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了。她用双手搓着江世宁的十指,又呵了一口气,捂了半天,却发现丝毫没能捂热,眼泪顿时掉得更凶了。
江世宁仰头眨了眨眼睛,缓了一会儿,又重新垂下目光来看着她:“姐,别捂了,我不冷。”
江世静的眼泪似乎怎么也流不完,大颗大颗地滴在江世宁手上,她一边给他捂着又一边抖着手指去擦,却发现她还没擦呢,水迹便已经洇进了江世宁的皮肤里。
情绪难以自控时,手里的力道往往有失轻重。
江世宁的手被姐姐的眼泪洇湿了,本就有些脆弱,再被这么用力一擦,指根部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撕裂感。可他却不想这么快把手抽回来,想让姐姐把这些年憋闷着的情绪彻底哭出来,哪怕扯掉些手指也无所谓。
可真掉了又怕吓到江世静,于是他颇有些不舍地看了姐姐一眼,将眼里的雾气眨掉,抬眼冲方承道:“姐夫,姐哭得可以给我洗袍子了,你拦着她点儿。”
看到江世宁时,方承确实被吓了一跳,而后便是万千感慨。他虽说不像妻子一样看着江世宁长大,但小时候也照看过这个弟弟几日,少年时候他同江世宁一起去山里采过药材,成亲之时,还是江世宁背着他的阿莹上的轿子……
没曾想,再见面时,已是阴阳两隔。
他太能理解妻子的心情了,所以一直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没上前打扰。直到江世宁冲他开了口,他才红着眼睛冲江世宁点了点头,将江世静搂了过来劝慰道:“你总这样拉着他哭,他话都没法说了。”
“是啊,姐,我这次能来这里看你,还是托了贵人相助的福。”江世宁怕他姐姐再这么哭下去会把眼睛哭坏了,连忙冲方承使着眼色,扯开了话题。
同少年时候他和方承一唱一和哄江世静开心的模样一样。
“贵人?”方承搂着妻子温温和和地左右摇了摇,“阿宁你说的贵人在哪儿?我和你姐得好好谢谢人家。”
在角落听完整场哭戏的薛闲干笑两声,一动不动地道:“谢倒不用,劳驾帮我把这破纸摘了就行。”
江世宁:“……”差点儿忘了,某位贵人正被罚着面壁呢。
方承和江世静茫然地看向薛闲的方向,又看看江世宁,一脑门雾水,完全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
“你又怎么惹着大师了……”江世宁一脸无奈地朝他那走去,“我若摘了这纸符,会被连坐么?”
薛闲对着墙壁冷笑一声,“你摘了它那秃驴怎么对你我是不知道,但你若是干看热闹不动手,我保证会让你抱着我的腿后悔八辈子。”
江世静和方承:“……”
头一次看见这种风格的贵人……
江世宁面无表情地“噢”了一声,道:“你若这么说,那我就更不敢伸手摘了它了,毕竟一摘你就能动了。”
薛闲:“……书呆子你是不是要造反?”
不过说归说,逗归逗。江世宁终归是个软脾气,还不至于真的见死不救干看热闹。他全方位欣赏了一遍这祖宗老老实实的模样,终于还是伸手捏住了薛闲额头上的纸符。
不过他一时大意,用的是被江世静眼泪浸湿的那只手。而玄悯的纸符又非比寻常,并没有那么好摘。
于是,就见江世宁捏住纸符朝下一拉——
他那湿了大半的手……断了。
薛闲:“……”
江世宁:“……”
“阿宁,你怎的愣在那里不动?”背后的江世静问了一句。
江世宁当即一个激灵,将那一脸牙疼的表情憋了回去,转身将断手朝身后一背,绿着脸冲江世静艰难地笑了笑:“没事,我只是——”
他话音未落,东屋的门便被人“咣当”一声推了开来,一点儿也不客气。
屋内的对话被这推门声打断了,除了面壁的薛闲,众人均是抬头,愣愣地看着从门外涌进来的一大堆人。为首的那个脸上带着三道长疤,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看着比地上那一圈乞丐像土匪多了。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戏班子。
最后一个进门的是先前出去的玄悯,他进屋后,顺手背上了门,将徐大善人和那些宾客都挡在了屋外。
厅堂里的寒暄和聊笑隐约传进屋里来,莫名显得有些幽远,像是蒙裹了许多层雾气,又隔了数条街巷一般,格外不真实,莫名让人觉得脖颈凉飕飕的。
显然,玄悯将他们这一行人引到这间屋子里来,是有话要问。不过玄悯还没开口,那疤脸男先连珠炮似的开了口:“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怎的半点儿不知分寸,居然在这里逗留。”
他目光落在乞丐围着的那口砂锅上,皱着眉道:“挡风挡雨的地方多的是,这年头废弃的寺庙那样多,随便寻一间便是,非得选在这处,不知死活!”
“哎……有老有小,还都生了重病,实在是走不动,更别提上山了。”其中一个乞丐无奈道。
“你们不是本地人么?没听说过温村?”疤脸男气归气,说话时却知道要压低声音,“不知道这里已经荒了许多年?连个活人都没有,你们哪来的胆子在这里歇脚?况且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种时候来!你们知道么?外头那一屋子,没一个是人啊!”
江世宁和陆廿七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复杂,毕竟这场景就好比一只鬼告诫你要小心另一只鬼,着实有些奇怪。
不过这屋里知情的也就他们几个,其他人则完全不明白,还十分捧这疤脸男的场。
“知道啊,非但知道,还听过不少传言,什么每年冬月末这里都会有声音,又是说话又是咳嗽的,还有唱——”那乞丐说到一半,忽然看到疤脸男后头的一个男人手里正抱着几件戏服,还拎着长髯。
“戏的呢……”乞丐毫无起伏地说完后半句,脸都绿了。
见到众人的脸色,那疤脸男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戏确实是我们唱的,但这不一样……”
他看了眼木门,像是透过木门看向了外头那些人,叹了口气,道:“我们本就是这村里的人,从小吃着这里的米喝着这里的水长大的,徐大善人于我们有恩,若是没有他,我们这戏班子里的老老小小,胎都该投过一轮了。”
“我们日日年年总想报答些什么,可他什么也不缺,独独喜欢听戏。我们这戏班子平日里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每到冬月,都会往这里赶,赶在徐大善人寿辰这天给他唱上一出,让他笑一笑,也算是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心意,这么唱了有十年了罢……”
“十年?”有个年长的乞丐道,“这大善人活着时候你们来唱也就罢了,怎的人都死了,你们还年年来唱?”
“答应了的。”戏班子里一个老太太温和地笑着,“当年答应了的。只要他来听,咱们便唱,他年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