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你不知道爱干净,而是条件不允许,有条件了谁不乐意干干净净的。
洗干净了,躺在温暖舒服的被子里,闻着阳光的味道,做梦都是香甜的。
周红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而这一切都是师傅给的。
她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孝顺师傅。
大年三十,桑语难得一次没有睡懒觉,早早就起来了,帮着司徒泽忙活。
她的肚子尚没有显怀,看着和之前没区别,可司徒泽打从心里觉得她是易碎的玻璃,什么都不让她碰。
桑语翻了一个白眼,找出新买的红纸和毛笔,写春联和春字福字。
她的毛笔字苍劲有力,一点也不比司徒泽的差,而且意外的是,两人写的字竟然还有几分相似。
他们没在意,以为练的是相同的字体,正好,他们是夫妻嘛,字体相似不是应该的。
司徒泽见她能写,就把这项任务交给她,自己去了厨房,准备年夜饭。
从司徒泽来到这个村,就陆陆续续有人过年的时候找他写对子。
虽然现在的情况,宣扬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但也没到过年不让贴春联的地步,一副对联几张福字还是可以的。
从早上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留下两三个鸡蛋,拿着对联福字回去,直到中午才消停起来。
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桑语三人吃了简单的午饭,然后把对联和福字贴好,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桑语被压着休息,什么也做不了,只好看着司徒泽和周红忙进忙出,下午四点的时候,一桌子菜就做好了。
摆在正中央的是鸡鸭鱼肉,周围是三道海鲜,三道蔬菜,还有一碗甜汤和一碗咸汤,北方和南方的菜色都有。
没有鞭炮,他们点了两根蜡烛,然后就吃起了年夜饭。
桑语看周红不敢伸筷子,给她夹了一个鸡腿,“年夜饭一定要吃好,这样一整年都不愁饿肚子。”
周红腼腆的笑笑,“谢谢师傅。”
“吃吧,”桑语又给司徒泽夹了一个鸡腿,“辛苦了。”
司徒泽握住她的手,“有你在,不辛苦。”
桑语微微脸红,不是害羞,是惭愧来着,就是有自己在,司徒泽才这么辛苦吧?
换作以前,他哪里需要忙来忙去,可因为自己,他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
司徒泽轻拍她的头,“快吃吧,不是喜欢红烧肉,尝尝这个味道怎么样。”
桑语应了一声,夹了一块放到嘴里,香软滑糯,好吃。
年夜饭过后,按照桑语以前的传统,是要坐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守夜的。
司徒泽拿出他那台用了两年的收音机,调试之后,能听到两个频道。
一个是晚上八点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是六点开始的革命歌曲,以及报纸摘要。
桑语听了一会儿,不感兴趣,洗漱过后就回了房间。
司徒泽陪着她,收音机也没关掉,让周红听着。
躺床上没多久,司徒泽也掀开被子滚进来,抱着她说话,“感觉无聊?以往除夕你都会做什么?”
司徒泽知道在京城,小孩子吃完年夜饭后,都会跑出去玩,他没参与过,但知道那热闹得很,不比乡下,什么都做不了。
桑语想了想,虽然空间暴露了,但她穿越的事肯定是不能说的。
而原主,好吧,即便是除夕,原主也不得闲,要帮着周红霞做饭,饭后收拾碗筷,其他人洗完澡,她们还得负责把衣服洗干净。
唯一松快的日子就是大年初一,这天不串门,吃的也是除夕的剩菜,除了热一热不干别的。
可到了大年初二就要忙起来了,桑红武要招待客人,桑义和李素兰前面陪客人,原主得和周红霞在厨房里忙,桑久那就是个孩子,不到吃饭的点不回家。
桑语皱皱鼻子,“不说那些糟心事,不如我们来说说孩子,你想过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吗?”
“男孩叫司徒敛,女孩叫司徒念。”司徒泽脸上闪过一抹柔情,手在桑语的肚子上轻轻抚摸。
“有什么寓意吗?”倒是挺好听的。
“相怜相念倍相亲。”司徒泽凑到她耳边,低声吟诵了一句诗。
懂了,后面一句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桑语知道司徒泽在给她说情话,然而她却只想笑,缩在被子里,笑得整个身子都在抖。
司徒泽无奈了,“你啊!”
大年初一没有人出门,只有孩子一波波过来拜年,桑语准备了不少瓜子花生饼干和糖果,来的人都给抓一把。
或许是她大方吧,感觉整个村的孩子都来了个遍,半袋子零嘴都下去了,不过桑语挺高兴的,过年有人给你一句句说吉祥话,哪里能不高兴呢。
过了初一就热闹了,他们虽然在村里没有亲戚,但大家相处得都不错,包括知青院那里,初三的时候弄了一大桌菜,把所有知青都叫来了,大伙儿一块聚聚。
包括嫁出去的,或者娶了本地人搬出去的知青都回来了。
这是桑语第一次这么全地认识这么多知青,年纪大的二十七八了,年纪小的只有十四五。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刚来的时候,沟通都有问题,不能指望所有人都会说普通话,即便上过学,说出来的也是带严重方言的。
可人的适应性就是这么强,没多久大家都会说本地话了。
知青们有的用普通话交流,有的用本地话聊天,热热闹闹的。
桑语被拉进了女知青们的房间,靠墙一排木板子搭在一起,就是她们的床,一个房间至少住了十二个人,好在房间大,尚且有下脚的地方。
桑语坐在床上,和大家聊天,聊到各自未来的发展。
换作以前,她们是没法聊这个话题的,毕竟回城遥遥无期,就仿佛黑暗中看不到光,也不知道黎明什么时候到来。
每聊一次,就是让大家心里更抑郁,也更绝望。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房间的不少人都找到了出路,比如考上了县里的老师,比如当了村小学的老师。
当然,也有那什么都没考上的,拉着桑语想要知道,“制糖厂还招人吗?”
“招肯定是要招的,不过那得明年下半年的事了。”按照司徒泽签好的进货合同,下半年甘蔗大规模收获后,肯定要加大生产,就凭目前的机器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些机器不能再从研究院下属的机械厂进了,第一批是看试验效果的,之后的生产销售就得转接其他厂。
所以明年去哪里弄机器,还是个未知数,快的话在甘蔗收获之前就能生产起来,可要是中间环节遇到问题,就遥遥无期了。
毕竟榨汁机不是普通的农用机器,生产出来可以大规模销售,人机械厂也要考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