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


还要和他抢呢?

做朋友不是这样的啊。

是能掺一脚, 但不能事事都要掺一脚吧?

但很快,沈青越就让张叔阳不自在了。

这回他要用“青竹书院”来署名, 而且张叔阳想合作,就必须搞定四海书院帮他们推荐写序跋才行。

张叔阳也麻了:“青竹书院?你们宝峰什么时候有个青竹书院?”

就这名字吧……他努力不往歪处想,“不会是你和小姜才……咳,那什么,书院不是别的,要不然我出钱, 帮你们开个别的什么铺子?”

沈青越:“说什么呢?张兄你可真贵人多忘事啊,你不是还给我们书院赠过书么?”

张叔阳:“……?”

那个村学堂吗?

“就一个先生……的书院?”

一个先生也敢叫书院?

沈青越:“不,两个,我也是。”

张叔阳:“……”

他嘴角抽搐了一下, “你竟然不是院长吗?”

沈青越:“姜竹才是!”

池远舟实在没忍住:“……噗。”

张叔阳喝口茶,咽下去一肚子的不吐不快, “你们连个正经的院子都没啊……”

他可怎么跟四海书院的先生们说?

一个小县城的小山村, 有个不知所谓的村学堂, 还就只有蒙学, 就一个先生, 也敢叫书院的书院, 想请他们写个序跋?

沈青越:“有, 你下回去我家路过竹林时候往里走一走, 有个竹屋, 已经挂上牌子了, 院子暂时还没, 将来也是要建的。到时候需要大工小工泥瓦匠,还得劳烦池兄帮忙介绍。”

池远舟:“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给你找宝峰最好的泥瓦匠!”

沈青越:“你看,地方我们有, 泥瓦匠也能找,这不是就等卖了书赚到钱开始修建了吗?实话告诉二位,这本蒙书我也不赚钱,分到的所有钱都要用来建书院的,所以我不会退让的。”

张叔阳叹气。

池远舟看戏。

行吧,他现在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张叔阳:“我尽量吧。”

沈青越:“是务必,如果没有四海书院的序跋,那三五年内,我们的书大概也就能卖出镇南郡,这么点儿小生意,张兄其实完全没必要参与。”

张叔阳:“……”

沈青越:“当然,书院是一定要建的,缺的钱,我会从别处想办法,比如我最近正好有点儿新灵感,想画套新故事,池兄你有兴趣吗?”

突然被叫到的池远舟:“嗯?我?有!有啊!”

他愿意帮沈青越印什么蒙书就是为了后面其他的画和故事啊!

怎么能提前说出来呢?

张叔阳:“…………”

他把四海书院的熟人在脑海里过了一圈儿,没忍住,问道:“新灵感是什么故事?”

沈青越:“探案的故事。”

池远舟、张叔阳:“探案?”

沈青越:“对,探案。”

起码池远舟家书铺里没有专门的侦探故事。

他决定框架借鉴三侠五义、狄公案之类的,主角是捕快、游侠、侦探,内容就自己编了。

看过那么多悬疑、刑侦小说影视剧,编应该也编得出来。

而且连环画故事进度比较慢,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边画边推想具体的故事和案件。

他们俩好奇,沈青越当场给他们现编。

开局,就先死个人吧。

某间客栈,一个来采购的茶商,意外死在房间,被冤枉的游侠,前来审讯破案的捕快,抽丝剥茧从细微证据发现作案真相的侦探。

除了替茶商身边歌女伸张正义的游侠。

他还故意搞了几个迷惑项。

和茶商产生口角的竞争对手。

因为失误被他打骂责罚的小厮。

似乎另有故事的歌女。

混在客栈,盯上他当肥羊的小偷。

……

把身为茶商的张叔阳听得麻麻的。

他喝了口茶水,突然觉得自己住那客栈都不安全了。

池远舟还沉浸在沈青越现编的故事里,“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沈青越:“中毒吧。”

池远舟:“可是别人都和他吃的同样的饭菜呀!”

他滔滔不绝,想要答案。

而沈青越自己也还没想好,到底是用常见的药物相克,过敏死亡,还是幻想一点儿,什么见血封喉的毒针,扎了下隐蔽的头皮之类的。

池远舟越怀疑,张叔阳越头皮发麻,“那什么,不能换个人吗?皮货商,杂货商,非要是茶商吗?”

沈青越和池远舟静了静,开始爆笑。

不过中途才从山下回来的姜竹也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儿吓人了。

镇南郡各县茶市陆续开始,想提前做准备的茶商这时候已经到了,县城和码头的客栈、旅店住客越来越多,偏偏初春季节也没什么好吃的。

无非就是应季的野菜、春笋,年前储备的山货之类的。

姜望南瞅准了机会,这些天从村里收菜,往码头和县城、镇上的餐馆、客栈送菜送野味。

野菜好说,从初春到初夏,从山脚到山上,一直能找到。

春笋和山货就主要来自姜竹家了。

姜竹和江宏明都还有些年前没卖完的菌子、干菜之类的,姜望南想跟他们买了再去倒卖。

春笋就更简单了,姜四山领着姜望南爹娘直接到姜竹家还没盖好的仓库那去收。

反正从山上挖了下山也得经过,当场称完,当场算钱,四分之一给挖笋的村民,四分之三记账给姜竹。

姜望南找姜竹下山就是为了说这个,不用自己去算账姜竹也省得轻松,和姜望南商量了一旬结一次钱就行。

往年这时候大伙儿都是挑着担子到镇上卖的,今年有姜望南家收,他们就不用出村了,攒够了过去送一趟,虽然不如自己去卖赚得多,但不用出人去卖菜,留在家里挖得也多,核算下来赚钱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往年还能多赚一点儿。

姜家村越来越尝到靠量赚钱的甜头了。

可惜一年就两次茶市,秋季茶市也远不如春季茶市火热。

沈青越又把故事给姜竹简略讲了一遍,姜竹听完,想了想道:“嗯……我觉得,家业石生他们可能更想看长腿鸟那样的故事,这个故事……适合写成话本子?”

沈青越愣了愣,“话本子?”

姜竹:“嗯,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到底是谁杀了茶商呀?”

也正猜凶手的张叔阳:“皮货商!皮货商!”

几人都笑。

最后,沈青越综合了几人的意见,把故事改编成更容易让小朋友共情的玩具商。

也从死亡变成了被偷,丢了他所有的钱和玩具。

“更可怜的是,没了钱,他就没办法付房费住店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