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
拾义叔、郭姨和老嬷嬷他们比了。
“珍娘说得对,是我这舅舅做得不够好,难怪珍娘要怪我。”沈治怔了片刻便立马自斟了一杯酒,温和笑道:“舅舅自罚一杯,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舅舅定然会马不停蹄回来护着昭昭。”
容舒抬起眼,清澈干净的眸子里无波无澜的。
她注视着沈治苍白的带着点儿不自在的脸,淡淡笑了笑,没应话。
秋凉如水,玉兰花香在风里弥漫。
满桌珍馐佳肴几乎是原封不动地被仆妇撤了下去,容舒挽着沈一珍的手缓慢行在青石板路里。
浸在月色里的屋瓦,浮漾着霜白的流光,是秋夜独有的影影倬倬的温柔。
自从沈一珍来了后,很奇异的,容舒觉得悬在头顶的那把刀好似消失了,心中那焦灼的急切感仿佛被这柔软的夜治愈了一般。
熄灯后,容舒拉着自家娘挤在榻上说着悄悄话。
“阿娘就不怕昭昭错了吗?”容舒头挨着沈一珍的肩,软着声道:“关于舅舅还有承安侯府,昭昭若是错了怎么办?”
“错了我也不愿意再让你舅舅做沈家的家主了。”沈一珍道:“扬州被海寇袭城,他若是牢记沈家家训,便该立即回来扬州,与无数扬州百姓一同守城。至于取盐,只要盐引在手,盐何时都能去提。他一意孤行地要去福建取盐,要么是如你们所说的,别有目的。要么是利欲熏心,早就忘了当初作为沈家人的承诺。”
“至于承安侯府便更不必说了,扬州受困的消息传到上京时,也就只有你大哥还有你二妹妹派人来鸣鹿院问了一声。”沈一珍语气淡淡道:“你父亲还有你祖母甚至不知晓你在扬州,阿娘出发来扬州之时,尚未收到你拾义叔托人送来的报平安的信,这一路上我都在想,若你出了甚意外,我该如何自处?”
容舒眼眶起了湿意。
“我的昭昭既然不喜欢承安侯府,不喜欢上京,那我们便离开,总归我在上京也呆腻了。”沈一珍笑着道:“霓旌那丫头已经替你将牧马场的便引置办好了,陈叔那侄儿带了人过去挑地买马苗,指不定明年开春咱们就能去大同。”
容舒“嗯”了声,噙着泪意笑道:“到得那时,草丰马膘肥的,不知多惬意。”
秋风瑟瑟,在窗牖打着旋儿轻轻擦过,窗内的说话声渐渐低下。
九月十六,一艘刻着沈家标志的客船静静泊在渡口。
江风猎猎作响,将容舒的眼吹得红通通的。
沈一珍瞧见她这模样,笑话她道:“至多三个月,阿娘便回上京了,你快进去,莫让旁人等太久。”
沈一珍嘴里的“旁人”说的便是顾长晋、常吉还有横平三人。
他们乔装成客船上打杂的伙计,跟着容舒坐客船回去。
至于弃官船而选择客船的原因,容舒是昨日才听沈一珍提及的。
柳元公公还有潘娘子、潘学谅他们在回上京复命的途中遇到了一群黑衣人埋伏,俱都受了或轻或重的伤。若非官船上有勇士营的亲卫拼死护着,这一行大抵要闹出人命。
那些黑衣人皆是死士,被捉住后便咬破藏在牙缝里的毒囊自尽了。
是以,顾长晋坐官船回去上京反倒是危险,还不若就跟来时一样,藏身在客船里返京。
容舒也知不能耽误时辰,提起裙子,一步三回头地入了船舱。
甲板上这会正站着个人,那人穿着身豆青色的粗布衣裳,头上戴着顶草帽。那草帽的帽檐极宽,落下的半截阴影挡住了他的眉眼,叫人看不清他的脸。
要说在江上跑船的伙计多是穷苦出身的百姓,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皮肤多半黝黑,也习惯了弓背垂颈。
但眼前这人,皮肤冷白,身量高大挺拔,气质如松似竹,再是粗陋的衣裳也掩不住他身上那清风朗月般的气度。
容舒还是头一回见顾长晋做这样的打扮,忍不住多望了两眼,欲言又止的。
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顾长晋抬了下草帽,从帽檐里露出一双沉如冷潭的眼,“怎么了?”
容舒忖了忖,道:“大…你还是到客舱来伺候罢。”说着便转身踩上木梯,进了客舱。
顾长晋望着她消失在木梯上的一截霜色裙摆,提步跟上。
进了客舱,容舒便道:“大人还是少到外头去。”
这客船是沈家最好的客船,单是客舱便有十数间,中间还有一间宽敞的膳舱,里头放着三张花梨木长桌案,桌案两边各摆着官帽椅若干,能一口气容数十人在此用膳。
只这会这偌大的膳舱里就他们二人,顾长晋在容舒旁边的椅子坐下,道:“我装得不像?”
容舒颔首,老老实实道:“是不大像。”
她身后的船牖正开着,江风从外吹来,轻轻拨开她乌黑的额发。
顾长晋在她泛红的眼眶顿了下,道:“听说昨儿侯夫人去了沈家祖屋了?”
“嗯,阿娘去同几位老祖宗打听些事。”容舒摇着一面白底青绣的苜宿花团扇,笑着道:“想要将沈家从舅舅手里夺回来不是易事,阿娘还需要一些时日好生谋划。好在沈家不少管事、掌柜都是外祖父的人,还有拾义叔、郭姨和椎云他们在,阿娘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
顾长晋望着她微微发亮的眸子,颔首道:“我给椎云留了封信,必要时他会带着我的信去寻梁将军襄助。”
容舒摇扇子的手微微一顿,望了望他,旋即真心实意道:“多谢大人。”
话音刚落,船身倏地轻轻一晃。
船启航了。
外头船廊传来一阵热热闹闹的脚步声与说话声。
落烟抱着一大捧山茱萸进来,她身后还跟着常吉,常吉手里提着两个竹盒。
“姑娘,这是关老丈让我带上船舱来的,说九月出航,须得在每间客舱门上挂上山茱萸保平安。”
常吉笑吟吟接过话道:“不仅要挂山茱萸,咱们今儿还得继续吃重阳糕避水邪。”
出海之人诸多讲究,容舒自是入乡随俗,接过落烟手里的山茱萸,往自个儿的客舱挂去。
这山茱萸是今儿才从山上采下来的,那一串红艳艳的椭圆小果上还缀着水珠子。容舒望着垂着臂上的艳红小果,不由得想起七日前的重阳节。
重阳节在大胤是个大年节,昨个夜里阿娘还问她有没有过重阳呢。
容舒自是应有,也的确是有。
这一年的重阳节,她是在屏南街与顾长晋度过的。
当然,也不只有顾长晋,落烟、椎云、常吉还有横平都在。
容舒因着张妈妈,原是没甚过节的心思。只常吉与椎云惯会来事,提早两日便备好了菊花酒、重阳糕和茱萸袋。
大胤百姓过重阳,必是要登高辞青,之后采茱萸、饮菊酒、吃重阳糕,一样都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