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顺手些。
“阿娘,我没主持过殿试,若是将这事儿办砸了可如何是好?要不?,我就先?替您打个先?锋,具体?录用?何人,还是由您来定吧。”李令月道?。
“让你接这项差事,你只管接了就是。便是你选的人不?合用?,也可事后撤了。”
武皇表示,裁撤官员对于她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了,没有任何压力。
“婉儿曾数次协助朕处理科举之事,朕将她借给你。你若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只管问她。”
说完这话,武皇又对李令月语重?心长地道?:“此次恩科之中,你要格外留意那些青年?才俊。朕算是看明白了,与那些老朽之人相比,还是青年?才俊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
李令月总觉得武皇话中有话,她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
在与心腹爱将们协商过后,李令月很快便敲定了进入吐蕃的人选。
拢共五千余人,既有在吐蕃颇有势力之辈,又有那等长袖善舞之人,还有一些则是看着不起眼却极擅打探消息之人。
对于李令月而?言,数千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多了,不?好管理,吐蕃人会?通过这些人反向打探到大唐,尤其是她的情况。少了,则如泥牛入海,起不?到什么效果。
在为这些人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后,李令月终于派人将他们送回了吐蕃。
这些人一回到吐蕃,便忙不?迭地向他们的同伴们转述他们一路上的见闻。他们秉着七分真,三分假的原则,几乎将李令月吹成了真神下?凡。
紧接着,武皇也被他们吹了一波,说她能够生出这样一个女儿来,定然也不?是什么凡人。自武皇登基之后,大周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气象,这正是上苍给他们的提示云云。
他们的话,有些人信了,有些人则将信将疑。但人都是有从众性的,随着他们的话语在吐蕃越传越广,影响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多?。
这时,那些回到吐蕃的人又暗自感叹,大唐太女手中有不?少良种,更有许多?他们用?得上的东西。可惜,这些好东西,她向来只给自己人。
要是他们也能跟大唐太女成为“自己人”,不?知会?有多?少好处……
这番话,听得周围之人人心浮动,恨不?得立刻将李令月撒出的饵咬在嘴里。
吐蕃人中,仍有一批重?臣坚定地认为大唐人不?可信,他们应该好生防着这些唐人。但有了回归吐蕃之人的大肆鼓吹,不?知不?觉间,吐蕃人分化?成了两拨……
日后,当大唐再次征战吐蕃之时,只需将坚决不?肯服从他们的这拨人打服就好。
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暂且按下?不?提。
……
却说李令月跟着上官婉儿一起操办科举之事,前后忙碌了两个多?月,才终于有了些眉目。
此时的科举程序还远远不?像明清那般繁琐,因朝廷急着用?人,待做好准备之后,从初试到殿试,拢共只花了月余时间。
本朝的初试内容为诗社?、草书、经学,主考官由各地的地方官担任。
通过初试者,可参加殿试。参加殿试的考生,需根据主考官所出的题目,当场作?一首五言/七言律诗,或是五言/七言绝句。
因这回李令月是主考官,各地的考题需要她来拍板,殿试的内容更是需要她来拟定。
她一面召集礼部的官员来出题,一面翻阅着过往几届的试题,思考着她该如何出题。
她家阿娘出的题目一般比较随性,多?是想?到什么便即兴发挥。
甚至有时候,直到士子们踏入大殿了,她还会?临场变卦,把原本拟定的试题给改了。
李令月第一次给人出题,自然要谨慎些。她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拟定了好几个题目,准备等到了殿试的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考题。
武皇得知李令月的想?法?后,嗤笑一声:“随性些就是了,这科举考试,本就是给你我甄选人才。自然是底下?的人想?法?子来迎合你我的心意,而?不?是我们去迁就他们。倘若你发现你选拔上来的人不?称其职,事后再寻个由头?将其贬下?去即可。”
“我只是想?着,我在考核关把控得严一些,稍后咱们付出的成本就低一些。”李令月道?:“若真是让那等德不?配位之人上任做了官,还不?知多?少百姓要因此而?遭殃。”
“对了阿娘,除了进士科与明经科之外,还有武举。这武举是您首创的,您当时的想?法?,也跟我讲讲呗!”
武皇要通过武举来选拔人才这件事本身,李令月倒是不?难理解。
大唐疆域广阔,周边的邻居们一个个都不?怎么安分,时有异动。
武皇杀了一批功勋武将,对外战事上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她想?要培养出一批新的人才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武举的考试内容总共有七项,分别是:靶射、骑射、步射、身高相貌、言论、举重?。
别的项目,李令月倒还能够理解,唯有“身高相貌”这一点,让李令月看了之后,颇有些疑惑。
她当然知道?她家阿娘有些颜控啦,不?过,若是选拔戍边的将领,完全可以把这一条给拿掉吧?
武皇却坚持道?:“参加殿试的士子,都是要走到你面前来的。你若是不?对身高相貌加以限制,到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一个个都是歪瓜裂枣,可有你哭的时候!”
她话虽这么说,但毕竟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李令月。
李令月一面对着武皇应是,一面还是偷偷将这一条给去掉了。
这直接导致,进士科、明经科与武举三科的人前来参加殿试时,人数比往年?暴增了数倍。
看来,样貌普通但本事不?差的人,还真是不?少啊!
李令月为自己增加的工作?量而?哀嚎着,心中却并不?感到后悔。她对下?属们的相貌没什么要求,或者说,她工作?的时候,在她看来,下?属们长什么样,都没有差别。
比起样貌,她更在意下?属的才能以及品性。
这与武皇有些的不?同。武皇向来是看脸,看能力用?人的领导。至于下?属本身的私德,她是不?大看重?的。
深夜了,当李令月将明天将要参与进士科的士子名单整理好后,她发现了一个眼熟的名字。
宋璟。
此人与姚崇并称“姚、宋”,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
如今,姚崇已步入朝堂,先?前在储位之争中却选择站在李贤那一边。
宋璟却还未步入朝堂。
也不?知,此人她是否可以争取到手。
第0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