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这一病,后宫的大小事务,父皇托给本宫,本宫更不能辜负父皇的信任。”
余皇后是掌着宫务的后宫之主。
余皇后病了,皇帝把宫务大权就是暂时交给儿媳太子妃在掌管。总之皇帝是非常信任太子、太子妃夫妻。
太子拿着监国的权利,太子妃拿着宫务大权。这一对夫妻在行事上就更是谨慎。那是处处都不敢落下一点把柄让人非议。
“太子妃娘娘,大皇孙来请安。”宫人来禀话。
太子妃的一张脸,哪怕打着脂粉也是掩不住一些憔悴。这会儿太子妃一听着儿子前来请安,她是一下子精神起来。那等高兴的劲儿怎么都是掩不住,同时也是冲淡掉太子妃脸庞上的憔悴。
大皇孙是太子司马柍的嫡长子,是东宫上下最要紧的一位皇孙殿下。在太子妃魏氏的眼中,这一个儿子就是她巴巴盼着太多年的宝贝。
“儿子给母妃请安,母妃万福金安。”大皇孙今年八岁,已经在上书房进学一年。
大皇孙长得非常俊,哪怕是一个少年郎,他的身上已经有一派皇家的气度。这是让太子妃最骄傲的儿子。
“快起来。”太子妃笑着招招手,她道:“来,让母妃瞧瞧,几日未见,我儿又是长高些。”
“母妃。”大皇孙从容的走到母妃跟前,他说道:“儿子听说您近日用饭,用得不太香。儿子特意吩咐御膳房备着您喜爱的几道膳食,今日儿子想陪着母妃一起用膳。”
“好,好,我儿孝顺。”儿子亲自陪着用饭,太子妃心情很好。
太子妃与忠勇侯府的侯夫人,那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太子妃比妹妹大一岁,她今年已经是四十六岁。
太子妃比太子同样大一岁,当年会被余皇后选为长媳,自然还是太子妃有一个能干的亲爹,定国公是干元帝的重臣,是一起打天下的结义兄弟。
不可否认的,也是太子妃本人合乎余皇后选儿媳的眼光。
大皇孙陪着太子妃一起用膳,这一回太子妃魏氏用得香,她是比平日多吃了一小碗的饭食。
待膳罢后,大皇孙陪着母妃又是一起散步。
“母妃,小舅舅的事情,儿子也听说了。母妃不必担忧,这事情儿子寻问过,小舅舅是被下面的人糊弄一回。小舅舅本性不是什么坏人。”大皇孙在给母妃宽慰,他听着小舅舅惹出麻烦,他怕母妃担忧这是亲自来开解。
“你小舅舅那儿,母妃会去信让你外祖母好好的管一管。”太子妃这会儿挺享受儿子的关怀。她笑道:“我儿每天的学业繁重,你不必过于在意外头的一些小事情。”
“瞧瞧,你近日清瘦不少。母妃瞧在眼中,母妃是真的心疼。”太子妃的眼中自然还是儿子更重要。至于弟弟,太子妃觉得就是得教训一回。
只有狠狠的打疼一回,弟弟云官往后才会知道少惹麻烦事情上身。
就在这一对母子散散步时。
又是遇上人。
“臣妾给太子妃请安,太子妃万福金安。”
“儿子给母妃请安。”
给太子妃请安的人,是母子三人。一个大一点的少年,一个小豆丁一般的小幼童。他们都是太子司马柍的儿子。一个是太子司马柍的次子,一个是太子司马柍的五子。
至于这二皇孙,五皇孙的生母,则是太子司马柍的侧妃吕氏。
“吕侧妃,你们母子三人都不必多礼,快起身吧。”太子妃魏氏笑着说一话,她还是虚扶一下。
“大哥哥。”二皇孙、五皇孙同时给大皇孙行一个礼。
“二弟、五弟,你们不必多礼。”大皇孙见着两个弟弟,他还是笑得高兴。他说道:“二弟,明个儿有骑射课,到时候咱们比一比。咱们是父王的儿子,可不能把骑射课程落下。”
“大哥,弟弟记下了。”二皇孙应一回话,他是一个恭敬的弟弟态度。
大皇孙显然想当一个好哥哥,二皇孙一幅挺有孝悌的模样。这等兄友弟恭的画面,瞧着让人觉得东宫的太子妃、吕侧妃自然是和睦相处。
等着太子妃领着大皇孙离开后。
吕侧妃是对自己生的大儿子说道:“你这般就挺好,大皇孙是兄长,你要做一个恭敬的弟弟。”说着话,吕侧妃伸手还是抚一下大儿子的头顶。
“母妃放心,大哥待我很好,在上书房多有照顾儿子。”二皇孙表示他是真的尊敬大哥。
“嗯,这般就好。”吕侧妃点点头。
吕侧妃的目光,那是远远的目送着太子妃、大皇孙离开。尔后,她又是关注起自己生的孩子。
在东宫里,太子养大的子嗣不多。
在太子妃生下大皇孙之前,太子妃不是没生下孩子,只是没养大。
或者说在干元帝登基前,那时候南征北战的大本营是迁过好几回。太子的孩子也是陆续的夭折掉。
皇家玉碟的正式排序,是得在皇家的子嗣年满六周岁后,要到达正式的进学年岁。若不然就是录一个名字,录一下生母与生卒年。正式的排序是没有的。
太子妃魏氏生的大皇孙,认真说起来是太子的第十个儿子。
至于吕侧妃嘛,她的家世比不过太子妃魏氏,她就是一个举人的女儿。还是她入得东宫,生下两位皇孙后,皇家才是抬一抬手。太子更是出手给吕侧妃的亲爹谋一个官位。
太子司马柍这般的做法,自然是想让两个儿子的外家瞧着更体面一点。同时也是给吕侧妃做脸面。
干元十五年,四月。
京都内城,忠勇侯府。
稻香轩,杜绵绵得着奶娘来报喜。奶娘是满面笑容,她的情绪是非常的兴奋,她说道:“恭喜四奶奶,杜宅来信,敦三爷是连过县试与府院,如今考得童生功名。”
“这是杜宅的家书,四奶奶,您尽可瞧瞧。敦三爷这一回真是得着功名。”奶娘双手奉上一封家书。
杜绵绵接过,她是赶紧打开一看。粗略读一遍后,杜绵绵是搁下家书。
她笑道:“好,好,太好了。敦弟这一回考过童生,如今就等着秋天的院试。盼着这一回敦弟能得着秀才功名。也是让爹娘和祖母都是一偿心愿。”
县试、府试是在春天。院试、乡试是在秋天。
乡试是考举人,杜绵绵暂时不敢替弟弟杜敦奢望。毕竟学问上的事情,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好。
可院试的秀才功名,杜绵绵是真盼着弟弟得到。
秀才是朝廷承认的功名。一旦得着,若是有门路的话,在地方上也是能补到衙门里的文吏差事。
更甚者还可能攀附一下机会,又或者能谋着一个小小的官位。当然这需要机遇。可这等机遇的前题,就是得有一个秀才的功名。
当然最好还是举人功名,若是考中举人,就是有正紧的做官资格。
“敦三爷学问一道上最是刻苦,四奶奶不必担忧。今年秋,一定会再传喜讯。”奶娘是赶紧捡着好话讲。
杜绵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