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多亏有他帮忙,否则真等大象粪便被运出来,那还有好多事情要扯。
这次里冰库嬷嬷发现用冰不对,跟知道腐烂食材在哪,两者结合起来,才算把内务府给钉死。
虽说这几天里还是拿不到食材,但过了这几日,只怕内务府要求着她们多用些食材才行。
到了西膳房,所有材料都准备好,只等着做了。
苏菀直接撸起袖子,中午吃酸辣粉,下午吃刨冰饮品,晚上按照原计划吃刀削面。
还真是快乐的一天!
吃完饭食,言沛还是没出现,等他忙过这一阵,一定要给做点好吃的作为感谢。
过了闹哄哄的七月初四,后面反而平静下来,内务府临时换了内官监的人在管,剩下的人自然老老实实。
只是没有手令兑牌,食材还要再等等。
尚食司杂理库里冰库倒是送来不少冰块,而且有里冰库嬷嬷专业指导,既能好好保存食材,又能节省用冰。
一时间尚食司的名声更好。
七月初五早上,西膳房用了宝钞司那边送来的鱼,做了鱼片粥给大家。
中午则是原计划的焖面,只是没有猪肉,倒是用了点上次剩下的猪油,好在味道还是不错。
主要是酱油用得好,吃起来有滋有味。
晚上吃了鸡骨汤底烩面,都是面食,滋味大不相同。
不少人发现了,怎么做来做去,不管米面,全都没有重复的?
西膳房到底还有多少面食功底没拿出来?
已经五天时间,十五顿饭,所有米面口味全都不重复,一点也不会觉得腻。
难道是上个月吃荤腥多了,所以觉得吃米面挺好的?
以为这五日已经足够厉害了,但七月初六开始,早上竟然开始有小点心,蒸出来的米糕软软糯糯,吃起来特别香。
主食的杂粮煎饼则是酥脆。
西膳房的人还说,这只是单独的煎饼,吃起来虽然香,但要加点配菜更好了。
这还不行?
杂粮煎饼加大酱,他们一口气吃五个!
这把灵台门侍卫们都馋得不行。
若不是知道西膳房食材短缺,他们都想过来蹭吃的了。
不行,要克制。
等到西膳房食材丰富的时候,绝对要去蹭吃的!
话是这么说,但嘴角的口水可都没停过,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吃啊。
已经到七月初六,钟粹宫,尚食司,内官监,所有在七月初四闹事那天发出的信件,全都到了行宫处。
几个送信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除了内官监的信使,其他全都老熟人。
大家怎么天天往这边跑,你们都不累吗?马儿都要累了。
钟粹宫的送到姜贵妃手里,自然说的内务府事情败露。
而且食材腐烂直接扔到象房里,那可是象房,圣人信佛,对大象也尊敬得很。
姜贵妃手里的帕子被□□得不成样子,咬牙切齿道:“本宫给他留了十日冰的银子,绝对够他多多买些冰保存食材,怎么可以让食材腐烂!”
把食材按着不发是一回事,看着食材腐烂又是一回事。
但又不能不买,若是不买岂不是表明他们提前串通好。
所以姜贵妃走前,足足给了内务府总管十日的冰钱!她预计十日时间里,足够没有食材的尚食司出个大乱子。
可现在呢?
内务府总管竟然敢贪她的钱,竟然事到临头了再去买冰补救,直接让尚食司的人抓个正着。
还把腐烂的食材都翻找出来,让人想不承认都不行。
废物,全都是废物。
姜贵妃道:“七月初四那天,本宫已经让人去催促拿这手令的人,今日不知道送到了没有。”
原本是要故意磨蹭的,但如今肯定要快快送到。
“再派人催促,快去!”
“给本宫梳洗,去德政殿见圣人请罪。”
事到如今,只能请罪了。
她掌管后宫多年,如今竟然栽了这么大的跟头,实在可恨。
尚食司的信送到尚食司长官手里。
这里的气氛自然跟姜贵妃那边不同,这封信是杂理库右执掌所写,把那日情形说得明明白白。
特别是苏菀的应对,更是仔细说了清楚。
不管在内务府前面的应对,还是差人去找里冰库的人,再有送去象房腐烂食材的事。
桩桩件件都是苏菀功劳。
只是杂理库右执掌有个疑问,她们这些女官都不知道腐烂食材埋在象房粪便当中,苏菀怎么知晓?
这事尚食司长官已经有些猜测,直接按下不提,着重看了内务府落败的情形,还知道七月初四尚食司还没收到手令。
要知道七月初一大朝会还没结束,圣人就差人去找姜贵妃,让她赶紧把手令发出。
按照平常的速度,送一趟只需要两天时间,来回也才四天时间。
可尚食司的食材手令还没到手。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不言而喻。
所以要找谁的麻烦,更不用多说,此刻立即出发才是。
尚食司长官道:“去德政殿,面见圣人。”
跟着她的南丞副,李丞副皆是带笑。
此事,终于可以了结。
尚食司那边的配合极其好,她们做得好,自己这边才能应对自如。
姜贵妃跟尚食司长官几乎同时要去面见圣人。
但德政殿的圣人已经知晓此事。
作为监察内宫的内官监,自然要把事情完完整整明明白白得说出来。
从内务府开始的乱子,到各种流言纷扰,还有找尚宝监总管背锅。
当然更有尚食司这几天里没有食材的应对。
宫人们并未真的饿着,好像吃得还有点开心?反正都在夸尚食司有创意,做得饭食好吃。
可见尚食司在如此困难的时候,做出许多努力。
看完这些,圣人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而且他还收到另一个消息。
准确说不是他收到的,而是六位大学士中的文渊阁大学士收到,并拿出来的。
所以此时六位大学士都已经来到这里,当然还有哪都少不了的御史台几人。
大家面带严肃,知道文渊阁大学士开口道:“圣人难道不知三殿下遇刺一事?”
六位大学士中,这位最为公正严肃,也是当年的圣人还是皇子时候的太傅。
所以他一说话,圣人下意识看过去,缓了缓才道:“皇宫那边并无消息。”
“当然没消息!嫡皇子遇刺!只找了一天的刺客,便说找不到?把侍卫给撤了?!”文渊阁大学士厉声道,“圣人对皇宫掌控实在可怖。”
此时的可怖,也就是讽刺而已。
圣人眼底闪过不耐。
他知道三皇子遇刺吗?
自然知道,不是没死,没死就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