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


。听住持说,不如他自己回府自己礼佛。

“你既待不住便去求姻缘去。”施夫人说道。

施玄往日并不会去月老庙,现在听他娘提了一句,他应了一声出门去月老庙。

施夫人见状哎了一声,果然他儿子心里该是有人了。

施玄走到月老庙时,瞧见郑山辞跟虞澜意在挂牌子,他跟郑山辞见了礼。

“施兄这是来求姻缘?”郑山辞还有些稀罕。他记得施玄是喜欢礼佛的,现今还没成亲也并不着急,在月老庙看见施玄便有些惊讶。

施玄瞧见郑山辞跟虞澜意还有些几分局促,他嗯了一声,“郑兄你们继续挂牌子吧,我先进去了。”

施玄冲着郑山辞跟虞澜意颔首。

虞澜意瞅了施玄一眼,“怎地觉得施玄有些怪。”

他少时就知道施玄,是一个沉稳的人,只有礼佛一事受人诟病。

郑山辞笑道,“估计是施兄羞赧了,毕竟他不想让熟人瞧见他来拜月老了。”

“想来也是。”虞澜意点点头认可了。若是他多年未嫁来护国寺求姻缘,他也是想避着人的。他看见郑山辞已经把木牌写好,他把木牌拿过来。

“我力气大,让我来挂。”

郑山辞笑着应下来:“好的。”

虞澜意脸上一红。

虞澜意把两个木牌下面的红绸系在一起,打成一个死结,他往上一抛,两个木牌稳稳当当的挂在上面的树梢上。

他们两个人的名字紧紧的挨在一起。

木牌挂在树梢上,树梢颤动了一下,郑山辞的心也动了一下。

他的名字,虞澜意的名字本来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名字,现在却是紧紧的绑在一起了。大燕有这么多人,却只有一个虞澜意,只有他一个人跟他绑在一起。

他克制着情绪拉着虞澜意到一个角落。

“郑山辞,你拉我干……”虞澜意的话还未说完,一个吻就落下来,带着急切和迫不及待。

虞澜意主动张开嘴巴,郑山辞的舌头便伸进去纠缠。

在佛寺里面,虞澜意还是有些羞赧,他被郑山辞亲得无法呼吸,郑山辞退出来轻轻的喘息,他描绘虞澜意的眉眼,这么好看。

他的虞美人,他的少年愁。

……

施玄到了月老庙,有三个蒲团都可以跪拜,他跟着人群一起进去,看见了郑清音在中间的蒲团上跪拜,施玄心中一跳,他下意识想躲起来,耳尖红红的藏在黑发下。

他还是上前一步跪在另一个蒲团上求月老给他姻缘。他的心上人就在这座庙里,也在求月老给他姻缘。

施玄站起身,喉咙有些阻涩,主动跟郑清音说话,“郑小公子,你也来……求姻缘?”

郑清音起身后才瞧见施玄,施玄有一副好相貌,眉眼清淡俊雅。

“施大人好。”郑清音见礼后说,“今日跟家人一同来佛寺,就来拜了拜月老庙。”

施玄不敢瞧郑清音,他嗫嚅道,“挺好的,礼佛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郑清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看来施大人很喜欢礼佛。”

“我是喜欢的,但我没想变成和尚。”

和尚不能成亲,还要六根清净。他没有。

郑清音应了一声,不知怎么跟施玄说话,他低头看自己的鞋上的印花。施玄身上带着檀香气息,郑清音没听见施玄说话了,他抬起头来对上施玄的目光,不知怎么心跳骤然加快了一瞬。

“施大人这样的青年才俊,应该很快就能遇到好姻缘了。”

半晌施玄语气放软,“你也会遇见好姻缘的。”

……

施玄到家用晚膳时,心情都很好,施夫人稀罕极了,“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你晚上来听听。”

施玄:“我回屋礼佛。”

施夫人闻言便没去劝儿子了。他这个儿子喜欢礼佛,没去当和尚已经够好了,她跟相公都不想刺激他,好好的在朝廷做官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等施玄走后,施夫人就把话匣子打开,“我瞧玄儿是真有心上人了,我以前让他去月老庙去求姻缘,他当做没听见,死活不去。今天我提了一嘴,他的腿就往月老庙里走。”

施大人笑道,“这不是好事。瞧瞧是哪家的千金或是哥儿,改明儿你就去拜访一二,帮儿子拉拉红线。”

施夫人叹气,“我倒是想,玄儿把人藏着,我不知道是谁。问了侍从,侍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施夫人瞧见戏班子来了,暂时把儿子的事放下来。

施玄把纸张铺开打算抄佛经。

院子外传来戏曲咿呀的声音。

“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施玄本要抄写佛经,等他回过神来,纸张上写了另一句话: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笔墨浸透了纸张。

第126章 白瓷

休沐去了佛寺拜佛后,郑山辞回到户部再去看了一眼纺织坊,纺织坊目前已经进入正轨了。

“郑大人我让人贴了告示招纺织工人。”贾承望还是要把这件事告知郑山辞。他是做管事的,上头做决定的还是郑山辞,再加上前一个管事贩卖名额来赚钱,所以贾承望在这方面就一再小心。

郑山辞:“招一些技艺精湛的工人。”

贾承望应下来,他手里还拿了九张图纸都是画师花出来的花色给郑山辞选。

郑山辞选了两张出来,一张是水仙,还有一张梅花,这朵梅花的样子让郑山辞不禁也有几分赞叹。

“梅花分两种来绣,一种绣墨梅,全用黑色的线来勾,还有一种就用黑色的线勾枝桠,红色来勾梅,布料都用纯白。”

冬日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京城中人爱梅花的坚韧,文官中大多也以梅自诩。岁寒三友,松、竹、梅。

“再让画师画一画竹子,画好后送过来我选后,布料用浅青色的。”

贾承望应下来,郑山辞在制瓷坊也选定了花色,选的如意花纹,可以先随大众卖一点陶瓷,而后慢慢的恢复过来,再再加上新意。

至于印刷坊,郑山辞得到梅淮的笔记后就把笔记交过去,名字就叫榜眼笔记。

今天晌午用膳时,萧高阳跟姜兰礼也交稿了,郑山辞谢过后,承诺把所有的卖出的书分他们两成,不是一次性买断,分成有长久的利益。

“郑兄太客气了,我们这些笔记本来都是搁置的,能印刷出来让别人瞧见还有些羞赧,实在是愧不敢当。”萧高阳说道。

“正是。毕竟以后还有很多的状元榜眼探花,这般让我们出了书,想来张扬得很。”姜兰礼附和说道。

听了姜兰礼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