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2


:“依着孙媳的意思,咱家拿出钱银来打点。让侯府的家眷们好歹日子宽松些。后头就看朝廷的意思。似咱们这等人家,可不敢逆了朝廷的旨意。”

司徒老太爷一把年纪,他最清楚不过的,民不与官斗,官不与权斗。

“淇儿,你不妨在家中,你是多教导一下你的弟弟们。”司徒老太爷提一话。他准备把孙儿们全是掬束在家中。暂时先看一看风声再行后事。

司徒佑淇还想说话,司徒弘光开口,他道:“淇儿,听你曾祖父的话。”

上头两重的长辈,全是一个意思。司徒佑淇自然不能逆了长辈们的好意。他只得答应下来。

京都皇城,泰和宫。

干元帝在看档案。这是暗卫送上来的,关于秦王的死,关于晋王的死。还有秦藩、晋藩的许多往事。

干元帝看的越多,干元帝的心头越不好受。

秦藩的旧败翻出来,秦王在死后自曝。他不甘心,他的怨,他的恨全是坦露出来。还有晋王,这一位王爷是一个胆儿小的。

以前的一些胆大儿的举动,那是背后有人在撺掇。晋王一死后,背后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的全是曝露出来。

干元帝很生气。做为一个帝王,他不会认为自己错了,也不会认为死掉的儿子错了。错的只能是旁人。

秦王这儿,长宁郡王父子当年的一些事情,如今是明明白白的摆在帝王跟前。长宁郡王那些年为太子司马柍做过的事情,干元帝看后,他叹息一声。

能怎么办?

长宁郡王已经死了。

长宁郡王做的再多,定国公府都不存在。可以说长宁郡王一脉,那真是亏本亏到姥姥家。

至于忠勇侯府这一回在清算的名单中,纯粹是干元帝看忠勇侯府,那是看着觉得眼脏。忠勇侯府往上两辈,个个都是忠心王事。

如今这一任的忠勇侯就不成。先是掺合进秦王府的烂帐中。秦王在夺嫡一事上没好果子,忠勇侯府想脱身。凭什么?

要知道干元帝失去了两个儿子。这些在夺嫡一事掺合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得填帐。特别是晋王的死。

干元帝和余皇后就三个嫡子,如今一个都没有活下来。老年丧子,还是他与元配发妻所出的嫡子。

干元帝想到这些时,他是老泪纵横。

这些武勋人家,朝廷厚待。他们在下头不干事,尽是在皇家内里撺掇,干元帝越看越恨。特别是皇太孙呈上来的一些东西。

那让干元帝更是恼火。皇太孙呈上来什么,自然便是一些人在藩镇上也是掺合起来。在这些武勋的背后,除开兵权,还有钱财。

哪一家武勋的背后,都不缺钱。这是大大的有钱,天下社稷,那些商贾与武勋勾连的颇深。

对于商贾,干元帝没多少好感。

主要是前朝胡人当道时,那些商贾干过的坏事,一本一本的旧帐,干元帝全记着。真可谓是在利益面前,商贾不讲华夷之辩。这些人明知道背叛家国大义,他们还敢为着利益做尽坏事。

武勋让干元帝收拾了。

一些大商贾掺合的太深的,这一回自然也会让朝廷当肥猪宰杀掉。

可对于商贾的那等恨,在这等时候,干元帝又是勾出心思。所以,干元帝觉得有必要给商贾设一些门坎儿。也别让这些商贾太得意。

司徒家。

杜绵绵今个儿去了一趟牢狱。她没能见到里面的侯府家眷,上头如今查的严,她只能送上一些吃食与衣物。再是打点一二。

杜绵绵准备等风声小些后,再去打点一些,再是想法子亲眼见着人。

当天,司徒家的夕食后。

司徒弘光的神色不太好。杜绵绵瞧一个清楚。等着晚间歇息前,杜绵绵与丈夫问道:“可是衙门遇上麻烦?”

“不是。”司徒弘光摇摇头。

“那是什么麻烦,让你如此愁眉不展的。”杜绵绵关切的问道。

“于司徒家而言不是大事,也无甚干系。与杜家有干系。”司徒弘光感慨一回话。

杜绵绵一听后,她是来了兴趣。她关切的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四郎,你且一定要说说。”

“放心,敦弟也在朝中,我知晓的事情,敦弟那儿岂能不知道。”司徒弘光与妻子说道。当然,司徒弘光也没想瞒着。司徒弘光讲了朝廷的最新一道圣旨。

杜绵绵听完后,她傻眼了。

“如何会这般大的变化。”真不怪杜绵绵是大惊小怪的,实在是天大的事情。干元帝下一道圣旨。对于落入商贾之籍的人家,往后不可子弟参加科举。除非改变民籍,三代后方可科举。

这一道圣旨下来,商贾人家在政治与地位上,那是落到下层。要知道,科举是一条跃升阶级的道理。

一旦没有这一条通天捷径,商贾人家往后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商贾在往后,那就纯粹是官老爷眼中的肥猪,想宰就能宰掉。

除非有后台。可有后台的,那面上的人都没可能挣得什么大钱财。毕竟都要恭敬给后台。

“怕是许多人家,都会想着改换门庭。”杜绵绵感慨一回,她道:“我娘家应该没麻烦,如今敦弟、启弟都是功名在身。杜家已经不是商贾人家,只要把明面上的商贾产业换一换东家。旁的都无碍。”

在杜绵绵的眼中这等事情于她的娘家真不是麻烦。

司徒弘光笑道:“是啊,于杜家是小事儿。可天下间许多人家而言,天要塌了。”

“我是怕这等事情引起麻烦来。”司徒弘光担忧的说道。

“这有什么好怕的,天塌了,高个儿顶着。何况皇上在,你不必担忧。”杜绵绵说的大实话。一统天下的干元帝在。这一位帝王这一般的做法,看着是损商贾之道。这背后啊,许多的官员士绅与世家大族,在这等事情里可是能吃一个肚肥。

这些得利益的官员士绅与世家大族们,一定是欢迎干元帝的旨意。他们一帮衬,商贾翻不起浪花来。

司徒弘光与妻子杜绵绵议着话时。

杜绵绵这一边,自然也在议论着皇家的旨意。

杜家老太太的心情还颇不错的样子。她听着下头小辈们的争论后,她道:“此事于杜家无碍。杜家往后是读书人家,自然当以耕读传家。”

“些许商贾产业,转了就是。便是一时脱不了手的,也是由明转暗。”杜家老太太的目光是望着二房。

“老二,你这一房往后,就是多指望一下你的孙儿们。下一辈成才,就是家族的根。”杜家老太太在宽慰庶子。

“母亲放心,儿能看透。经商,哪比得过当官。”杜家二老爷又不傻。杜家如今不缺吃穿,又成为官宦人家。后头的富贵还长着。杜家二老爷自然也是盼着孙子成才,将来最好像他们三叔一样的考得功名在身。

杜家老太太一听庶子的话,她很满意。

“如此就是各房的亲戚那儿,你们也是写写信,瞧一瞧各家亲戚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