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板试试才知道。
甚至有时候只用泥板做示范都不行,得上石刻刻好了试试效果。
石刻师父往他们山上跑了三天,回去实验了。
沈青越得等他成品看看成效。
他甚至有点儿担忧年前能印出来吗?
原本定的五话四十八页,现在已经暂时决定先印四话三十八页了,怎么定价都还没商量好。
不过沈青越很怀疑推进速度变慢,是因为最近池远舟和张叔阳都在忙着茶市的事儿,无暇管印书。
刘三也在忙茶市的事儿。
姜竹他们不知道时候,刘三没少请韶府的茶园管事喝酒,连他们家远亲都没忘,秋茶要上市,他已经看到了回头的好处,管事暗示他,今年秋茶比预计产量高,他们园子里有结余,如果能弄到茶引,可以给他弄到六等、七等的茶,若他能弄到八等的茶引子,可以弄到五等甚至四等的茶。
刘三在到处找门路。
姜竹去送竹篓时候,沈青越让他问问他二伯,需不需要找茶商过去。
刘三肯定会给足好处,就是不知道他二伯是不是已经把茶都许了人了。
最近几天,姜家村都能听到些茶市的八卦,可见那天会有多热闹。
最离谱的是,听说有人私自假造茶引子,还真有不明真相的外地商人上当了,发现自己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当即就去报官,可那卖假茶引子的已经跑了,他们也说不清那人姓名和长相,这案子还悬着。
还有商量到时候要不要去茶市摆摊的。
他们宝峰县的茶市位置就布置在县城外,沿着汇江河南岸摆,能一直摆到草市的位置。
集中卖茶的地方是不让摆别的摊子的,但人多了总要吃饭喝水休息,茶市外边可以摆摊子,每年也有趁热闹过去卖些吃的玩的和特产的。
这种时候,好卖的不只是茶叶,他们宝峰县的纸坊也会紧挨着茶摊子摆好大一片,那些没买足茶的,又不愿意空着船回去,说不定会换个种类进货。
还有些在这边儿弄不到心仪茶叶的茶商说不定会往邻县去,也有采买好了就想往码头发货的,村里有车的和青壮们会专门赶在那两天去茶市附近蹲活儿,运人也好,拉货也好,或者去做些搬运的活儿也好,这是除了过年时候最赚钱的一阵子。
最近他们村里活儿多,已经好一阵子没人去码头干活儿了,不过茶市这两天运气好能赚一两百文,大伙儿还是很心动的。
连姜树和他的狐朋狗友们都弄了车准备去凑凑热闹。
姜竹没什么要卖的,顶多那天过去瞧瞧热闹,把酱酱和车都借给他了。
不想姜树赚了两天钱跑回来还骡子时,竟然还拎了礼物。
姜竹忍不住仔细看了看他,确定没看错脸,“给我的?”
“给沈先生的!”姜树把礼物往沈青越跟前挪了挪,搓了搓手,嘿嘿笑,“沈先生,你能教我识字、写字吗?”
沈青越:“……”
他对姜竹道:“你摸摸他是不是发烧了,要是没发烧,叫你四伯别盯着别人篮子里那点儿蘑菇了,赶紧领他去清潭寺找大和尚驱驱邪吧。”
第84章 心思
姜树:“……”
沈先生一直都是这么和人聊天的吗?
姜竹是怎么忍这么久的?
有求于人, 姜树还是很积极:“没中邪!我好着呢!真的,我是诚信求学!”
沈青越:“你去找赵先生, 他教得比我更好。”
姜树:“找赵先生就来不及了,我得抓紧呢!”
“嗯?”
姜竹和沈青越都稀奇地看他,实在想不出来他有什么需要认字的急事:“什么来不及?”
“收税赋啊!”姜树巴拉巴拉一通说。
事情其实也简单,他们几个人去茶市拦活儿,今天他正好遇到了被调来帮忙的王九和李十三,这哥俩和他一起在韶家开荒的山头打了十多天兔子, 友谊还挺牢固,远远瞧见了他,叫他过去一起吃东西。
然后聊着聊着,那俩就抱怨往后这一个月都没清闲日子了。
姜树一问才知道, 原来这哥俩忙完茶市,也不能回去继续逮兔子, 得去挨着村子核对税金呢。
那俩顺嘴说到人手不够, 得征加人手, 又顺嘴问他“你识字吗?”
姜树想都没想就说, “识字啊!”
好在他脑子还算清楚, 顺嘴赶紧找补了一句:“不过不多。”
“那没事, 就是帮忙念念名, 核对下数, 顶多记两笔的事儿。”
严格来说, 其实县衙的差役、仆役, 甚至村子里的里正, 都是劳役的一种。
不过无论是在县衙当差,还是在村里当里正,又都有技术要求, 首先,就得识字,至少常见字要能读能写,起码能把公文给念利索了。
这就限制了大多人。
能干的少,不能干的多,慢慢的,里正一般都是各村说得上话的人来干,许多还是族长。
而县衙里,更是形成了垄断。
不光需要识字的部门,连后厨、洒扫的,慢慢也都成了关系户。
前朝这些吏员、役力都是没薪资的,大虞虽然薪资聊胜于无,但管饭。
好歹没算白干。
不过这都是明面上。
县令五年一调任,若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兴许还会再留任一两年。
但吏员、官差们不一样,他们自己成了势,世袭且垄断,新到任的县令有时候还得仰仗他们才能把县里的事儿办明白。
不用朝廷给他们发薪资,他们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办法能吃饱捞足。
不过太不争气也不行。
至少需要点儿技术的活,纯混混就干不了。
比如征税。
弄错了回去少不得挨骂,还得家里给擦屁股解决,还不如临时雇些个肚子里有点儿墨水的干呢。
姜树要干的就是这个。
替那些不识字的官差、小吏去挨着村子核对税、收税。
当然,他也不怎么识字,但是他敢吹。
等茶市的事结束,最多也就是五天后,他就得上任去了,可不火烧屁股,来不及找正统教书还爱讲大道理的赵先生了。
沈青越憋笑:“你跟人家说你识字?”
姜树:“啊!我也没骗人啊,我是识点儿。”
他们家学习气氛还是有的,家旺每天晚饭后会把白天学过的东西再带着两个弟弟复习一遍。
他们家安都听会几个字儿呢。
他也捡着觉得有用的学了学。
沈青越:“你会什么字?”
姜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沈青越:“还有呢?”
姜树说顺口溜似的开始数:“宝峰县,山阳镇,姜家村,姜树、姜齐、姜胜,姜家旺,姜家才,姜家兴,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