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多远距离的皮草,问道:“冒昧地问一下,你有户籍吗?”

常荣:“没有,唉。”

沈青越:“……”

那你有钱也买不了马啊!

别的牲口都好说,从各个村子找找,说不定有还没去上籍的驴啊骡子的,马根本不可能,战略物资,战时征用的东西,据说官府养马的把马养死都得问责呢,没户籍还想养马。

沈青越建议他:“不然还是先买头驴子吧。”

常荣:“我不喜欢驴。”

沈青越默默腹诽——我觉得你这性格其实比较适合驴,比比谁更倔。

等到了江宏明家开始商议药价,沈青越都赞叹自己这慧眼识人的眼光。

哪用马五说啊,常荣自己往外掏灵芝,掏一朵,自己给自己报一朵的价,把拿着灵芝挨个检查的马老板都给报沉默了。

报了一半,他不掏了,问:“你们还要吗?”

江宏明看马五,马五看了看姜竹,姜竹:“要。”

常荣继续往外掏。

掏完灵芝,他还有石斛,也是一捆一捆的自己报价。

“我都称好了,一捆半斤,这捆三两银子,这捆二两银子,这捆好,这捆我要三两半银子。”

等他挨个报完价,姜竹三人你看我,我看你。

常荣:“我这都是实在价。”

是挺实在的,沈青越一点儿不懂,光看他们三个反应,就知道常荣报的应该全在他们预期范围内,马五从头到尾,一声没吭,可见按这个价买不吃亏。

姜竹:“好,我们收了。”

常荣:“你们有银子吧?我要银子,不要银票。”

姜竹:“行。”

他们开始一项一项加,全部加到一起,三百七十五两。

还得去镇上或者县城给他换银子。

这时候马五才问:“小兄弟,你从前是不是收过药?”

常荣:“你怎么知道?”

马五笑,这分药和报价的模样,一看就是给别人送过,可能还吃过亏的。

灵芝价贵,单朵单朵卖也正常,但卖石斛一般采药人都是混着卖的,顶多分个两三档,哪有他这样的,自己分捆,还半斤一捆,分明就是从前整斤卖被坑过,不是让他多给点儿,就是秤不准。

而宝峰县也有几家药铺爱按半斤打捆,准是打过交道呀!

马五:“要不然你也替我收药吧?”

常荣:“啊?”

姜竹:“他就是我跟你说的药商。”

常荣:“就是你啊!”

马五:“跟我干吗?你替我收,卖给我,我还能多给你十两。”

常荣想都没想就摇摇头:“不了不了,我们村一年多就攒了这么多,没了。”

他也受够和外面人打交道了,这个马五说话带着外地口音,他听得都半懂不懂的。

还是这样省事,花两天,送过来,一年都不用再往山外跑了。

而且知道姜竹、江宏明的家,也不怕对方骗完他跑了。

马五也没强求,作为外地人,和一些固执山民是不太好交流,太想说服对方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反正常荣卖给姜竹,最后还是等于卖给他。

沈青越:“正好我们要去县城,是你在这儿休息一会儿,等我们兑换了银子回来给你,还是先给你银票,我们带你一起进城,领你去兑换银票再带你回来?”

常荣想了想,问:“现在进城还要看户籍吗?”

“嗯?”沈青越都被说懵了。

看户籍?

什么时候进城看户籍了。

姜竹也反应了一下恍然大悟,“城卫当你是难民了吧?”

“啊?”常荣摇摇头,“我不知道啊。”

那个守城的官兵非要看他户籍,他说他没拿,就盘问他住哪儿,说不上来还差点儿要抓他。

城墙上明晃晃的都是弓箭,他一年都没再去过县城。

沈青越差点儿笑出来。

这位仁兄看上去……

嗯……

确实挺像个难民的。

还是健壮的难民,可能会闹事的那一种,难怪城卫要查他。

常荣很为难:“非要去县城换吗?你们镇上不给换吗?”

他们家银票大多都是海康的,镇上还真换不了。

而常荣又想去镇上买东西。

商量了下,姜竹提议他们先给常荣五十两银子,剩下的先给银票,等他和沈青越去县城换银子回来再拿银子和常荣换银票。

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常荣不担心他们赖账不给,也不用背着药材再满镇溜达了。

他不嫌沉,姜竹他们都怕他把药给压坏了。

付完钱,马五直接把药材打包拿走,叫姜竹顺便去码头结账。

买药三百七十五两,马五结账给了姜竹四百两。

从码头出来,沈青越感叹:“还是做买卖赚钱。”

一进一出,半天不到,二十五两入账。

“当初我画扇子,画一把才十五文,二十五两够我画好几个月了。”

姜竹笑:“不是那么算的。”

这种事一年也不见得能遇见一次。

真算起来,还是沈青越给张叔阳设计那个收藏用的封面值钱,一个就要二百两。

不过他想出来的封面确实好看,而且据说大虞从来没有过,张叔阳自己也很乐意掏钱,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姜竹觉得,这才算是正经本事呢。

沈青越:“不过灵芝没我想象中贵啊……”

常荣带的灵芝,怎么也得有两斤左右了,加上好几斤石斛,还不到四百两。

灵芝这么便宜吗?

姜竹也不太懂。

不过等他们看完病,抓药时候顺嘴问了一下如果买灵芝要多少钱,才觉得卖药的可真是黑!

这还是产地呢,价格直接成倍翻啊!

沈青越啧啧有声:“我觉得咱们这中介费要少了。”

姜竹笑,他倒是没什么感觉。

药是常荣送到家的,马五也在家等着,他和江宏明可以说没起到任何药贩子的作用,还赚了二十五两,已经很多很多了。

从前二十五两他差不多要大半年才能赚到呢。

而且,药就是这样。

别说灵芝。

他们平常卖的药,卖到药铺,和生病了从药铺再买,也从来不是一个价。

不光是药,茶也是一样。

据说他们本地卖十两一斤的茶,卖到外面能卖好几十两,如果能从海路卖到外邦,价格还会更贵。

春季的茶市马上就要到了,县城里不少卖茶的铺子都已经换上了新的幡子。

街上还有官府张贴的茶市有关的各种布告。

不过也因为茶市的影响,他们手上的海康银票也跟着涨了涨价。

四百两的银票,竟然换出四百零五两银子。

要是他们愿意换成本地的银票,还能再多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