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
。”
别人那里有没有圣人的探子,邴温故不知道,但是他这里绝对有,还不止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邴温故想搞赵玮海,明明自己就能夜探赵府找到证据,结果却偏偏要绕着弯子找上吴哥儿。
还不就是怕他亲自出手,证据来的太突兀,那些暗处的探子察觉到异常。
邴温故从来不小瞧任何人,尤其是古人。他们思想没有受到科学的阉割,是没有任何束缚的,可以天马行空到无法想象。
梅成温那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三番两次的巧合下来,古人的脑洞不定大到什么程度。
邴温故因此种种才没有自己出手,搞这种阴谋诡计他又不是不会,莫非就是需要些时间罢了。
所以邴温故压根就不怕曹伟延在奏折里颠倒黑白,他若真那么干了,到时候倒霉的还不知道是谁。
曹伟延甩袖子走了,邴温故离开府衙,二人不欢而散。
小娘子伺候曹伟延笔墨,曹伟延脸色还很不好。
小娘子贴心道:“大人何故生这么大气?”
曹伟延冷笑,“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罢了。”
“本官想收拾他,就跟如来佛祖收拾那孙猴子一样简单。狂妄,他竟然还敢跟本官叫板,当真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睛。”
小娘子问道:“就是吉县那个新上任的县令?说来,吉县那个姓赵的县丞倒是个知情识趣的。”
“赵玮海确实不错,知道自己在谁手下做事,该烧哪路香,这几年没少在我这表心意。这个邴县令是弃子了,我这边上了奏折,那边梅丞相再找人进言几句,邴温故这个县令当到头了。到时候倒是可以推荐赵玮海。”
曹伟延接过小娘子递过来的笔开始写奏折,全部写完等墨迹干后,又看了遍,满意点头。
“这个邴温故可真不知天高地厚,梅丞相岂是他能招惹得起的人物。”
汴京城皇宫,圣人重重摔了奏折,太子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罪己诏,又是罪己诏!天灾人祸,是不是但凡民间有个风吹草动就是朕的罪过!朕这些年在位,不说励精图治却也矜矜业业,怎么一切就成了朕之罪过了!”
太子知道这个时候他不需要说什么,只要安静地听父皇发泄就是。
圣人喘着粗气坐回椅子里,接着看奏折,然后递给太子。
“邴温故这人倒是会说话,没有劝朕下什么罪己诏,而是讲天灾人祸,避无可避,只请求朕宽宥百姓,多为百姓谋求福利。”
太子道:“儿臣记得之前曹伟延还上折子请求阿耶治罪邴温故,怎会又替他呈折子。”
“折子不是他呈的,是走的中书舍人那边。”
“沈大人?”太子疑惑,“儿臣记得沈大人家的三郎今年一起科举,还被邴温故压了风头,成了第二名。后续二人摒弃前嫌做买卖,儿臣就觉得邴温故此人有几分手段了。再后来邴温故下放,儿臣还以为沈家三郎和姜家四郎会趁机吞并了万花筒生意。毕竟儿臣听说万花筒生意利润巨大,没想到非但没有,在邴温故困难时还能走沈大人的路子往阿耶案前呈奏折。”
圣人颔首,“这也是朕看好邴温故的原因。这个时候能躲的官员都躲开了,没人傻的会沾手吉城那边的事情,都知道朕在盛怒中。可是邴温故却有本事让沈中书舍人掺和进来,这手段,朕很看好。朕以为派他去吉县,他能给朕一些惊喜。”
太子问道:“阿耶对邴温故失望了?可是邴温故之前对吉县的处理确实很出色,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倒也谈不上失望,却有几分不如朕意。可朕知道,朕强求了。这种旱灾,自古以来人力无法抗衡,成百上千年都没有解决的办法,怎能强求邴温故解决。”
圣人沉默不语,良久才叹气道:“难道朕真的要写罪己诏?”
太子惊愕,“父皇是想生人祭?”
圣人嘲讽,“邴温故一个寒门出身的官员都知道生人祭不可采取,亏得朕这朝堂之上的大官们偏偏还劝朕生人祭,竟不如一个小小的七品官。朕堂堂一国之主,不敢媲美三皇五帝,却也没有昏聩到用生人祭的地步。”
太子不再说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罪己诏并非简单的三个字,更是一个帝王一生的耻辱。
这意味着这个帝王德行有亏不被上天认可,所以才需要向上天写下罪己诏,承认过错,请求上天宽恕帝王罪行,不再降灾百姓。
第106章 粮食涨价 较劲
这日丛林突然从外头闯进来, 神色焦灼道:“大人,不好了,外头聚集了好多前来告状的百姓!”
邴温故正在处理公务, 闻言放下笔,立刻起身,“叫百姓去公堂上, 本官这就过去。”
“是。”丛林领命下去。
邴温故起身,他的身后有一双幸灾乐祸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他, 并且双眼的主人随着他起身跟着站起来。
邴温故眼角余光瞥见,不屑之意在眼中流转而过。
邴温故大踏步来到公堂,呼啦啦跪了一群百姓。
百姓们看见邴温故, 就开始砰砰地磕头,一个磕的比一个响。
“大人, 大人,求你救救咱们吉县百姓吧!”
“大人, 吉县已经连续大旱三年了, 今年眼瞅着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庄稼地里颗粒无收,小人们吃什么啊?”
“大人, 粮食可不能涨价啊,再涨价, 小人们可真就没了活路啊!”
百姓们七嘴八舌,你一句他一句的,乱糟糟一片,邴温故根本听不清。
邴温故抬了抬手,“乡亲们别着急,先听本官说。你们一个个讲, 否则本官听不清你们说什么。”
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推举出一个胆子大的。
“大人。”几名百姓代表给邴温故重重磕了一个头,愁眉苦脸道:“小人们今日去米铺买粮食,发现米铺里的粮食涨价了。”
吉县因为闹了三年旱灾,粮食一直比别的地方价格高。
汴京城一斗只要十文钱的菽,吉县要二十文。这还是邴温故来了以后才控制到这个价格,邴温故没来之前,米价甚至要更高也更乱。
邴温故上任后,一是赈灾粮发放冲击了一下米价,二十随后邴家和南家两家到来,也带了不少便宜的菽。这玩意吃着涨肚,抗饿,邴家和南家免费施粥,再次冲击了一波米价。三来则是邴温故出手控价,米铺东家纵然心有不甘,到底不敢同衙门作对,这才把米价控制到二十文左右。
邴温故知道这个价格算是最低价了,没办法再降了。
可是眼瞅着旱灾将至,这些米铺掌柜们再也忍不住,纵然上头有邴温故压着,到底还是动了发天灾之财的心思。
“小人今日去米铺买粮食,菽一斗从二十文涨到了五十文。小人记得之前大人颁布律法不准粮食涨价,同那掌柜争论,掌柜却道,今个五十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