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而且这饴糖杂质还挺多的,甜味亦不浓,放在糕点亦或是菜里头,应该也不太服帖,诸萦认真的思考起来,若说合适,以她浅薄的现代人眼光来看,自然是白糖好一些。

等桓萤将卫国的作物和耕种方式探查清楚,如果能够帮作物的产量提高,亦或是寻到些高产的作物,然后广而推之,届时再试试把白糖苏出来。

其实也不一定,百姓未曾温饱,但是享乐一贯是贵族们的喜好,按那些王室和大贵族们奢靡的习惯,说不定将白糖造出来之后,也会颇受欢迎。

物以稀为贵,若是能趁机哄抬白糖的价格,像是她之前在卫王宫吃的那条,似乎叫乌什么鱼来着的鱼那般珍贵,明明贵比千金,却还多的是王公贵族竞相聘买,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诸萦光是想着,脸上就不自觉露出笑意,眉目舒展开来。

不过这事还不着急,赚钱的法子多了去了,她又是神女的身份,不必忧愁于钱财。既然打定主意要做个肆意洒脱的假神女,之前还那么辛苦的立人设,何必执着这些辛苦的事情。

再说吧。

诸萦高兴的抿着唇,一眨眼就抛诸脑后。

正闲逛呢,诸萦就瞧见城墙处似乎有一堆人在指指点点,像是在围观着什么。

她有些意动,想过去看看,但是见那被围堵得水泄不通的,自觉似乎没那个把握可以越过层层障碍挤进去,就有些犹豫,此时恰好一个老伯从那里头挤出来。

诸萦上前两步,拦住老伯,露出一个自觉和善而又不失年轻女子的明媚的笑容,“这位老伯,不知前面发生了何事,为何有那么多人拥堵在那?”

老伯虽然是平民,但是穿的整整齐齐,很受王畿数百年的底蕴熏陶,甚势开化明礼,被诸萦拦下来询问,也呵呵一笑,耐心的同诸萦说了起来,“哦,前头啊,是吾王思慕淑女啦。

前些时日,吾王狩猎归来,在城中瞧见一位容貌姝丽、人才出众的淑女,本欲策马相寻,谁料中途惊现刺客,令吾王与淑女失之交臂。

刺客虽然没能伤了吾王分毫,可不见淑女,却令吾王日夜难寐,辗转反侧啊。因为相思过甚,致使吾王卧病在床,宫中医士束手无策,所以才在城中张贴布告,广为寻人。

凡是能有淑女踪迹者,赏十金,能将淑女带至王宫者,赏百金。”

说着,老者还高兴地笑出了声,“妙哉妙哉,吾王年过及冠,终于有了思慕的淑女,想来不久后,宋王室便有了后继的小公子了。”

诸萦大为不解,她犹豫了片刻,还是选择了很没有眼力见的问了出来,“可万一寻不到那位淑女怎么办?”

谁料老者直接瞪了诸萦一眼,诸萦觉得他的胡子都要被气的翘起来了,“此乃上天赐下的姻缘,如何会寻不到,吾王堂堂一国之主,在王畿内,如何寻不到一位活生生的淑女。你这丫头,真是好生愚钝。”

诸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诚恳的道歉道:“还请老伯您见谅,是妾失言了,王上如此诚心,定然能寻到那位淑女。”

老伯的面色这才好了不少。

诸萦知道了原委,也就息了挤上前看布告的心思。她同老伯打过招呼之后,就朝着别的方向去了。

留在原地的老伯,原本正准备朝回家的方向行去,可是迈开步子的时候,戛然挺住,他眉头紧锁,又往诸萦离去的方向看去。

老伯自说自话道:“真是奇了,怎么瞧着方才那姑娘有点眼熟……”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撅着嘴摇了摇头,否定道:“不可能不可能,这姑娘可比画像上的要标志多了。定然是老丈我想金想出癔症了。”

作者有话说:

诸萦:吃瓜吃到我自己

老伯:错失百金……

宋王:原来画画不好,真的会注孤生

终于写完了,虽然迟到了一点点,但是看在可怜的作者咕,虽然难受不舒服,还在努力码字的份上,原凉她叭,呜呜感谢在2022-01-05 23:55:08~2022-01-07 02:06: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茶色浪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光怪陆离14瓶;静心拈花一笑、涅槃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26?(捉虫,修改作话)

◎“诸子百家。”◎

诸萦离开之后,顺着街道向前而行,不知道经过了几个坊门,又拐了几个街道,当她又穿过一个转角,竟一眼瞧到一个门庭巍峨的建筑。

看的诸萦微征,因为浥城身为宋室王畿,规制一向严苛,不论是城邑还是城墙屋舍的高度,都有规定,一分一毫都不可僭越。

但是眼前的这座……看规格和其宏伟程度,诸萦觉得,称之为宫殿亦不为过。

这若是在其他诸侯国瞧见,诸萦一定不觉得惊讶,但是堂堂宋室,如今还能维持一二分颜面,靠的就是绵延百年的森严等级,如今宋王室虽然衰弱,其威严正统,即便诸国的百姓不说,心中也始终留有认同。

所以正常情况下,宋王室无论如何,只怕是宁愿墨守成规,也不愿意将传承百年的礼制法度打破。

那这算怎么回事?

门台厚重,甚至刷上了红漆,宋室尚火德,所以红色在宋国,即便在诸侯国间,都属于尊贵之色,非身份高贵者不可用。

可门前屋后,所涂漆色,显然没有避讳红色的意思。而且和王宫建筑特别相似的是,其中竟有一座高台,且左右规整对称,隐隐间透出只属于宋王室的庄重严谨。

门口竟然还有甲士把守。

不过……

诸萦看着陆陆续续,竟有三五学子或是结伴,或是独行,毫无阻拦的走了进去。

他们面上谈笑,或是时有争辩,手中握着竹简,有人头戴高冠,也有人只是用布条束发,有穿着锦衣华服者,亦有人身着朴素深衣。

但是此间氛围,着实令人心生向往。

怎么说呢,诸萦明明是在一个连封建社会都称不上的时代,但是仅仅是在门前相望的功夫,竟然奇异的感受到了一种自由争辩的学术之风。

让诸萦不由想到一句话,‘自由之风,永远吹拂’,而此时明明只是窥见一隅,就叫她感受到了这种气氛。甚至于,她预感此处的氛围之浓厚,甚于她在现代时所见的那些大学。

这样神奇的感受让诸萦心生向往,忍不住想要进去瞧一瞧,不知里头又会是什么样子。

但诸萦不是冲动鲁莽之人,她没有直接大喇喇的试图进去。

方才她亦瞧见了,短短的时辰内,看似进了不少人,其实只是那些峨冠博带、广袖长袍的学子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