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木梳,这两日他一下朝便亲手做这木梳,从打样到割下合适的木块,一点一点的锯出齿节,打磨成光滑的模样,又用刻刀一笔一笔的刻出缱绻桃花。

他一向勤于案牍,贵为国君,出入皆有宫人服侍在侧,从未做过木工,更遑论做出一把合心意的木梳。所以手上难免被划伤,一双骨节分明、匀称白皙的手上大小划痕无数,甚至有道伤口足有一余寸,当时血流不止,将一旁伺候的宫人吓坏了。

然而宋王只是简单的包扎一番,勉强止住了血,便继续雕刻。

他从未思慕过女子,只能尽力予以她最好的一切,纵使手上伤痕累累,可只要想到诸萦望见木梳,或许能莞尔一笑,他便甘之如饴。

哪怕诸萦最后拒了他,也无妨。

至少,他要亲口对诸萦说出心悦二字。不是以诗文寄托轻易,也非朦朦胧胧的数句话,而是真正的,向她述说情意。

赠尔木梳,以言相思。

然而就在诸萦顺着宫道走近时,有寺人着急忙慌的上前来,他跪在宋王的身旁,说派往卫国的人回来了,有要事。

宋王本欲挥退寺人,谁料那寺人对着他用力磕头,甚至在额头起落时,有意无意的将目光落在诸萦的身上。

“王上,此事事关重大,恐怕与我宋国天下有碍啊!”寺人一边磕头,一边大哭劝谏。

宋室礼数一向严明,眼前的寺人竟如此失态,宋王虽不知发生了何事,却握紧了拳头,一咬牙,做出了决断,他对着已经走近的诸萦,目光深深,“你等我,片刻即回。”

心急之下,宋王连孤都不自称了。

而就在宋王跟着寺人,快步走到殿中时,千里奔袭回来的探子,却在宋王的面前缓缓展开一副画卷,上面的人虽画的并不算十分真切写实,可却能瞧出与诸萦在神态面容上,很是相似。

只听这人跪在地上对宋王道:“回禀王上,这便是驾临卫国的诸萦神女。”

“诸、萦”宋王慢慢道出这两个字,一瞬间神色惨然,露出一个极为悲切的笑容。广袖中的木梳,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满室凄然。

作者有话说:

今天就更这一章啦,可怜的作者咕和宋王一样,手手不小心割到了,但是肯定没有宋王辣么严重,就是两道小口子,不过也有点点疼。

关键是,我都没发现自己到底是怎么割出来的伤口_(:з”∠)_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出自《野有蔓草》

今晚的作者咕与宋王都是伤心人~( ̄▽ ̄~)~感谢在2022-05-17 23:16:56~2022-05-18 22:41: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涟漪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野渡舟横5瓶;澄九、nnnnnx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早先去请宋王的寺人,脸上是果然如此的神色。

虽然宋王并未言明,可这份爱慕,只要是……◎

早先去请宋王的寺人,脸上是果然如此的神色。

虽然宋王并未言明,可这份爱慕,只要是伺候宋王的人都能瞧出来,他此前从未对女子动过心,更遑论关怀一位为王姬治疾的女医者。

这两日耗费心血的雕刻木梳,更是从未有过,结合宋王对诸萦不同寻常的关怀,明眼人一瞧便知,他非但动了心,且是满心满眼,惟此一人的情深。

所以当探子将降临卫国的神女诸萦之事带至王畿时,知晓内情的人,无不慌张。

昔日的宋成王,便是最好的先例。

宋国由鼎盛骤然转向衰弱,尽管有诸侯国并起的缘故,可直接导致这一切的,却是宋成王恋上襄山神女,为其终生不娶,抑郁而终。

没有王位继承人,也未过继子嗣,致使宋室宗亲皆抢夺天子之位,自相残杀,宋室人才凋落,即位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又无贤能的宗亲辅佐,岂能不衰弱?

而如今的宋王,却是数任宋王中,难得的贤能之人,不只是宋室的宗亲,就连宋国王畿在内的几片领土,所有的百姓庶民,无不殷殷期盼宋王能将他们带向昔日的辉煌。

对于往昔宋室的昌盛,他们的向望仿佛深深的刻在了骨子礼。偌大的王宫,即便卑贱如寺人,也深深的期盼着,更莫说那些与宋室同姓同宗的诸侯国。

可眼下,这个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国君,竟然如数百年前的宋成王一般,爱慕了神女。

宋成王痴恋襄山神女,宋国由盛转衰,那如今呢?已经日渐衰弱的宋国,若是再出现一位为了神女抑郁而终的国君,宋国将会发生什么,灭国吗?

想到这个可能,殿内所有的寺人宫婢都下意识的心间一寒。

灭国之人将会遭遇什么,这些年消失在列国间的小诸侯国已清晰诠释,无外乎是沦为奴隶。哪怕是贵族,运气好些的,还能凭借当贵族时所养的一身武力,做个纵行天下的游侠,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放声而歌,国破之殇,自此颠沛流离。

王族或还能好些,哪怕仰人鼻息,依循先代礼制“二王三恪”,被封爵位。

可他们这些亡国之人,又该如何?

所以宋王是决计不能与神女扯上干系的,只求上天仍旧垂怜他们宋室,莫要亡于今朝。

不止是他们,还有宋室宗亲,以及满朝的臣子,都不会应允宋王的这番心悦。

而宋王……

也自是知道。

莫说诸萦能否心仪他,即便是为了安稳宋国的臣民,他也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一丝一毫对诸萦的爱慕。否则,宋室将乱矣。

时人行事总爱遵循规矩,讲究祖宗礼法,哪怕如今礼乐崩坏,可这份遇事即翻阅先例的劲头却是未变,否则各国立太子时也不至于总闹得一番风雨。

无外乎是国君爱幺儿,臣子立嫡长。

还有诸国的变法,能有毅力推行的君主并非没有,可臣子们的反抗总是令变法难以为继。毕竟,这可是一个臣子谏言可直指国君,以唾君面的时代。若是国君敢以此杀臣,那么便会被史官如实记载,虽死而不改。

故而,聪慧贤明如宋王,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后果。

他能设立岐下之学,招揽贤才,令衰弱的宋室好不容易重新有了些许的生机,凭借的可不正是贤明之名,以及王室正统的血脉所有的号召力。

若是今日他无视宋成王先例,执意追求诸萦,那么昔日心血恐怕便会付之东流,他心心念念的重现宋国昔日昌盛景象也只能成为空想,宋国只能被日渐吞并,也许是下任宋王,又或许是下两任,但若保持此态,恐怕宋国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