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
到《今日聚焦》节目上。
节目花了接近20分钟,由蔡主任口述和外景采访还原,还找了几个之前被刀哥、卢总勒索过的小商户接受采访。
“多亏了蔡主任,我们都考虑去楚华街!”
“虽然楚华街现在人流量不大,但是我还是不想在斜边街干了......”
“之前被压榨这么多年,可是只有这里生意好,我们也都没办法,现在太好了!”
......
话外音说: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斜边街即将开始全面整顿......
之前张超和郭记者录制的卢总勒索他们的画面也被打上了马赛克播出了,办公室里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们也是第一次看这段画面。
“张超太逗了!”
“你俩演技很不赖!”
“周校长乱入了,不知道他看节目没?”
......
搞得郭记者都不好意思了。
节目男主持人义愤填膺地总结说:“本案还在调查之中。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我们武市作为改革的先头兵,一定要杜绝类似吃拿卡要、违法犯纪的行为。一些干部的行为,严重玷污了我们的队伍,这次案子暴露出了我们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
郭记者说:“真没想到,这次事情能闹到电视台上去播出,我以为我们主编不会同意我的稿子,没想到,不但同意了,还直接申报了电视台做节目。运气太好了!这次,是电视台首发,后续我们报纸上还会有深度采访,两个版面。”
纪舒说:“郭记者,你这样正义的记者,靠的可不是运气哦。”
郭记者撩了一撩头发,“承你吉言。我们主编说,要提拔我做社会新闻组的组长。下次请你吃饭。”
纪舒还是有一点疑问,终于忍不住问了。
“这次兴师动众,我们一报案就迅速成立了专案组,除了我们的证据确实够硬,应该还有别的因素吧?”
莫旷枫点头。
“蔡主任说已经写了很久的检举信,却都不了了之。即使我们有了过硬的证据,这次行动也太迅速了。”
蔡主任看了一圈,“在坐的都是青年才俊,社会经验却还是不足。”
作者有话说:
纪舒:本来只是想摆摊,结果把一条街都端了。
么么哒,刚刚时间设置错了,今天中午大家可以连续读两章,记得点开下一章节哈~~
最近降温,我又裹紧了我的小被子,大家注意保暖哦!
第100章
“怎么说?”罗倩倩问。
“楚华街从规划到建设, 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呢?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为楚华街操心?”
纪舒凝神细细思量。
蔡主任接着说:“除了我,肯定还有其他干部老早就盯着斜边街。王主任突然就朴素了,突然就收敛了, 未必不是得了消息。那消息可能也不是郭记者的同事给的。我们的行为,就像是……像是……”
蔡主任一时语塞。
“药引子!”
纪舒和莫旷枫又同时说。
莫旷枫点了点头, 示意纪舒接着讲。
纪舒当仁不让,“药引子,只是引出药效来。我们的背后, 还有一批人, 默默等待机会, 暗中支持着我们。”
蔡主任点头。
“你们看,现在整个武市,都在大搞开发建设。金钱、利益面前,出现一些害群之马, 难以避免。但是这些人都会被清算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纪舒笑眯眯地:“以后普通人都能打大哥大,开上桑塔纳!”
几个人看完了节目, 都热血沸腾,直觉得未来近在眼前,郭记者提议大家去吃宵夜,一团人风风火火地去了。
......
纪舒这边办完了楚华街的事情,有点担心纪畅入学的问题。
开学的日子没剩下两天了。
纪舒琢磨着,她不离开国棉二厂, 一个是因为想要分房子,二个是方便弟弟妹妹入学。
林翠兰也一直为这事打听着, 这天早上, 特意来找纪舒。
“国棉二厂的子弟小学和幼儿园, 畅畅、甜甜可以直接去,人事部的姜副主任说过了,政策上,你的弟弟妹妹可以免交借读费。”
林翠兰满脸喜色。纪舒猜想,师傅应该也是找了些熟识的人帮忙的。
一旦纪舒离开了二厂,弟弟妹妹就要另外找学校,就不可能离家里这么近了,除非是去近在咫尺的理工大子弟学校。
“师傅,谢谢你,不过我还是想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他们弄到理工大附小和幼儿园去。”
林翠兰惊讶,“那,难道你要辞职,去理工大找工作?上次不是听你说,不是理工大的子弟,又不是附近老户口居民,是上不了的吗?”
如果是上辈子,纪舒可能也就认命,接着在二厂干下去,为了“方便”、“不麻烦”而忽视真正重要的问题:人生价值。
囿于现状,疲于改变,图个方便,浪费时间。
——典型的“防御型”思维。
可是纪舒不是上辈子的纪舒。
“师傅,我现在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女工。现在年轻人都在谋新路子,难道我为了弟弟妹妹的学业,就做一辈子女工吗?”
时间给了纪舒机会,更给了她压力。
如果重复以前的“防御型”思维模式,那么和上辈子的结局也不会差太远。
心软的神,也救不了一个懒惰的灵魂。
她当然爱自己的弟弟妹妹,尤其是小天使纪甜。可是她不会为了任何人,包括她最爱的人,浪费自己的青春。
林翠兰拉着纪舒的手,眼眶不禁红了红。
“纪舒啊,师傅支持你。师傅纺了半辈子纱线,更新的除了机器,没别的了。时间久了,人脑子都木了。师傅知道,以前是没办法,人人都这么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纪舒明白,离开国棉二厂,只是时间问题。
下午,纪舒趁着有空,来到了理工大的总务处。
总务处就坐落在离理工大南门不远的一栋办公楼里。
这栋楼,是砖红色的五层小楼,作为苏式老建筑,虽旧但不破,很有气势。
贸然敲门实在是唐突,可是她现在是“进攻型”思维了,纪舒给自己打气,就敲开了办公室门。
即便她掌握了未来的大趋势,可她并非熟悉每个细节,也没有完全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她倒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眼下,第一步,就是脱离对自己毫无价值增益的纺织女工劳力工作。
如果能顺便解决纪畅的学校问题,就更好了,因此,她第一个想法,就是先去大学找份工作,开拓视野,谋求新机会。
总务处,统管着学校的后勤工作。
学校的工程建设、财产管理、器械维修等等管理服务都归总务处管理。
纪舒估摸着,这里是最缺人的部门,也是她作为中专毕业生,比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