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


青君知道赵怡的想法,毕竟原著中她也是寻着机会就进京。

不过原著中她是以知府夫人的身份跟着岳知府一起进京,而今虽有了变化,却也仍是借了岳知府的力,倒也算殊途同归了。

但,越青君会让她如愿吗?

两日后,宁悬明的病彻底好了,他见了赵怡一面,随后便将人领到了牢房。

赵二等人也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赵怡,赵怡是在他们闹事之前失踪的,当时找了许久也没找到,只当人被拐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对方。

他们对赵怡的印象还停留在原主那个懦弱的人身上,虽然不敢置信对方竟然能做出这样一件大事,但对方既然有了功劳和前途,他们当然也不会阻碍,反而还愿意推一把,毕竟赵家村的人不多了。

因而在宁悬明面前,双方上演了一出忆往昔,就差没抱头痛哭。

在里面待了两盏茶的时间,出来后,宁悬明笑着对眼睛还红肿着的赵怡道:“姑娘虽杀了人,却也算是帮朝廷剿灭了罪犯,对待有功之人,自然不能吝啬。”

“赵家人触犯朝廷律法,罪不容赦,但还有一些并未参与其中的老弱妇孺还残存着,这些人,我就将他们交给赵姑娘妥善安置了。”

赵怡瞪圆双目,似乎没想到宁悬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她的语言甚至还没组织好,一时没能及时反驳。

等到她要开口时,却又听宁悬明率先道:“还有赵二等人,他们虽会死,但尸身却也要收殓,不知赵姑娘有什么想法?可要此时就选好风水宝地?又或者是迁入祖坟?”

见赵怡一时无话,宁悬明也不催促,而是笑着道:“不急,本官还要在剑屏留两日,赵姑娘大可以在此之前告诉我。”

说罢,宁悬明抽身离去,进行收尾,徒留赵怡原地风中凌乱。

她献上岳知府的头颅,难道就是想得到这些个累赘吗?

那她还不如自己偷偷跑路,何苦冒险杀知府?!

赵怡气得心口疼,然而偏偏她才刚立了个有情有义的人设。

有情有义的人能抛弃族人自己逍遥吗?能不管为了家族丢掉性命的族人的尸身吗?

不能。

早知如此……早知如此……

赵怡暗暗咬碎一口牙。

县衙里的下人上前道:“大人吩咐小的带赵姑娘去厢房休息,姑娘这边请。”

心中却暗暗嘀咕,这姑娘的脸色怎么跟老天爷似的,说变就变?

听说就是这姑娘隐姓埋名为族人村庄报仇,但他怎么瞧着不像啊。

越青君听说了此事,差点没笑出声来。

虽然没笑出声,但也确实是笑了,他问宁悬明:“宁大人不是最善解人意吗,怎么明知那人想要的绝不是被族人拖累,怎么还如此安排?你就不怕她阳奉阴违,丢掉那些包袱,私自跑路吗?”

“不是还有越庄主?”宁悬明抬了抬眼尾看他,“赵怡是你的人,为她善后,自然也是理所应当,你说呢。”

虽然为了达到目的,赵怡尽力掩饰,但宁悬明依旧能感觉出,能手刃仇人心无障碍,甚至吃饭都没少吃几口的人,绝不是她表现出来的那样良善。

既然如此,将赵家村剩下那些人交给此人,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可他还是那样做了,就说明他一定有后手。

只是没想到,这个后手竟是越青君自己。

他挑了挑眉:“宁大人说她是我的人,你问问她,她自己承认吗?”

在赵怡心中,越青君是她的仇人还不为过。

“身在知府后院,却消息灵通,齐副使也说过,当初他在府城,似有人为他拖延时间。”

宁悬明抿唇微笑,“我原本也没想这么多,可方才那么说,庄主却没有任何反驳,原来只是猜测,现在倒觉得有七八分为真。”

越青君:“……”

宁悬明还说:“越庄主手段非凡,若能入朝,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何苦在这偏远之地浪费才能,庄主当真不心动?”

越青君微微扬眉,“宁大人不知道,有些事,正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才更方便作为的吗?”

他故意挑衅,气氛骤然从方才的轻松转为此时的凝滞。

二人四目相对,半晌,宁悬明什么也没说,转身去料理后续。

看着他的背影,越青君意味不明笑了笑。

时至今日,剑屏县内的疫情几乎已经解决,再不足为惧,前县令县尉已死,一直是钱修文暂时处理事务。

论功行赏之时,他的功劳不可磨灭。

可他同时也有一个问题,曾经帮助逆贼。

宁悬明大可以用这件事拿捏对方,不说将人处置了,也可以将先前的功劳抹除。

然而沉思半晌,他终是闭上眼睛,轻笑出声。

脑海中浮现出曾经越青君说的要求,让他论功行赏时秉公处理,不得带着私心。

原来如此。

宁悬明又翻了翻附近其他几个受灾县的情况。

剑屏有个钱家,其他县就没有个王家李家吗?

越青君能收一个钱四郎,就不能收个王六李五?

对方这段时间一直跟在他身边,探听消息倒是其次,最大的目的,应当是吸引他的注意力。

将更多的心思与戒备放在越青君本人身上,就很容易忽略其他地方。

养病这些日子,宁悬明极少看见越青君与山庄的人往来,究竟是山庄的人太过放心他们庄主,还是因为他们有其他事,脱不开身?

宁悬明见过不少大逆不道之人,但像越青君这样,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甚至毫不避讳心无芥蒂地与朝廷官员亲近往来的,还是少数,仿佛他明知自己做的是大逆不道之事,却也做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仿佛他才是正道。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

在将附近几个县也都安定好后,宁悬明论功行赏也都下来了。

几个表现优异的官吏或者乡绅,都得到了举荐,其中就有钱修文。

在这种刚发生灾害的偏远地方,朝廷都懒得管,也没人愿意来这里做官,因而基本只要举荐的文书递上去,就能被顺利通过。

加上当地乡绅是真的出钱又出力,没让朝廷有过多花费,朝廷给个恩赏也是应当。

但事到如今,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已经微乎其微,此行若非有越青君,钦差来这地方也只不过是个被糊弄的傀儡。

待到下次,或许连糊弄都不需要了。

宁悬明离开之时,越青君特地相送,二人并辔同行至剑屏山下。

山风倾寒,刮在脸上带着些许疼。

宁悬明停了下来,似要与越青君叙话,随行队伍先行一步。

望着回京的队伍,宁悬明故而幽幽道:“过了今日,越庄主就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