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
龙虾,让人惊艳。
这次烤鸡烤鸭还是这样好。
其实要苏菀说,就是步骤的细节部分不同。
现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多处理食材的小细节都能决定食物的好坏。
很多饭店里要是没点绝活,那都生存不下去。
不过苏菀看了看侍卫总管,立刻道:“千万别给我送鸭子了,每日过来养鸭子也怪辛苦的。”
她这里差点成动物园啊。
幸好现在就剩一只鸡,还有几条鱼。
这几天要想办法给解决了,否则养死了怎么办。
她只是做它们在行,养它们很菜的。
侍卫总管遗憾摇头,算了,反正苏菀吃什么能记住他们就行。
这个小友他交定了。
但他还在心里说自己会罩着苏菀,实际上卫钧看了看大家,假装无意提起:“苏菀,之前的提茶瓶,没找你麻烦吧?”
提茶瓶?
尚宝监侍卫总管跟埋头苦吃的太监总管抬头。
卫钧师父御用监副总管,还有宝钞司总管表情没变,他二人估计已经知道什么。
反而跟提茶瓶有关系的尚宝监二人不晓得情况。
“没找麻烦,就是我无意断了他们营生,所以找我再寻摸个营生。甘兴那人还挺好说话的。”
能不好说话吗。
三句话,让他掏出一百八十两银票。
苏菀想想银票都能笑醒。
这会提起来,就是让尚宝监他们两个知道此事。
果然太监总管立刻问起,虽然他不在意这些提茶瓶,但甘兴的名字还是有印象的。
等得知他们拿不到自己两人的赏钱,竟然在打听苏菀,下意识皱眉。
好在没有恶意。
若有恶意,他们两个万死也难辞其咎。
两人郑重向苏菀道:“这种提茶瓶没那么好说话,能做起来便是因为油尖嘴滑,下次遇到这种事一定要找我们,保证让他们不敢再骚扰。”
苏菀让卫钧提起这事也是这个原因。
甘兴已经算是提茶瓶里不那么油滑的人,但他也只是被进宫说话吓着,又被苏菀唬住。
还有背后两个,估计没有一个好相处。
所以苏菀直接选择拿方子的钱,不跟他们有过多纠缠。
只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还是要让麻烦的起因两人知道才好。
过了今日,应当不会有人再找上门。
他们两个虽然不爱听也不爱管这些,本人能力也不是特别强,但架不住背后的家族。
所以跟他们说绝对没错。
解决了这个小尾巴,苏菀心里也没事了。
她本就是心里不爱计较的人。
可到了晚上,给言沛留的鸭腿到底进了自己肚子里,因为他还没回来。
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事。
谁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好几天里,都不见言沛踪影,偶尔只有纸条留下来,说自己最近事多。
好可怜,现在内宫贵人们都不在,却突然忙起来,会不会是他上司又为难人?
苏菀只好同样留言安慰,还说等他回来,给他做好吃的补补。
谢沛拿起纸条旁边已经凉透了的鸡蛋,慢慢剥开鸡蛋的剥壳,露出里面洁白的水煮蛋。
要是苏菀知道自己可能长高了些,不知道她会不会生气。
吃过鸡蛋,谢沛放下在外面买的水晶梅花包。
这种季节的梅花包没那么容易买到,也让她尝尝鲜。
一身黑衣的谢沛又看着纸条笑笑,正是内宫的人不在,他才好出来四处活动。
而且顺手帮苏菀解决了她讨厌的人。
十一日去过灵台司的年老恶商,惊吓过度,自己被自己吓死在茅房当中。
这是对外的说法。
实则便不用多说,苏菀也不需知晓。
反正外人既嘲笑这个恶商自食恶果,也笑话他死在茅房导致没人愿意帮他收尸,大热天的又臭又恶心,跟他这个人一样。
第60章
在宫中的苏菀于淑还不知道这回事,倒是于淑家里听到老头死的时候吓得坐起来。
但想想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只是这人死了,那以后的生意,还有他说的那个小酒楼?如今倒是肯定没了!
于淑也是,那人明显要死了的,怎么不就将就一下,那么大的家业可都是她的,也是于家的了。
因为这些痛心,所以不知道这事的于淑也必须知道。
她家里竟然主动写信过来,原本以为是呵斥她为什么惹事,让老头不能再进宫探望。
现在也还是呵斥,呵斥她为什么不嫁过去,反正现在民风开放,还能二嫁,老头死了,财产打水漂了。
于淑打开信的时候手在抖,但越看越欣喜。
就算是骂她的,她也高兴!
于淑还主动把信给苏菀看,苏菀别的都不在意,见到信里说老头死了,忍不住道:“这是大好事,值得做顿好吃的庆祝一顿。”
确实,上次伤心难过要吃顿好的,现在好事发生,更要吃顿好的。
苏菀半点没有谢沛想的害怕,反而就差直接鼓掌叫好。
这种人就该死。
谁知道八卦消息来的不止这一个。
还有个消息也跟苏菀有关系。
请问京都现在最流行的吃食是什么?
答案便是,麻酱面筋凉皮!
从六月十二开始,京都街头突然出现两个干净的流通摊位。
里面卖了个白白嫩嫩的圆饼,看着晶莹剔透,都能透光,这么好看的食物时尚京都人定然要尝尝鲜。
谁知道那摊贩竟然飞快把圆饼切好,实在让人难受,干嘛要破坏这么好看的东西。
但摊贩手都不听,又在里面拌入黄瓜丝,煮过的绿豆芽还有一个特制的料汁,再有稀释过的麻酱,最后淋上一点点辣椒,如果口味重的还能多放点。
所有东西搅拌均匀倒入小碗当中,再给双木制筷子。
座位?
不好意思,小摊贩没有位置,您要不然站着吃?
这一碗凉皮收费七文钱。
钱倒是不多,但这也太敷衍了。
不过买都买了,尝尝?
这一尝,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
都城两个小摊贩被围得水泄不通,听说几个翰林院大臣都让人排队来买。
在街上巡逻的兵士还要帮忙维持秩序,毕竟不是小摊贩的错,而是排队的人的错。
这小摊贩还能说会道,大家都觉得他们俩可亲。
好在慢慢又出现一个摊贩,做的味道也差不多,可这么大的京都,三个摊贩也不够的。
甘兴听说另一个提茶瓶也放弃店面,支个小摊之后,下意识挑眉。
人家苏菀都说了,这东西不要店面都行,他不信,少赚了好几天的钱吧?
整个京都全在为凉皮排队。
价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