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匪,带的家财细软都被抢了,好在那船老板还算是个好人,这趟自己也被抢了,还死了两个伙计,但还是信守承诺把他们带到了大虞。

他们一家老小病的病,受惊的受惊,实在是去不了更远的地方了,打听到宝峰县对难民不错,跟着其他人沦落到这里,能租到这房子,还多亏他娘反应快,被抢时把手上的金戒指压在舌下藏在嘴里。

可怜他娘也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那种混乱之下连掩面的手绢都被抢了,她硬是护着家里的女眷孩子,还把戒指给藏下来了。

结果一安顿下来,全家都病了,就他这个纨绔身体最好,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他上街找了几天活儿,人家都嫌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都打算去找当铺把身上的衣服当了,路上路过池远舟家的书铺。

瞧见挂在门口的《长腿鸟》他忍不住驻足看起来,然后就听到了池远舟想要找人写话本子。

他就进去自荐了。

谁能想到呢,从前做纨绔看的那堆话本子竟然还能救他一命。

他连个纸笔都没,每天得上书铺里现场写,他也不知道宝峰县流行什么话本子,就按照他从前看的,在他们纨绔中受欢迎的使劲儿编,写得很卖力。

沈青越画那个小姐掀帘子就是他写的。

这回池远舟找人做走马灯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上书铺来问了,结果……

他会。

衢国出事前一年的元宵,他曾经重金买过一个十分精巧的走马灯。

转的灯用的薄薄的皮子,做灯笼的木头是上好的香檀,图案是刻出来的仕女簪花图,点的蜡烛都是带香气的,当时他好奇,拆了玩,为了和人显摆,还组装了两次。

回想起来,恍如隔世。

现纨绔池远舟则忙着和姜竹聊天:“你也要学做这个?”

姜竹:“嗯。”

在山上又没什么事儿干,可以做两个打发时间玩。

池远舟:“沈兄弟怎么没来?”

姜竹:“太冷了。”

就学学怎么做灯笼,他来就行了。

而且,沈青越自己又不用会做。

姜竹转达了沈青越想给村里人揽活做灯笼的事,池远舟表示没问题,文书也不用修改,姜竹替沈青越签了就得了。

灯笼不比书,不好往外运,主要就是在宝峰县内卖,且集中在县城,没什么运输费用,春节元宵又很好卖灯笼,总共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池远舟都懒得去和沈青越算什么成本。

直接一人一半,就希望沈青越以后想起什么好玩的生意可以继续叫上他一起。

这走马灯就挺好的,他夫人、孩子都爱玩,他娘也喜欢。

池远舟拿了笔墨过来让姜竹签字:“小姜兄弟,沈兄弟还缺什么吗?我派人给他送过去?你俩在山上也没什么好玩的,琢磨琢磨天暖和了再画点儿什么呀?”

年纪轻轻的猫什么冬啊,多琢磨点儿生意多好。

姜竹工工整整写上自己名字,也没好意思告诉池远舟,要不是他们自己不认识做石刻的师父,做灯笼这事沈青越都没打算叫上他一起做。

至于天暖和后画什么,画不画,那得看沈青越心情了。

而且他们在山上也挺忙的。

下雪要扫雪,每天还要喂酱酱和鸡。

屋顶的雪也是要清理的,每天还得搬柴,清灰,沈青越还教他念书。

书倒是可以再买几本。

灯和灯油也要买,蜡烛也要。

冬天了他们的法器灯晒太阳效果都不如夏天好了,他又用皮子封了窗户,不点灯屋里还挺暗的,有时候睡醒了都不知道时间。

不过……

昼夜不分也有昼夜不分的好。

尤其是下雪夜,四处黑漆漆的,静悄悄的,只有炉火和他们床上一点儿光的时候,他只能看到沈青越,沈青越也只能看到他,亲密起来姜竹会有种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的奇妙感。

只是依偎在一起什么都不做,他也觉得很满足,就这样一直到天荒地老就好了。

学会怎么做灯,他恨不得马上飞回山上,不过来都来了,他还想上街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给沈青越买点儿。

家俊跟他一起到街上溜达,他攒了点儿钱想给刘小丫买个簪子、镯子什么的。

银簪子太贵,他没那么多钱,但木头的他买得起。

之前他跟姜竹他们进山的工钱他爹娘没问他要,这阵子卖豆腐也赚了些,他手里有点儿钱,一口气买了四根簪子。

刘小丫、他娘、家蕙、石生,一人一个。

他还挑了两根头绳给刘小丫和家蕙。

家蕙有挺多根儿的,但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正是打扮爱美的年纪,有个新头绳就能高兴一天,编上新头绳都爱出去串门玩一点儿,他很乐得掏钱。

姜竹给沈青越买了个木头小摆件,模样是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刻得不是很细,但整体圆溜溜的,手感不错。

沈青越就爱往桌上摆这种小玩意,摆一排,让这些小东西看着他画画。

他还给家业买了把木剑。

村里的小孩儿都是捡根竹竿木棍互相打闹着玩的,有把木剑,家业能从腊月高兴到过完年。

家俊:“你看吧,他准得拿着剑到处疯玩。”

姜竹心想,你也差不多。

小时候他爹给他刻木剑,也给家俊刻了一个,家俊拿到当天就去鸡笼子里逮鸡决斗了,还要当杀鸡大将军呢。

给石生买东西更简单,买些漂亮彩线就行了,她喜欢自己编着玩。

兴许是新年的缘故,卖这种小东西的摊子上还摆了好些珠子,有草珠子,也有打孔磨过的桃核,还有些木珠子和彩色小石头。

姜竹给石生挑了些红的粉的黄的绿的石头,给她回去编绳玩儿。

他们俩还去逛了逛书铺和笔墨铺子。

看见姜竹一买十多本,姜家俊也是啧啧称奇。

不用问也知道,大多是给沈青越买的。

买笔的时候更是,他哪次和姜竹一起出来,姜竹都要给沈青越买一两根儿,明明他们沈先生笔多到时不时要送石生几根儿了,还买。

“还要买啊?”

“嗯。”姜竹挑了两根儿笔杆颜色漂亮的,“用久了就不聚锋了。”

沈青越画画经常要画很细的线,一般一根儿笔就用一个来月就得换。

不过,除了最开始,后来他也没哪根儿笔能用上一个月。

都是一时新鲜。

还有好多根儿根本不用,就是看。

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比较便宜的两三根儿。

他用顺手了,到店里专门找着那个制笔师父做的笔,一口气买了十根囤着。

姜家俊咋舌,心想养个沈先生比娶媳妇儿还费钱。

“对了,二伯捎信说什么时候回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