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
,怎么可能缺钱呢?他的势力也足够通天,所以不是想要安插自己的人。
那理由就只剩下最后一条,新帝脸色一变,怒声道,“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四十五章 红楼45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 因此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这幕后之人的目的,显然是冲着新帝来的,是想要打压新帝的威望, 从而让他掌权之路不顺, 或者彻底失去独揽大权的机会。
这事办得很漂亮,皇帝身边出现了蛀虫, 让恩科变成了惊天的舞弊大案。
想必为了把这次舞弊案做得足够规模, 幕后之人一定卖出了足够多的题目,这才接二连三暴露在了瑞王和康王面前。
而他们也是相当敏锐之人,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并展开了调查。
等考完结果公布出来,起码有一半的人会被证实,他们的成绩是假的, 他们并没有这个实力。
然后就是学子们被煽动, 联合起来闹事, 皇帝迫于压力,让人清查舞弊案, 查到的结果居然是自己身边的太监。
从古至今内侍和外戚都是敏感的话题, 本朝对内监的使用到了一个极端, 虽然他们不参与朝政,但他们掌握了内廷,皇家的一切供奉都由他们管理, 包括宗室的吃穿住行,婚丧嫁娶。
皇室强势的时候, 他们只是奴才, 可一旦皇室颓微, 他们很可能反过来噬主。
这样的现状读书人都心里有数, 但这说到底是皇家的私事,和朝廷牵扯不上关系。
而且有意思的是,本朝皇室是唯一一个不由朝廷税银供养的皇室,他们所有的花费,皆从内廷出。
而内廷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有开国之初划分过来的屯田,有经商做生意参与投股,也有各个地方的孝敬,比如说皇商。
皇商和内廷做生意是不挣钱的,甚至还每年要给内廷交一大笔费用,但只要他们成为皇商,某种意义上就是垄断了这一行业在京城的生意。
比如曾经李家的花木,宫里用他家的,那皇室宗亲肯定也选他们家,勋贵当然跟着走,大臣也不会换其他人家。
光是这些,就已经赚得盘满钵满,名声打出去了,全国那么多富贵人家,谁不会选择李家而屈就其他家?
宫里需要的各种所需,都可以这么操作,所以花费的没有想象中的多。而本朝的皇室人数还少,基本每封一个爵位,都要分出去一点,但他们死后也是会收回的,毕竟爵位是降等而袭。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内廷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供养着所有皇室宗亲,以及宫里内廷无数太监宫女。
这也可以说是盘踞在皇帝身边一个庞大的势力,某方面来说,可以和朝臣相抗衡的,前面陈公公就曾被派去当监军,虽然期间他只看着,充当皇帝的眼睛,并没有任何干涉的举动。
但有一就有二,皇帝宠幸内监是自古有之的传统,那些读书人对此相当警惕,生怕他们侵吞自己的领地。
所以一旦发现科举舞弊是因为皇帝的不谨慎,让身边太监钻了空子,那么新帝的声望将大受打击。
朝臣们对待新帝,肯定不会像对先皇一样顺服,而是保持着警惕心。
有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打压皇权,扩大朝臣的权力,好达到宋朝那般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而有些朝臣纯粹是不信任新帝的能力,觉得他容易受到蒙骗,对于他做的所有决定,都会思量再三,要是觉得不合适了,就会强烈反对,甚至推诿不干。
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因为他们觉得是错的,为了防止皇上犯错,这才不做的,他们是忠臣。
所以说,只要这次舞弊案真的如幕后之人谋划的那样成功了,那朝臣的人心就散了,新帝完全压服不了他们。
这不仅是对新帝的打击,也是对上皇,太子和瑞王的打击。
要是新帝做不了决定,那他们的改革如何实行?难道靠阴谋算计吗?
可笑!
朝廷大事是堂皇大道,必须是阳谋!
所以这事必须掐灭在摇篮里,还要把幕后之人揪出来。
新帝为了拖延时间,果断地把放试卷的藏书楼给烧了,然后又在登基不久,尚未坐稳的情况下,就对内宫进行大清洗。
其实这种事每任帝王上位都会干,毕竟之前也说了,内廷可谓是掌握了皇室的一切衣食住行,不把这地方彻底掌握在手里,怎么可能谁的安稳。
所以清理蛀虫,排除异己,就是皇帝们时不时要干的事。
这也是经过这么多年,内廷发展得还不错,没有完全被腐蚀的原因之一。
毕竟他们不是朝臣,只是皇家的奴才,主子不高兴是可以随意处理的,甚至都不需要借口。
再加上他们很少有后代,太监就不用说了,女官也一样,成亲了就要离开内廷,能在宫内和内廷任职的,都是没有家小的,所以他们没有家族的负累,或者说,即便有也不是他们亲生的。
内廷的体系完善,又有足够的钱给养老,所以很多宫女太监把这当成了铁饭碗,忠心耿耿不说,也会相当地克制。
也因此,内廷道目前运转顺利,即便御史常常弹劾,也没影响到他们的地位,这都是一波波清查的结果。
但像新帝这样,刚登基几个月,人头都没熟就开始清洗,也是少有的。
好在上皇还在,他的人听命配合新帝行动,这才完成了这件事,没有虎头蛇尾。
不然新帝不仅在朝中,就是在内廷的权威也都要没了。
想到这些,新帝怎么能不恼怒,这简直是把他往绝路上逼,没有权利的皇帝,那就是砧板上的肉。
而不能帮着实行改革,不说上皇和太子,就是瑞王都会对他有意见了。
而他也没脸再活下去,大哥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结果稳操胜券的机会,就因为他的一个疏忽,就全毁了,他还是自杀谢罪吧!
所以新帝一定要查,还要幕后之人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相比于他的惊怒,瑞王则要冷静多了,提出了一个问题。
“五顺子死了,高木和六福确实不知情,那么吉祥呢?他居然什么都没干,这里面一定有蹊跷。”
康王脸色不变,“据他自己说,他吓坏了,舞弊可是大罪,他不敢做。可也不敢明面上反抗高木,怕被杀人灭口,就想到了装病的法子。我查看了太医院的记录,也问了为他诊病的太医,是真的。他确实病了,烧了好些天一直不见好,之后就挪了出去,现在虽然退烧了,但也浑身无力当不了差。”
“高木怎么说?他对吉祥的行为就没有怀疑?”新帝即便生气,也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
“高木觉得他只是骗钱而已,多一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