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
周晏:“榛鸡也是养在竹林里的散养走地榛鸡,模拟野生环境,吃的是草籽小虫,喝的是山泉水,养殖的时间基本长达半年,宰杀之前也经过了检疫,这是我们的证书。”
范东华点头:“是弄得挺规范。我现在比较好奇酸笋榛鸡汤的味道,这道菜的灵感是来自于文学作品里面的酸笋鸡皮汤吗?”
周晏笑道:“不知道老板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我们老板让做的。”
卿孟祝之前提出酸笋榛鸡汤更没有考虑过文学作品里面的菜品,他纯粹是想用优质的食材堆一堆,稳住农庄的口碑。
“优品-”的竹笋和“精品”的榛鸡,目前应该是他们能批量拿得出来的最好食材了。
周晏带范东华在后厨参观了一圈,然后开始做酸笋榛鸡汤。
这道菜的配方完全不用保密,它考验的就是厨师对火候的把控能力和食材的品质,周晏大大方方地在镜头下做好,又请范东华品尝。
周晏做这道菜的时候,范东华就知道这道菜一定翻不了车。
太香了,同为厨师,范东华知道那是食材带来的本源香气,是任何一种烹饪手法都没办法凭空达到的香气。
等喝到汤的时候,那香、浓、酸、鲜的滋味,直让范东华闭着眼睛仔细品尝。
喝了好几口,范东华叹了一声:“太香了,难以想象食材居然配合得这么恰到好处,互相映衬,互相点睛,你们这汤做得真好。”
周晏笑着说道:“我们的汤好就好在食材特别好,之前有食客说,一口汤喝下去,整个味蕾都被点亮了,人好像忽然‘醒’了过来。”
范东华又仔细品尝一口,点点头:“这话总结得到位,哎,怎么不知不觉就喝完了?我再来一碗尝尝。”
周晏:“来来来,我给你盛。厨房里也还有,这是我们的招牌菜,后厨都备着。”
范东华喝着汤,忍不住说道:“你们这不叫招牌菜,应该叫镇店菜。有这道菜在这里,谁来都不能说,来你们农庄来亏了。”
周晏看他是真的喜欢,笑着说道:“那范哥你回去的时候打包只榛鸡带回去。”
这也是给范东华提供素材,方便他后续拍视频了。
范东华闻言果然一喜,笑着答应下来:“那我就不客气了。”
第171章 竹林里长出了一棵变异的竹子
农庄里的酸笋榛鸡汤顺利成为新的招牌菜,卿孟祝见状,安排人将积攒下的榛鸡蛋送去孵化。
他们要抓紧时间孵化出一批小榛鸡,要不然这批榛鸡用完了,接下来的招牌菜就很难接上档了。
又忙碌了一早上,卿孟祝刚从山上下来,赵和曦提着一个西瓜过来找他,问道:“竹林那边怎么了?叮叮当当的。”
卿孟祝:“春晰订了自动养殖系统,我们之前的装修申请下来了,现在正在改造山上的鸡舍,准备用更科学先进的养殖方法。”
赵和曦:“哦,我明白了,就是你之前跟我说的,给榛鸡打上脚环,智能养殖,对吧?”
卿孟祝点头:“差不多,反正就是引入智能养殖系统,加强监管,减轻人的负担。你怎么过来了?”
赵和曦:“给你送西瓜。”
卿孟祝接过他手中的西瓜:“今年的西瓜下得还挺早,前段时间我还在想要不要种西瓜,后面给忘了,等有空我种点。”
赵和曦那是得意地敲了敲瓜:“这就是我们的西瓜。”
卿孟祝抬了抬眉毛:“什么时候种的?我怎么不知道?”
赵和曦:“不是我们种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野瓜。冯姨他们干活的时候看到了也没有拔,偶尔还会浇一点肥料跟水,现在长大了我就抱过来了。”
卿孟祝没想到地里居然还有野西瓜,敲了敲:“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应该熟了,我先拿去冰箱冰一冰,晚上再吃吧?”
赵和曦:“都随你,好几个呢,我跟大家已经在地里吃过了,味道还不错,这个是专门给你带的。竹林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弄好?我看你都好一段时间不去田里了。”
卿孟祝:“也没有,我前天傍晚还去巡视了一圈,感觉我们田里的菜都长得挺好的。”
说着,卿孟祝又说道:“竹林那边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星期,我现在正在竹林里种大豆,要种完大豆再说。”
赵和曦第一反应便是:“竹子长得那么茂盛,在竹林里面种大豆能长起来吗?不会被遮住阳光吗?”
卿孟祝:“我修剪过竹子的枝条了,也不是每一寸土地的竹子都很茂盛,在能晒到阳光的地方种大豆就行。”
大豆除了能固氮之外,还能利用发达的根系松土,在竹林里种大豆有利于竹子的生长。
除此之外,大豆也是主粮之一,卿孟祝想要成为中级种植者,需要有种植大豆的经验。
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卿孟祝干脆就在竹林里种了一批。
大豆属于非常好种的植物,犄角旮旯都能活,顶多就是产量低一点,他种一批也不麻烦。
星际商城上没有大豆卖,这批大豆还是他线上线下考察了好几家店,最后才找到的“良品+”大豆。
现在种下去,等秋天的时候应该能收获到不错的豆子,到时候能做个豆浆、豆腐之类的,味道应该会很好。
卿孟祝现在一心扑在竹林中,基本每天都要巡视一圈。
两座山巡视下来,他每天都累得够呛,确实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不过,竹林给卿孟祝的回报也很丰厚,除了竹虫、竹笋、竹荪等之外,偶尔还能发现野生的药材。
这天,卿孟祝正带着两只狗子在山上巡逻。
护法和护卫习惯了跟卿孟祝上山,到了山上后,一直在他身边跑来跑去,呼哧呼哧地吐着舌头喘,显得很是兴奋。
竹林里有各种昆虫、野鸟之类的小动物,两只狗子看见这些小动物就会兴奋起来,甚至会有捕猎的举动——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捕不到什么东西就是了。
卿孟祝已经习惯了两只狗子的动静,也没有管它们。
就在卿孟祝认真巡视的时候,跑到前面的两只狗子忽然“汪汪”地叫了起来。
卿孟祝养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听它们的声音就知道它们在前面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于是扬声回应道:“别催,我马上过来。”
护法和护卫:“汪汪汪!”
听声音还是在催促,卿孟祝“啧”了一声,抬腿往那边走。
卿孟祝猜测前面可能有新长出来的蘑菇,竹林比较湿润,天气暖和之后就有特别多的蘑菇。
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没少往竹林里扒拉各种野生蘑菇的孢子。
孢子放多了,总有长出来。
卿孟祝背着背篓往前,眼看就要到狗子们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