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咱们?去?买一只机头回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舒老师不解道:“即便如此?,那也需要改装之后再试吧?我们?工厂连个电焊枪都没有,没有这个条件吧?”
春妮便笑呵呵地,将目光投向?方校长。
方校长后知后觉:“……说来说去?,又要我掏钱?”
不过,相比于破竹机那样的大机器,一只缝纫机的机头只需要三?十块,加上电焊枪,钻头等其他工具,一共花了不到一百块,这个费用已经很实惠了。
研发经费拿到手之后,因为机器器型小,舒老师他们?只是将机头灌了些铅,令其重?量达到电机带动的最低要求,再改装了一下机口,好放得下钻头,最后安上田带财创新的打孔卡槽,哦对,还?有那台从旧电扇上拆下来的电机,这台打孔器总算初步具备了运行条件。
一个月后,二十台打孔机到位。
此?时距离盛夏只有不到两个月,他们?麻将凉席的所有准备工作总算全部都到位了。
而这个时候,舒老师他们?的研究方向?已经从这些小型机械转型了。
方校长这回实打实感觉到了这二十台机器同时运行起来的威力。
原本所有的木工发动起来,一天?只能?做一到三?领席子,现在打孔机,破竹机全力开动,要不是磨圆抛光需要的时间长,一天?三?十领席子完全不在话下!
而二十台打孔机同时操作……
见识到机械化的便利之后,方校长也终于大方起来。
他大手笔地拨给了舒老师一千块钱,供他们?研究抛光机,还?专门给他们?弄到了几台电机,寄望于他们?能?够研制出更加省电轻便的机型,适应工厂的发展。
没错,连续的成?功之后,舒老师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制造小型机器。他们?将目光放到了发电机上。因为工厂这段时间用电压力陡增,电力公司再一次派了人来,警告他们?说,如果他们?再维持这样高的耗电量,电路还?会出问题,让他们?尽早考虑更换电线的问题。
舒老师几个做研究做出了瘾头,当?即跟方校长申请拨款,说决定为工厂研究出最省电的发电机。“骗”到研究经费后,几名老师当?即一头扎进?三?月底才落成?的实验室中,过起了以?实验室为家?的日子。
当?然,打磨机抛光机等一系列机器,都一并被放入了实验室计划,在研制当?中。
其中打磨机因为普尔南老爷爷的加入,率先有了突破性进?展。
早在三?月份,因为工厂和学校的连续扩张,学校学生们的能力尚不足以独当一面,中等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缺少,学校的所有产业链都陷入了人才荒。
春妮知道普尔南老爷爷会维修八音盒,抱着玩具厂以?后或许会用到,试试看的想?法,邀请老爷子到工厂当?了个顾问,没想?到,说起机械制造,老爷子也头头是道。
普尔南老爷子以前经营着一间钟表铺,自己也是一名老匠人,对打磨工具再熟悉不过。
老爷子以?他以?前用过的一种工具为蓝本,竟然设计出了适合竹块的打磨机。只要找到耐磨的材料,就可以?正式投产使用了。
这样的情?况,让春妮心底放
下了一个重?担。
一个组织的健康运作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在玩具厂成?立,到过年之前的这段时间,春妮感觉她就像老牛拉着一架破车一样,一个人负责所有环节的推动。可以?说,整个工厂找不到定位和方向?,都是她说了算,在围绕着她一个人运转。
这是不健康,并且很危险的。
春妮不是个喜欢独揽大权的人,如果不是形势所逼,她说不定现在还?窝在老家?种田。
现在她被时局推动着,走到海城来,走到这一步。虽说她所做的每个决定,她心甘情?愿,并且愿意主动承担后果,但是,这样的状况太危险了。
工厂也好,学校也好,缺了谁都不应该停摆,尤其是这个朝不保夕的年代。
春妮很高兴,至少现在工厂关键部门的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干出了自己的成?绩。包括舒老师在内的,工厂最核心的创新部门,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自己该走的路。
包括夏风萍在内。
一个相对悠闲的傍晚后,夏风萍说起她想?从小吃摊离职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春妮当?成?背叛者批驳的准备,小姑娘却?放松地笑了起来:“你终于想?通了?”
夏风萍:“……”什么意思,她早就想?赶她走了?
春妮握住她的手,激动地道:“我早就想?说,以?你的学识,屈就在我这个小吃摊上,实在是浪费人才。我原本还?在想?,找个时间问问,你是不是真打算一辈子卖糊辣汤的,幸好你还?有点上进?心。”
这才对嘛!
夏风萍扬了扬唇,嘴上却?不满道:“你什么意思?我一直都很有上进?心。”
春妮揉着肚子,晚饭的虾仁豆腐汤鲜得打牙:“别说废话,你找到了什么新工作?”
“校长今天?找我谈了话,想?让我负责校外补习班的联络和安排。”
扩招之后,学校最初的几位老师职位都有了一些新变化。像王老师,韩厂长他们?早就被吸纳进?玩具厂,胡老师也在上个月兼任了印刷厂的部分业务,只有夏风萍有小摊的事忙,方校长没好意思跟春妮抢人,一直等到今天?。
春妮其实没意见:“不错,你得跟校长谈条件。他净想?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咱们?学校又不是没钱,不能?叫他待自己人太差了。”
“还?有舒老师,他们?弄到了一些外国学术期刊,想?请我试着翻译一下。”
春妮瞪大眼睛:“你行啊。舒老师他们?的期刊需要专业水平,这你都能?翻译,厉害厉害。”
夏家?父母很重?视儿女的教育,夏太太曾经说过,希望儿女长大后去?留学。在夏风萍很小的时候,夏家?便为她请了外国家?庭教师培养双语环境,到她长大一点之后,便送她进?了全外文教会学校上学。如果不是前年那场战争,中学毕业的夏风萍这时候已经坐到了美利坚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起了艺术或是文学。
夏家?父母至今都不明白,他们?为女儿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尽了所有的努力,不让她看到世?间的真实,为什么她竟选择了最出人意料的那条路,还?那么倔强。
跟夏风萍住了半年之久的春妮或许懂得一些。
她来自早就没有种族概念的后世?,看西方世?界的眼光不像这时候大部分那样,自带美化光环。
夏风萍从小全外文教育,但她是纯粹的华国人,跟学校里那些白皮肤的同学们?比,她是个异类,人会天?然排斥异类。偶尔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春妮能?感觉到,她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