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时有警察从她身边擦肩而过,向反方向追去。
她若有所思地眨眨眼,从包包夹层里摸出一个老式手机,飞快地打了一行字:
“特殊情况。请求联系。”
两秒钟后,古老的诺基亚跳出“已发送成功”的界面。很快,手机轻轻震动,显示收到一条新信息。
是一行地址。在长宁区。
林晓娴熟地删除消息记录,将手机放回包里,抄近路拦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开着收音机,电台突然插播了一条消息:
今天上午,一名女子在黄浦区犯案后潜逃,着白色上衣,白色短裙,身高一米七左右,黑色长发。此人身份不明,且具有极大危险性,如有任何线索,请立即保持距离并通知警方。
林晓抬头看向窗外,蓝色天空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格子,镶嵌在城市上空的高楼之间。
她双手交握,肩膀不由自主地轻轻发抖。
说不清是兴奋,还是因为害怕。
像一小时前遇到的那位女顾客一样,当年对方也出现得莫名,消失得诡异。提出的offer难以理解,却也很难拒绝。
那人穿黑色衬衣,润着真丝的柔泽,五官精致,举手投足间气质非同常人。他的眼眸是琥珀色,其内敛着一种危险却魅惑的光韵。
她毫不犹豫,点头决定接受offer。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三年来,她再也没有见过他,直到现在。
目的地是一家偏僻幽静的咖啡厅。面积不大,门前的自制花坛里种着三色堇,砖缝边缘雕刻着小小的莫比乌斯环标记。
林晓确认地址和标记无误,轻推开门。
初夏时节,一个男人坐在窗下,身着一件休闲卫衣帽衫,面部轮廓藏在阴影里,看不真切。
林晓迟疑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只得走过去,轻声开口说道:“黑暗无论怎样悠长——”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与其说是语句,不如说更像是某种暗号。
对方流畅地应道:“——白昼总会到来。”
这是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台词。也是接头暗语。
“如果长夜将如期而至——”
“我愿为光明终身守望。”
男子闻声抬起头来,露出礼貌的微笑。林晓这才有机会辨认。
却不是她想的人。
那是个外国人,眉眼深邃,鼻梁挺直,眸色是孔雀蓝。他年纪似乎并不大,一头金发,下巴上还留着青色胡茬印。
对方长得实在令人过目难忘,她反而确认自己未曾见过。
“你好,我叫GarethColington,是新的联络人。现在中国东部由我负责。”
“陆霜呢?”林晓问。
“哦,他现在已经升为中国区总理事。”对方微笑道。
“这样啊。”林晓心不在焉地应道,稍有几分失望。
这家伙……看上去就不如陆霜出手大方。
“你来找我,是关于上午黄浦江边发生的事吧?”
林晓微怔,点点头。
“好的,我们开始吧。”他按下录音键,“请汇报你知道的一切,无论是否有证据。”
————————————————
同一时间的南京东路,章凝低着头,不紧不慢地混迹于汹涌的人潮中。
她身边不远处,数个身着制服的警察正在四面张望,寻找她的踪迹。
距离最近的,正是那位名叫顾子沉的警察。
章凝似乎有所感应,立即加快速度,开始向前疾步小跑。
她在十字路口右拐,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掀开路边门口的帘子,走进一家冷气充盈的商场。
“你好,请问需要点什么?”商场导购立即迎上前来。
“不好意思,”章凝面色尴尬,“请问哪里有洗手间?”
在商场逼仄的隔间里,她终于暂时得以松懈。
她解开贴肉绑着的防水袋,脱下不合身的衣服,扯了一整卷纸,才勉强擦干净身体。
自超新星事故发生到现在,局势没有给过她思考的余地。
从黄浦江浮出水面时,她看见的是特训课程中历史科资料里才有的情景。
雷柏星地外基地的档案馆里,有一大半都是关于这个国家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然而在章凝出生的22世纪,地球早已全面沦陷。前往基地时的最后一战,中国牺牲巨大,以至于基地幸存者中的东亚面孔寥寥可数。
章凝的父母都是顶尖科学家,自然位列其中。
作为第一批在地外基地出生的后代,章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基地高层做出最后决定时,她的父母公开强烈反对。但为以绝后患,决议最终被通过。
可讽刺的是,派往地球执行任务的“殊荣”,落在了他们年轻的女儿身上。
谁也没有想到,她会遇到万年一遇的参宿四超新星爆发,且幸存于难。
穿越虫洞即便在章凝的认知中,也仍然只存在于理论,从未被证实过。
而现在,虽然她对这个世界仍然知之甚少,但她知道这绝对不是她原本任务的目的地。
这意味着,“飞鸢”号上搭载的那枚大块头已经成为大麻烦。一旦她落入其他任何势力手里,等待她的不可能是善终。
章凝迅速确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生存。
旁边隔间响起冲水声,她从沉思中惊醒。重新穿好衣服后,她拿起挂钩上的防水袋,伸手用指尖一探,还好,触感干燥。
她从里面摸出一对小小的黑色耳钉,戴好后用手指调试频率。
这是雷柏星幸存者基地特制通讯器,以处于纠缠态的一对量子作为连接介质,理论上可以跨越任何空间阻碍。
但她一无所获。回应她的,只有电磁噪音。
章凝无奈放手,深吸一口气,仰头靠在隔板上。再次睁开眼时,她看见头顶有什么东西。
那是一份报纸。章凝信手取下来,标题栏写着2015年5月17日。
是今天的报纸。
她随意扫了一眼头版头条,瞳孔猛然一缩。
“据悉,北京时间5月16日晚上,有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对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发动了袭击。包括地标性建筑双子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目前遇难人数已上升到2547人,官方正在展开全力救援。本报将继续关注‘516事件’,为您带来更多报导。”
章凝慢慢收紧手指,将报纸团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她花了十秒钟,接受这一事实。
因为在她的知识范畴里,这场事故发生于2001年9月11日,叫做“911事件”。
超新星爆发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飞鸢”恰好撞上位于史瓦西半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