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悬明,再多瞧瞧我吧。”
再看一看,最般配,最完美,最得你所爱的这一抹无瑕吧。
*
越青君醒了,消息传出,波涛汹涌的朝堂安静了不少。
几位重臣前来探望,既是想打探天子身体状况,也是想想对方请示一些难以抉择的事。
比如太后行刺一事。
若说先前的猛虎一事未必能牵扯到太后,那么这次太后行刺一事,便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
饶是那些认为天子为人子,要尽孝的老学究,面对此事,也不得不闭上嘴,免得自己说出什么惹怒天子的话,让天子来个杀鸡儆猴。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越青君听到太后时的反应和态度。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身在病中,身体受限,无法展露过多的情绪与表情,提起太后时,越青君的态度竟十分平和。
“母后不过是受人蒙蔽,一时鬼迷心窍,才会误伤朕。”
“此事其中必有隐情,命刑部在三日内查清,还太后清白。”
越青君不仅不处置太后,给对方定罪,甚至还找理由给对方开脱。
这……这佛祖都没这么大度的吧?!
众人初初听闻,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片刻才回神。
刑部的荀尚书顿了顿,才上前出言接旨。
等众人下去后,越青君又单独留下对方,这次不如刚才那么官方,也终于泄露了一点真心。
“母后纵然有诸多错,可她从前对我的恩情却并非作假,若没有她,就没有我。”
“荀尚书年事已高,不如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一些跑腿的小事,大可以都交给年轻人来做。”
荀尚书仔细品味这话的隐含其他意思,最后还是恭敬应下。
等回到官署,他便叫来几个年轻小官,将调查太后行刺一事,交给了顾从微负责。
并私下叮嘱对方:“天子至善至孝,感激太后恩情,不愿将此事闹大,你带人也不必查得太过仔细,若真看出什么,也不必追根究底,天子既说了是受人蒙蔽,便一定是受人蒙蔽,你且听陛下的,剩下的都好说。”
既然是拿着结果找过程,且其中不必得罪天子,荀尚书自然难免有些私心,将此事交给了顾从微。
顾从微却知,功劳不是那么好拿的。
在这种情况下得了这份恩典,那基本可以算是成了天子的人,纵然未来天子有什么意外,他们都不能轻易脱身。
而天子又受了伤,虽没传出具体状况,但看对方躺在床上,见臣子都要隔着垂帘的模样,便知对方身体不怎么好,皇位能坐多久,也未可知。
但利益摆在眼前,想要拒绝,也并非那么容易。
顾从微虽然喜好美食,但并不代表他不喜欢权势。
面对眼前的诱惑,他也难以拒绝。
太后行刺一事由刑部接手,宁悬明也并未过问,干脆放手。
他不问,越青君却要解释,“这段时间你太累了,我想让你好好休息。”
宁悬明轻轻捏了捏他的脸颊,只是因为越青君一直养病,身体不好,整个人也瘦了许多,脸上都没多少肉,宁悬明下手捏时,先把自己捏心疼了。
“我知道。”
“你不愿让我与母子龃龉有何牵扯,损害名声。”
“你既不想,我便不做。”
没有犹豫,没有质疑,宁悬明无条件服从越青君的安排。
不仅仅是臣子对天子的信任,还有夫妻之间的信任与依赖。
越青君闻言,轻轻笑了笑,抱着宁悬明的手贴在脸颊上,眷恋难舍。
“多想放下一切,什么都不管,就这样与你紧紧相依,万事皆休。”
“只是世上多少事,都是难得圆满,无法成全。”
宁悬明含笑温声道:“既喜欢,那就多贪恋几分,有时候,也要对自己好一点。”
越青君微微阖眸,轻声道:“我知道。”
“我知道……”
语气幽幽,声音低沉,似深冬蕴藏着整个世界。
在天子默许下,刑部果然查出太后身边蛊惑人心之辈,一一处置后,此事便算是有了个结果。
长乐宫乃至整个后宫都彻底清洗一番,太后幽禁于长乐宫,无诏不得出,太子迁出长乐宫,移居东宫。
天子没有对太后有任何责罚,对太子也没有迁怒,这让原本怀疑此事都是天子设计,只为夺取太后权柄,名正言顺出尔反尔废黜太子,且不损自己名声的那些人,深感惭愧。
天子至善至孝,宽宏大度,却是他们这等俗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惭愧,惭愧!
天子想要做孝子,朝臣们自然配合,只是,原本还想为太后求情的人,如今也没了话头。
太后不过是幽禁,一应待遇却并未削减,天子宽宏至此,太后还能得寸进尺吗?
案子了结,太后在长乐宫中接旨时,竟是当场大笑出声。
“大奸似忠,大善至恶。”
“你们当真知道,自己侍奉的是个怎样的人吗?”
几句话传出,没弄出什么动静,唯有天子有些受伤,原本还在与宁悬明说笑,听完后面上却彻底没了笑意,半晌,才叹道:“总归是朕有诸多过失,无法让母后满意。”
“大约在母后心中,武德太子才是她最喜爱的孩子。”
“让人将武德太子的灵位移到长乐宫小佛堂,朕无法日日尽孝,只好让武德太子长伴母后身边,也算安慰。”
灵位移过去后,太后骤然安静下来,再没听见什么诋毁天子的话。
旁人见状,难免在心中为越青君不平,前太子是什么模样,当今天子又是什么模样,对前太子怀念,对天子处处看不顺眼的太后,在他们眼中大约是世间最蠢最没眼光的人。
难得清净一段时间,一个消息砸了整个朝堂一个措手不及。
西边慕容氏扬言妖后祸国,天子垂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了。
第95章 美梦
慕容氏乃西边的土民,因开国时有功,朝廷在诸多因素下,设立土民自治,慕容氏便是当地豪族之首。
卫国国祚三百余年,随着国祚越长,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就越弱,当初宁悬明去南地时便有所感,更何况是从开国时就让当地土民自治的西边呢。
今日之前,朝廷对西地的管控早就名存实亡,除了年节时地方意思意思上供点东西,那里的税收甚至都欠了好些年了,而朝廷对此毫无作为。
西地多瘴毒,朝廷的人去了那里,极易染水土不服病,在这个医疗水平极度落后的时代,一病一个准。
语言方面也是个问题,朝廷少有官员学习偏远地方的土语,即便到了那儿,也很难开展工作。
还有中央与边地难以调和的天然矛盾,都促成了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