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
的官职,就算是状元榜眼探花也是如此。
苏菀听得好笑,不过这也算人生一个重要起点吧。
各处宴会按部就班做事,其实并不杂乱,每个人做什么,光禄寺这边心中有数,这种职责分明的指派,也让琼林苑跟隔壁会武园井井有条。
苏菀所在的白案也在指点的棚子下面开始做活。
因为所派的宫人多,在临时搭建的彩棚下做事也是常事,而且可以更方便光禄寺的人管理。
厨司这边的管事人也和善,面对这样大型宴会也是手到擒来。
还对临时拨调过来的宫人们表示感谢。
白案的苏菀,上什的李蓉蓉,再有甜食司的几个嬷嬷。
大家都是有手艺来的,所以原本厨司的也给些敬意。
特别是苏菀,谁让她一看就跟光禄寺的几个官员非常熟悉,礼部总部几个大人看到她也问话,甚至问她最近读到哪一本书了有什么问题,还说就算事情多,也不能中断读书。
苏菀面对古代版劝学只好一一回答。
她哪敢啊!
在内宫都带着从礼部拿来的书本,毕竟她也发现了,若不是听长官的话读书,也不会那么快发现儒释之间的矛盾,更不会做之后的事。
这让苏菀自己都觉得,多读读这个时代的书,作用真的很大。
苏菀如此好学,大人们自然高兴,对她也是看小辈的目光。
如此种种,厨司的人还好奇,她是不是哪个官员家的女儿,过来体验生活了?
不管怎么猜测,苏菀这边确实轻松很多。
她又是个做事认真的,身边很快就有不少关系不错的人。
被拨过来的人里不止李蓉蓉等人熟悉,苏菀发现卫钧也在其中,只是他表情不算好,也只是使眼色,等到晚上休息的时候再说。
等到卫钧晚上再找苏菀,这才知道发生什么。
竟是又丢东西了。
这次跟卫钧没什么关系,而是另一个地方的小太监,也是去年收起来的物件,今年说什么都找不到,一年查验的时候,也没验查出来。
可这个小太监运气就没那么好,没什么师父帮忙,只能典当自己所有东西,好减少刑罚时间。
这会卫钧在的帐设司里都是愁云惨淡。
要说宫里丢东西,虽不是常事,但也不会一次丢这么多。
这跟卫钧虽然关系不大,但他还是十分气愤,估计想到自己当初的事了。
卫钧低声道:“上次我看管的东西被盗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做事也算牢靠,四时验查从未偷懒,为何东西就丢了,细细深究了,师父才告诉我,宫里丢东西是常有的事。你们不是靠近东安里门对吗?过了宫道,对面是大坊市,南熏坊?”
“那里面有黑市!”
“倒卖的都是宫里的东西!”
“有是宫里贼人偷的,有的宫里不受宠贵人们自己托人拿去倒卖。我看管的那些东西,多是被卖到那些地方了!”
竟是如此。
那南熏坊确实极大,里面店面也多,不过那竟然还有黑市?
不过想想也是,俗话说灯下黑,这种事也时有发生。
而且皇宫东西那么多,人也那么多,验查不到的时候太多了。
更不用讲外宫诸司里还有造纸的,造瓷器的,制药的,若那这些倒卖,比偷东西都轻松,还不好追查。
谁让皇宫人多,疏于管理,自然滋生黑色的诞生。
当初西外宫附近还有商家跟宫里总管勾结,这有黑市,倒也没那么奇怪了。
“但我听说倒卖之中,有一个最离谱的东西。”卫钧其实早就想说了,一直没找到机会,“就是西膳房的饼夹菜!或者说是西膳房的面食!就你教出来的,那边卖的可好了。”
“南膳房则是上什,也有人偷偷拿去卖,以宫廷美食的噱头,跟着东西不同有贵有贱,但至少是原本食物价格的四五倍。”
这也太夸张了?
苏菀越听越觉得离谱,怎么做的饼子也有人买。
不过想想也是,有些人明知道东西不值这个价,但就是要买。
跟野生动物一样,很多研究都说,野生动物不如饲养的好吃营养价值也差不多。
可就是有人不信,那能怎么办。
就是要跟人与众不同,就是要买。
卫钧也只是说说,那黑市也不是他能追查的,能在皇宫旁边看起来,背后必然有人,他不会试图蚂蚁撼大树。
苏菀差不多同样的想法。
只不过以后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管理的东西也要时时检查,出了问题都要处理,不然就跟卫钧一样,时隔那么久才发现,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丢的。
一看就是做这事的老手,肯定要小心防备。
卫钧过来也是这个目的,一个就是找人倾诉一下,另一则告诉苏菀,在这园子里也小心,不要弄丢东西,也不要多东西,否则肯定会出问题。
苏菀谢过卫钧,这才回住的地方,临时来出差住的地方肯定没有尚膳监好,但被褥也算干净。
丢东西这事只是个小插曲,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事已经过去。
接下来这几天里,大家都在忙碌宴席的事,苏菀要跟着做倒数第二道的汤面。
主要做面食的一共四位厨娘,也做四种汤面,到时候供客人们选择。
其实最后的饭食最难做。
前面什么点心,凉菜,热菜,蒸菜,汤品,都吃得差不多了,也就只有少数人为了溜溜缝,稍微吃点面,让胃里没那么不舒服,让喝了酒的众人吃口饭食,也好舒服一些。
而汤面又是即时性的东西,放的时间长还会不好吃。
所以很多宴席上,最后的汤面基本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魂归垃圾桶。
可这汤面又很重要,面食在天祥国北方一直重要,甚至有些宴席会只做新鲜有趣的面食,而半个宴会。
有个当朝宰相就特意办过凉面宴,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
大家都不怎么吃,但又要做的好。
难就难在这一点。
这次宴会模式,中午的宴席是由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派出的老先生,再请些有名望的大儒坐镇。
他们挨个讲话祝酒,讲一次话,喝一杯水酒,度数跟水没什么区别,否则宴会失态可不好。
下面坐着新科进士三百人,领头肯定是前三名。
讲一次话,喝一杯酒,学子们起身称谢,感谢圣人赐宴,感谢大儒赐教。然后开始上一道菜,看一次宫廷雅乐歌舞表演,这一轮结束。
期间大家也可以交谈,但不能随意走动。
这期间圣人会赐下诗,书,袍,等等物件,都不算贵重,但每样都有其说法。
诗那就是圣人做的诗句,大家还要夸一夸,圣人虽然没来,这话却会传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