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4
于北方的治理不那么理想。
天下纷纷多年,青史之上皇朝,除着大周朝是以南统北。这如今的京都才会偏南一些外。其它的朝代,那是历朝历代全是以北统南。
其时真论起来,在天下诸侯里,干元帝的大周朝也是北方皇朝。只是因着更北边,在前朝时一直是胡人占着主导地位。这才会在大周朝一统天下后,让京都在整个天下舆图面前,那是显得偏南了。
“柍儿,你替朕去北边一趟。你是储君,未来的新都一事,你要提前去打理一下。早晚要迁都,还是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干元帝对着太子吩咐一回话。
干元帝已经打算好了,待二皇孙大婚后,他就会迁都。在迁都后,他会举行册封皇太孙的事宜。这是稳固东宫的举措。
更多的时候,干元帝的做法也是为着稳固国本。如今的京都偏南,对于北边的统治是越来越薄弱。这不是干元帝想看到的事情。
“儿臣领命。”对于迁都一事,干元帝一直在做打算。把秦藩的秦王叫回京都。说是对北地大清洗。何尝不是借着这些事情,那是在北边安插人手。
干元帝想把迁都的一些障碍清理干净。如今瞧着到收尾的阶段。干元帝就把熟透了的果子递到太子的跟前。这让太子去做事,就是想让太子加深威望。
太子当然也懂父皇干元帝的一片苦心。
在这一个淡淡夏日,太子北上。
对于太子北上这等事情,有许多人在关注。当然更多的人都不太在意的。毕竟太子巡视地方这等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干元帝对于太子重视,让太子监国。同时,干元帝也会让太子到地方上走一走,让太子知道大周朝的治下,那些百姓们的日子究竟如何?
干元帝没想着培养一个何不食肉靡,不知道天下百姓困苦为何物的储君。越是起于微末如干元帝,他越是重视天下生民的生存之事。
人得有饭吃,有饭吃的百姓才是顺民。
一旦人没有饭吃了,皇帝老儿也能被拉下马来的。
京都内城,司徒宅。
杜绵绵这一日瞧着天气凉了许多。她望着窗边的碗莲,开得漂亮的碗莲传来香气萦绕在鼻间。杜绵绵望了一小会儿。
然后,司徒滢滢是进屋来。她对着亲娘福一礼。她道:“娘。”
“滢儿来了。”杜绵绵笑着招招手。
对于今年七岁的司徒滢滢,若是在杜绵绵的前世还是一个小学一年纪的学生。那是能称呼一声小朋友。可在这一个时代里,已经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
杜绵绵更是知道的,人活世间,若没有改变世道的能耐,那就得去适应。她从不与女儿谈论不切实际的话。
“来,今个儿娘躲一躲,我家滢儿做一回管家的主母。”杜绵绵是笑着把桌上的帐册子一推,她是推到女儿的近前。
杜绵绵最近做的事情就是让女儿开始管家。对于女儿的能耐,特别是对于钱财上的收支一事,杜绵绵发现女儿是有天份的。比她这一个当娘的利害。
“娘辛苦维持家业不坠,女儿一定效仿娘亲,为司徒家开源节流。让家业越发兴旺。”司徒滢滢的平生爱好之一,她发现就是掌着管家权。这等一声令下,就是号令全家仆从的事情很有成就感。
当天,算一算家中的帐册子,司徒滢滢很高兴。
当晚睡觉前,司徒滢滢还是按着亲娘的教导写日记。司徒滢滢可不知道,她娘杜绵绵自己都觉得写日记,那不是正紧人干的事情。
这般让开始管家的女儿司徒滢滢写日记,让进学的司徒佑淇写日记,纯粹是杜绵绵觉得成长期的孩子有各自的烦恼。
写日记能很好的给孩子们一个出气桶,把开心的,不开心的写进去后。能让心情好上许多。
当然会不会成为孩子们的黑历史?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这一日,司徒弘光回来的很晚。他回来时,脚步是沉重的。
彼时司徒老太爷已经睡下了。孩子们也已经睡下了。杜绵绵的院中留着灯,她没歇下,她在等归家的丈夫。
司徒弘光一归来,杜绵绵就是说道:“四郎,你累了一天,你先去沐浴一回,也是去去泛。待你出来,宵夜已经备好了。”
这时候可不是吃夕食,而是食宵夜了。
“成。”司徒弘光应下话。
热水让下头的人备着,杜绵绵就是想着丈夫一归家,沐浴一回去身上的疲乏。如今丈夫去沐浴,杜绵绵吩咐着丫鬟去把炉上温着的吃食提上来。
等司徒弘光换着一身干净的衣裳,他是从耳房出来后,吃食已经备上。
“来,先用饭吧,你一定饿了。”杜绵绵已经提前用过夕食,只是丈夫不在,她食得不香,也是没吃饱。
这会子,她是陪着丈夫一起用饭。夫妻二人一起用饭,那胃口不错的。
等着饭后,夫妻二人又是一起消消食。
杜绵绵让侍候的丫鬟全部退下,夫妻二人在院中还是走一走,瞧一瞧天边的星星与月亮。二人没说话,只是让夜风吹一吹,二人都是享受着一回宁静的气氛。
“回屋吧,时辰不早了,应该歇息了。”司徒弘光提一话,杜绵绵应下来。
夫妻二人回寝屋。
二人独处时,杜绵绵才是问道:“可是衙门里出什么事情,我瞧着你十分为难的样子。若是有难处,也是提一提。若是实在没法子,咱家后头也能求一求人的。”
杜绵绵关心一话。司徒弘光一听后,他是脸上扬一个笑容。
只是司徒弘光的笑容有一点苦涩。司徒弘光说道:“朝廷出大事,这一回谁来都不管用。也不知道咱家会不会受到牵联。”
司徒弘光这般一讲后,杜绵绵在心头算一算时间。她有一些猜想,又不是太确定。
杜绵绵只能抬头,她是望着丈夫,她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觉得为难。”
“刚传来的消息,太子出事了。”司徒弘光是说道。
“太子。”杜绵绵惊呼一声。
东宫太子是储君,是国本。他若出事,那确时就是塌天的大祸事。
“如今太子在北边病的生死不知。皇上已经派着太医北去,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司徒弘光摇摇头。
“偏偏这一回随太子北去的人里,有咱们光禄寺的人。还是我上头的人啊。”司徒弘光对于北去的官员,他是同情一回。明明是好事,是陪着太子北巡,哪料想碰上这等坏事情。
太子若不出事情还好,一旦太子出事情,这一回一起北巡的官员指不定人人都落不到一个好字。
杜绵绵听着丈夫的话,她是连连点点。她说道:“这确时就让你为难了。光禄寺居然有人也是掺合进这一回北巡。”杜绵绵能说什么,只能说人倒霉,喝凉水都可能塞着牙缝。
夫妻二人议论一会儿,倒底还是没议论出一个什么头绪来。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