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


哪怕是个童生, 好歹听上去像个读书一点儿呢?

他们一路忐忑地来了, 姜竹和沈青越倒是挺高兴的。

反正书院能落籍了,都不用麻烦村里,贾文彬再不济好歹也念过书, 能读能写的,在书院帮忙就是了。

正好他们缺个和县里对接各种活动手续的人呢。

就是干不好,大不了还能去开荒做竹编,顶多手残点儿,他们少付点儿工钱就是了。

至于担保什么的,他们俩也没太担心。

贾文彬拖家带口的,人长得又斯文,在村里能惹什么事儿?

他的夫人孩子就更不可能惹事了,看上去还有点儿文静怕事。

沈青越对曲学甫兴趣倒是比较大。

这位写风月十分旖旎,让姜竹看不懂迷糊,看懂了脸烫的话本先生长得和他哥哥有七分像,不过一看就比哥哥活泼。

沈青越道了声:“曲先生。”

曲学甫早听他哥说过他们看过他话本子,也没怎么扭捏,只带了几分不好意思,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叫我曲二就好。”

他对姜竹还有印象,记得姜竹去年冬天给他们送药送吃的,那药还救了他儿子和贾家夫人,又是对姜竹一番感激。

听说又有一位先生,村民们也很好奇地跑来看热闹。

一说这位曲二先生就是去年教他们做灯的人,大伙儿对他们愈加热情了。

村里的大娘、嫂子们很热情地扶着颠簸了一路腿都麻了曲家、贾家女眷,帮他们先把东西都搬下来。

里正叫他们先把东西放到他家院子里,好让两家人喝口茶歇歇脚,一路颠簸过来,几个孩子看上去都蔫了。

里正媳妇给他们端了些他们自己晒的野果子干,几个小孩吃得斯斯文文的,看着村里的大娘直稀罕。

一群人客套一番,沈青越让曲家兄弟和贾文彬跟他们一起上山看看书院,然后再考虑是在村里的荒屋子住,还是去镇上租个房子。

要是去镇上,用他们村里的车送他们去就是了,不用多租半天马车。

里正媳妇领着女眷们先歇歇脚,一会儿再到村里四处看看。

他们才参观完书院的两间屋子,刚和上完一节课的赵先生见上面,还没寒暄到互通姓名,里正儿子匆匆跑上来了,“竹子、沈先生!不好了,不是,是县令来了!县令老爷来了!”

众人一脸懵逼:“啊?”

姜竹、沈青越也吓了一跳。

想不明白县令怎么会跑到他们村来。

难不成昨天核实书院的信息出了什么问题?

不能啊……

他们就这么丁点儿地方,就这么三两个人,哪个也不至于把县令招来啊!

几人顿时顾不上互相介绍了,赶紧下山去迎接县令。

走到半山腰,两拨人马在梯田边遇到了。

正在田里施肥浇菜的村民都傻了,连忙担上粪水跑远点儿,生怕把县令大人给熏着。

县令倒是没怎么注意到他们,远远瞧见一群年轻人中间白发苍苍的赵郁川,大步行礼向前:“可是赵郁川赵先生?”

匆匆忙忙往下走的众人:“???”

啊?

这是来找赵先生的?

赵郁川苦笑。

后悔当初太实诚,登记信息时报了本名,还如实写了籍贯,后来想改都不好改了。

待在姜家村风平浪静,没想到书院填个信息竟然还能被县令发现。

最难的时候没人在乎他是谁,让他去开荒,安稳下来了,倒是被认出来了。

他都不知该感慨本地县令兢兢业业,还是他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赵郁川回礼:“正是在下,草民见过县令大人。”

没等赵郁川拜下去,县令连忙把他扶起来,“赵先生快快请起。”

衢国瀚海书院的山长见了皇子都不用拜,只用拜皇帝一人。

虽然衢国的功名官爵在大虞不管用,但是瀚海书院的名声还是管用的。

赵郁川就是到了大虞京城,也该受礼遇。

姜竹和沈青越已经傻了。

还是曲学博回过神来小声问他们俩,“赵先生……是瀚海书院的山长赵郁川?”

“赵先生是叫赵郁川。”不过瀚海书院又是哪里?

姜竹、沈青越自己都是懵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天下读书人中如雷贯耳的两海三山,五大书院呀。

要不是张叔阳那个老家吹,他们连四海书院都不知道呢。

沈青越悄声问:“和我们大虞四海书院比,哪个出名?”

曲学博:“当然是齐名啊!”

沈青越当下就想,靠,亏了,赵先生真不够意思,藏这么深,早说他是什么瀚海书院的山长,他还找张叔阳去四海书院要什么序跋呀?

他一边腹诽,一边喊人到书院休息。

就是他们书院设施少,就一把椅子,是赵先生的,县令哪能让赵郁川让椅子给他,坐的是和学生们一样的板凳。

弄得姜竹有些不好意思。

可现在做也来不及了,姜竹小声问沈青越:“要不然我回家搬两把椅子来吧?”

沈青越:“不用,又没坐地上。”

要不是遇见的地方离书院近,又不好让大伙儿都在山道上站着,他都没想把人往书院领呢。

虽然椅子没有,但山上的茶是好茶,水也是好水。

茶是池远舟送的,水是山泉水,他们县令爷在县衙也不见得能喝到这么好的茶水。

何况山景优美,新盖的书院拿得出手,还有赵先生这样的大学究作陪,沈青越猜县令一点儿都不介意坐小板凳。

就是好奇围观的小孩儿们稍微有点儿不可控,赵先生暂时没空,他干脆喊小孩儿们回讲堂一起围观新来的先生。

被赶鸭子上架看孩子的曲学博:“……”

行吧,不用去面对县令也挺好的。

沈青越和姜竹也不是很想面对。

把藏书室借给赵先生和县令,他们俩就和曲学甫、贾文彬躲外面悄悄八卦了。

这两人是知道瀚海书院的,躲远远地给他们俩八卦瀚海书院的倒霉事件。

贾文彬:“要论起来,我们衢国的瀚海书院比你们大虞的四海书院建院更早,成名也更早,藏书、学问,都是瀚海书院更出名呢。”

曲学甫:“瀚海书院不以科考为目的,教出的学生也并没多少入仕的,多是研究学问,编纂诗书,虽然没培养出多少大官,但声名很盛,不止在衢国,在大虞,在周边其他国家也负有盛名。”

贾文彬:“不过倒霉也倒霉在盛名上。”

沈青越好奇:“怎么说?”

“还不是那群皇子!”

“有官学,有太傅,还非要往瀚海书院钻。”

两个曾经的纨绔来劲了,背后议论起他们的那群皇子来,是一点儿不客气,还颇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