十一月,又有一个东西要操心。

那就是谢沛生辰。

拜谢沛听政,跟立太子所赐,苏菀在这世上就记住俩人生日,一个自己的,一个谢沛的。

十一月初六,谢沛十六岁生辰。

十六,在天祥国的风俗里属于比较重要的日子了。

这个年纪弱冠束发,算是小成年,虽说等到二十真正成年,但十六也就意味可以定亲成婚,能不重要吗。

这次过生辰跟之前不同,既是他当太子第一年生日,又是十六岁,光禄寺那边已经忙了很久,肯定要有个小宴的。

若不是跟圣人关系不好,都不应该是小宴,而是大宴。

所以这日的生辰礼就很重要。

她生辰的时候,收到的可是红玉做成的章子。

红玉是玉中极品,更别说拿着格外温润,雕刻也是名手手法。

还有人因为她那空章上花纹刻得好,所以认定她是大家后人的,可见其贵重。

所以给谢沛的回礼就很犯难。

要送什么东西才合适,这就很纠结。

送贵重的肯定不行,先不说她也没多少银子,再者这世上能比谢沛有钱的人极少,谁能有那么多庄子田地,还有很多房屋铺面。

既然贵重不成,也只有在精巧上下功夫。

送礼物就要送到点子上,苏菀原本想做蛋糕,但在谢沛两年前生日的时候就已经送过了。

甚至还想着要不要做泡面或者压缩饼干。

但压缩饼干这类东西,古代其实有类似的做法,没有现代的工艺,苏菀再做也差不多。

至于泡面,甚至有点无稽之谈,至少不是现在能做的。

泡面的优点就是方便轻便好携带。

但在古代,没有外面的塑料袋或者纸盒,那就显得更鸡肋,用纸包装容易碎,油纸都不行,而且面饼蓬松,占的面积也大,不适合长途运输。

最重要的是,泡面要过油炸,耗费的油都能让户部尚书咧着牙哭。

除非以后产油产得多了,再去琢磨泡面吧。

再费力气的苏菀也懒得搞了。

最后定下来,给谢沛做长寿面!也就是俗称的一根面。

一根面就能装一碗面,三五米都不断。

这样的吃法并不多见,而且面条能做到三五米长,实在很夸张了。

做面也有好处,白日谢沛参加宴会,等到晚上她让人把这碗面送过去,也不用自己跑一趟,还算送了礼。

这主意实在好,苏菀都想夸自己几句。

既然已经定下要做什么,苏菀也不烦心了,继续恢复这段时间悠哉的生活。

每天看着对面光禄寺为谢沛十六生辰宴忙得到处跑,就觉得更悠闲了。

光禄寺几个关系要好的官员,都想拉着苏菀一起忙。

终于到十一月份,天气渐寒,听说边关那边送了几次物资,又把刚充盈的国库掏空。

这国库刚好一点点,现在又没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