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起码一半。”司徒泽沉吟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确切的数字。
“这么多?”桑语吃惊。
“对于农民而已,越早买出去越好,即便价格便宜一点,手里拿到钱了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司徒泽解释道。
这不算是他们短视,只是这次事发突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是每个人都临危不惧。
再有,农村们即便有前两年的底子在,抗风险的能力依然很差。
对他们而言,考虑太长远的发展没有意义,当下握在手里的才叫人安心。
甘蔗熬糖,储存,再运到临县去卖,需要的时间很长,比不上直接出售甘蔗。
“那这样一来,我们昨天核算的成本就太高了。”桑语有点担心。
昨晚他们想出方法后,就做了简单的核算。
熬糖也是需要成本的,更何况是这几十亩地的甘蔗,要趁着天气好把糖熬出来晒干,不然天气变化后,糖就熬不成了。
榨甘蔗的机器,柴火,和大锅都是成本,原本平摊到几十亩地的甘蔗上,成本能降低很多,可少了一半甘蔗,成本就成倍增加了。
“无妨,”司徒泽握着她的手捏了捏,“我已经想好了,周围不仅我们村种了甘蔗,还有其他地方也有。除了交任务的,能余下来很多。农民是舍不得自己留着吃的,能换钱他们肯定愿意。”
啊这,不就是成了制糖工坊了吗?
“一整个县,一个制糖厂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他们产量跟不上,所以才不能收那么多任务甘蔗,只能轮着来。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再成立一个,这样以后大家就不再是农民了,可以转成工人,想必没人不愿意。”转瞬间司徒泽已经规划好了。
“几个问题,摊子铺得这么大,至少需要十几台机器吧?机器从哪里来?是用电的还是手工的?用电的话,村里要怎么接上电线,这可是个麻烦的事,肯定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手工的话,人手呢。收完甘蔗我们还要插秧,然后种蔬菜,谁有这个时间一直弄这个?除了这些,还得有人去收购原料,有人出去跑业务,不然谁知道你家有糖。”
桑语一条条分析,“还有烘干的问题,这里是南方,多雨地区。夏天还好,摊开一点几天就晒干了水分。可除了夏天,别的季节都不适合,也就需要烘干机,这种机器有吗?”
“有,我曾经设计过烘干机,只是当时没什么用,就放着了。我可以拿着图纸去向钢铁厂下订单,榨甘蔗的机器也可以买到,不用担心。”
司徒泽笑笑,点了一下她的鼻子,“我很快就能让你变回工人了,高兴吗?”
桑语歪头,“高兴?”
工人什么的,在她这个现代人眼里,没有吸引力啊!
不过算了,总比下地好。天哪,这两天拔甘蔗,她手都快抬不起来了。?
第六十六章 年代文16
第二天一早, 大家再一次广场上集合,这次大家分成了两波,愿意跟着刘知青的, 去他那边签字, 愿意相信司徒泽的,来周支书这边。
有人想要快点把钱拿到手, 同时也觉得弄熬糖工坊有风险, 当然也有人更愿意相信司徒泽。
毕竟司徒泽来的这两年,确确实实带着大家把日子过好了。
因为要赶在上工前把这事确认好,所以也没给大家犹豫的时间,没多久就弄好了。
周支书统计了一下,居然是五五开,村里三百来户人家, 刘知青那边有一百三十几户。
这样一来, 他的任务就重了。
这人之前从前没显示过自己的才能, 把这么多户人家的生计放在他的手上,真的可行吗?
周支书不由有点迟疑, 悄悄和司徒泽商量, “要不你帮他把把关, 别把我们的村民给坑了。”
司徒泽安抚他,“不用担心,顶多是甘蔗没卖出去, 他做了无用功,可也就是损失他两个月的工分而已。村民的甘蔗依然可以和我们一起熬糖。如果他把甘蔗弄出去了, 结果钱没回来, 那就让他赔好了, 人在这里走不掉的。”
“也只能如此了,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相信刘知青。”周支书嘟囔道。
那是因为这一听就来钱快啊!
司徒泽没说什么,就着这两份名单写好的申请材料,办工坊要申请,以集体的名义售卖甘蔗当然要申请。
原本刘知青是想自己写的,可他连格式都不懂,字写得也比司徒泽差远了。
因此这工作就落到了司徒泽头上,两份申请的性质不一样,突出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也无法借鉴。
在他奋笔疾书的时候,签字完的人群渐渐散了,他们还要去上工,甘蔗必须收回来,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放在地里。
这时,刘知青过来了,脸上带着得意的笑,“支书,时间紧,任务重,我需要一个帮手,还请你批准。”
周支书皱皱眉,“司徒知青也是一个人搞定,你……”
“我和他不一样,我要去跑各个厂,而且支书,这么大宗的买卖从我手里过,也得有个人监督,不然到时候别人说我从中昧钱怎么办?我可不像某人,一个人显得多能干似的。”刘知青斜眼看向写材料的司徒泽,嘴角不屑。
这话也不是没道理,涉及到钱的事,确实需要一个人监督。
可谁能保证监督的人和他不是一条心呢?
毕竟那人能离开繁重的劳动,离不开刘知青的帮助,他睁只眼闭只眼也正常,更甚至他也拿好处呢?
“支书,你要相信我的人品,我主动提出来,就说明我没有这样的心思。而且两人一起做,更高效,不然就两个月,我哪里能来得及卖出那么多甘蔗?”刘知青半解释半威胁道。
周支书想了想,最后下定决心道,“你想要谁和你一起?”
“我找了江知青,她叔叔在省城当大官,关系肯定更多,我们两人出去就是双保险。”刘知青闻言大喜,对着后面的女知青露出得意的笑。
他后面赫然是江楚楚。
早在刘新生刚下乡的时候,就一眼看中的江楚楚,可惜这女人眼高于顶,只盯着司徒泽不放。
刘新生自认为不比司徒泽差,论长相论学历,他哪样不如人?
凭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司徒泽好?
昨天事发后,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一定要证明自己比司徒泽有能力。
于是他大无畏站了出来,事实也证明,他能和司徒泽分庭抗礼,要不是司徒泽有支书的帮忙,而支书在村里的威望很高,他肯定能让更多的村民支持他。
而最叫他兴奋的是,昨晚,江楚楚来找他了,说愿意和他一起去跑销售。
一开始刘新生还想嘚瑟,吊一吊这个女人,让她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