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


了,“我肯定好好试!”

沈青越忍不住也笑:“嗯,等着看你表现。”

时间不早了,姜竹奶奶开始打瞌睡了,姜大山要送老太太回家,也催他们俩早点儿上山,早点回去休息。

明天是赵先生讲课的日子,有得忙呢。

姜竹看看一院子还没收拾的桌椅餐具,想收拾收拾再走。

吕香梅催他:“走吧走吧,我们收拾。”

梁玉兰也道:“放心吧,有我看着呢,借来的桌椅一会儿就还了,剩下的都放库房里,厨房我收拾妥当再走,不用操心。”

姜竹点头,去盆里拿了一只煮好的肥兔子要给赵先生祖孙俩带上去。

回去太晚他们睡了就吃不上了。

姜竹:“那我们走了,大伯,二伯,四伯我走了,你们回家时候想吃什么也拿。”

“快回去吧!”

不过到收拾完,除了姜竹特意留出来给他们的鹿肉,还有几个没炖的猪蹄,剩下的东西谁也没拿。

姜竹的几个堂哥堂嫂还把要风干的兔子、鸡鸭都挪到库房挂起来了,省得在院里晚上有野猫偷吃。

东西都收拾好,院子也扫干净了,他们才锁上门回家。

另一边,姜竹和沈青越边走边聊着家业。

别的另说,他们的书院将来基本是确定要留给族里的。

这个时代,凭一人一家书院很难长久,交给一族比交给一家要靠谱。

如果家业对书院感兴趣,培养他来继承一任院长也不是不行。

不过前提是他真的想干才行。

沈青越:“我们也没比他大几岁,等咱们老了再说吧。”

姜竹笑,他都没想过这些。

现在他只想怎么把书院建好建起来。

姜竹把兔子放到另一只手,空出靠近沈青越那边牵着他的手晃了晃。

沈青越回手捏了捏他,“月黑风高夜,四下无人时,多适合干坏事,可惜外面有点儿冷,要不然咱们回家再继续?”

姜竹:“赵先生和舒云在呢。”

沈青越失笑,“哎呀呀,好委屈呀,你再忍忍,赵先生说冬天他要回山下住呢。”

姜竹眼睛唰地瞪大了一圈儿。

“哦呦呦,小姜师傅。”沈青越抬腿碰了碰他,“想什么呢?”

姜竹脸一红:“没有。”

沈青越:“没有?”

姜竹:“没有。”

沈青越坏笑:“行,那是我想了。”

姜竹:“……”

“别动呀,又没人。”

赵先生祖孙俩在山上。

张师傅和施工的人在比书院更靠里的竹林小屋。

山道上除了他们俩一个人也没有,都听不到鸟叫声。

他站定了扶着姜竹下颌贴上去,缓而轻地亲了一下,姜竹颤了下,在他要挪开时反客为主,把他推到道旁树上按着汹涌澎湃地回吻。

自从上次被家蕙撞见,他们好久没在外面亲过了,沈青越有些好笑地抚着姜竹的背。

月黑风高夜,四下无人时,可惜太冷了。

到家时,好哄的姜竹已经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去给赵先生温酒了。

爷孙俩还没睡,赵先生点了灯在给赵舒云讲故事。

讲的还都是些类似沈青越小时候看过的成语故事那种,一个典故的前因后果,有什么教育意义。

也就头几遍听,或者像赵舒云这样的年纪能听得津津有味。

沈青越也拉过来椅子凑来听,还给赵舒云撕了条兔腿,瞬间把半教育性质的爷孙交流变成茶话会,等姜竹过来,还端了叠瓜子来。

赵先生直摇头:“快睡觉了,吃这么多不好克化。”

沈青越:“不要紧,年轻人胃口好,您老人家尝尝味,我们多分担,舒云,多吃点儿,多吃肉长得高。”

赵舒云看看他爷爷,见他爷爷没说什么,才向姜竹、沈青越道谢开始斯斯文文又快乐地啃兔腿。

一起住久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赵舒云比才来山上住时活泼多了,但依旧是个很讲礼貌的小朋友,吃东西都规规矩矩的。

沈青越忍不住问道:“舒云,你最喜欢吃什么?”

赵舒云疑惑地看他:“最喜欢?”

沈青越:“嗯,你吃最爱吃的东西也这么吃么?”

赵舒云茫然地眨眨眼,低头看看他啃掉了一块儿的兔腿,不知道“这么吃”有哪里不对。

沈青越:“你喜欢吃什么?哥哥给你买。”

赵舒云想了想:“我想吃白米饭。”

沈青越:“白米饭?就这?”他们平时也吃呀。

赵舒云点头。

他其实最想吃他娘煮的家乡的白米饭。

沈青越:“白米饭,行,好说,明天就给你做。”

赵舒云:“谢谢。”

他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够礼貌,也问:“沈先生你喜欢吃什么?”

沈青越:“我……”

他顿了顿,笑道:“我喜欢吃竹笋。”

赵舒云:“竹笋?”

沈青越:“嗯。”

他朝也竖着耳朵听的姜竹瞥了一眼,视线默默往下面挪,在某处停了一瞬,再轻飘飘转开。

赵舒云:“那等冬笋长出来我去帮你挖竹笋吧!”

沈青越:“好呀。”

第182章 赵先生集

第二天一早, 家业早早起来把他们要卖的东西装好,喊家俊帮他抬箱子搬到村口去。

石生穿得厚厚的, 还裹着碎布拼接的大围巾,戴着今年新做的棉帽子,提着她和家蕙一起做的小手串、花样络子也跟着哥哥到他们的摊位上摆摊。

她们打络子比作坊编竹帘要快,作坊用不完的,就拿到小摊来卖,每次沐休集市能卖十好几串。

平时他们上课没时间来, 祖奶奶看摊子也给她们卖,石生每天都能赚一点零花钱,有时候一两文,有时候能十几文, 集市时候运气好能赚几十文。

她的零花钱除了爹娘哥哥姐姐小叔和师父给,大多都是这么攒来的。

她已经攒了两百多文了, 再攒一点儿就够买麻絮给大家做暖袖了。

祖奶奶、娘和姐姐的要绣花。

爷爷、爹、哥哥、小叔和师父的不用绣花。

师父的可以用鲜艳的颜色, 绣只小鹤或者小狗。

还可以给师父做个靠垫。

头一天晚上石生就掰着指头在算需要多少布料多少麻絮, 还抱着娃娃把小荷包里的钱全倒出来数了一遍, 明天要多多赚钱。

为了吸引人, 早上出门她把小拨浪鼓也拿出来了。

她不会吆喝, 摇摇拨浪鼓也能吸引人。

吕香梅乐意见她出来玩儿, 赚不赚钱是其次的, 多见见人, 不怕生。

怕她冻着, 吕香梅给她裹得严严实实, 跟着她出来把她送到摊子上。

平时都是家业领着石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