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绪大起大落晚上会发烧,住村里找大夫还方便点儿。

回去路上,沈青越和姜竹商量:“我看还是让他们在山下住吧。”

虽然山上住宿条件好,但山下小孩儿多,有同龄的玩伴儿。

姜竹点头。

“就当是咱们雇的先生,每个月给他们些钱,等以后地弄好了,再给他们两亩地。”

“嗯。”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俩可怜才想带他们回来?”那群开荒的难民里,有好几个穿得一看就是读书人。

“嗯……”姜竹牵着酱酱沉默地走了一会儿,才道:“别的小孩都有父母,他太小了,他爷爷要是死了,他就自己一个人了。”

“嗯。”沈青越笑了笑,抬手揉揉他脊背。

真是个温柔的小朋友。

“等以后有了钱,咱们就在山上盖个孤儿院,有钱就盖大点儿,没钱就盖小点儿,旁边再盖个小书院,遇到了没有亲人的小孩儿就捡回来,教他们识字。”

姜竹愣了愣,笑道:“好。”

沈青越:“那说定了,我当第一任院长,你当第一个被我招收的小朋友。”

姜竹笑着点头。

虽然明明是他捡了沈青越。

“你再教他们点儿手艺,我教他们画画,如果我还活着的话。要是我死了,就让石生教,记得给他们每人发一本儿《长腿鸟》,就说是院长的杰作代表,让他们全文儿背诵,将来不管走到哪儿,都要记得被全文儿背诵支配的恐惧。”

“不会的。”

“那是你没背过。”

“你好好吃药……”

“我好好吃着呢。算了,还是别喊我初代院长了,叫他们喊我爸爸吧,这样显得亲切。”

“……”

“宝贝儿,你要不要先喊一声我听听?”

“…………”

没过成当爹的瘾,到了家沈青越还被灌了一碗苦药,睡觉梦里都是苦的。

第二天一早,往粥里加了大半勺糖,沈青越总算是涮干净一嘴苦味儿了。

等姜竹喂完酱酱和两只宝贝小鸡,才一起下山去里正家。

今天他们得商量三件大事。

一是赵先生和他小孙子的住处安排在哪儿。

二是村里私塾安置在哪儿,小朋友们还去不去山上上课。

三就是大伙儿最关心的,梯田开荒。

第一件事里正昨晚已经问过他们爷孙俩的意见了,他们愿意住在村里,不过他们是姜竹带回来的,还得问问姜竹同不同意。

姜竹没意见。

顺便说了不用大家给束脩,每个月由他来给赵先生钱。

想到要给束脩和没想到要给束脩的都舒了口气。

有正经先生是好事,但是要是也像外边那般给束脩,还是很多人给不起。

这样就好。

他们可以放心了。

不过先生都住村里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只让姜竹一个人掏钱,暗自打算着隔三岔五地给赵家送点儿菜送点儿柴。

里正和大伙儿商量,从族田里分出一片儿地来给赵先生当菜地,只要他还在村里教书,就一直给他用。

大伙儿也没有意见。

村里空房子有三家,赵先生没要最大最好那家,而是选了一处小房子,正好位于冯奶奶和卫元家旁边,俩小孩差不多大,也能一起结伴玩。

里正宣布:“一会儿咱们就一块儿过去把房子修修。”

“那娃娃们以后上哪儿念书呀?”

先生都住山下了,难道叫白头发老头天天也往山上爬?

赵郁川昨晚也借了里正孙子、孙女用的“教材”和“作业”,听了他们说以前怎么上课,对沈青越的印象改善了不少。

虽然昨天他听得出来沈青越是为了让他过来教书故意胡说,但他张口闭口地没读过蒙学,搞得他慌慌的。

等看过他教的内容,赵郁川放心多了,沈青越实际上比他表现得还是靠谱些的,至少没瞎教,教的虽然不成章法但都是实用的东西,听说他还一直画画给他们看,可见还是挺用心的。

村里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选好地方,赵郁川想了想道:“我听说上山要过一片竹林?”

众人静下来看他。

赵郁川:“不如就在竹林吧!幽静,无庞杂的事物干扰,景色也好。”

众人都觉得有点儿不靠谱:“那能行吗?”

从前在姜竹家院子里,太晒了、下雨了,还能进屋躲躲,那竹林,也不是个事儿啊。

姜竹:“砍片竹子,盖个竹屋吧。”

“行!”这工程量不太大,竹子也是现成的,只用来躲雨应急,也不用盖多大。

终于到了第三件大事。

有了第三件托底,前面两条显得都相当简单,连修房子、搭竹屋都像伸把手就能马上搞定的小事。

“竹子,你大哥也回来了,啥时候开始开荒啊?”

姜竹:“今天就行。”

整个村子骚动了。

连江家都有人跑来凑热闹。

让不让上山打猎可以另说,反正除了姜竹家的山,还有别的山。

但田太少了。

附近村子已经买不到田。

想开荒都得往山里去,但种在没村子的荒山,那是给自己种,还是给山上的野兽种地呢?

从种子到收获,保证天天有动物光顾,着急都着不过来。

姜竹没拒绝。

但也开诚布公地宣布了他现在没多少钱,目前只打算先雇五十人。

“五十人?!”

姜竹:“嗯,明年挣钱了再加。”

“五十人能开几亩地呀?”

姜竹:“遇到好收拾的地方挺快的,要是得凿石头,就慢了。”

“不能加点儿人吗?”

姜竹:“我没钱。”

“……”

沈青越:“一天三十文,五十人就是快二两银子呢,他又不是县里的大户人家。”

姜竹:“要是大家都想来也可以,不过可能得先欠一部分工钱。”

江家人问:“能用租子顶吗?”

论租地,他们比姓姜的人家更急切。

姜竹:“可以。”

马上有人问:“能买地吗?我们自己开!”

姜竹摇头:“不卖。”

众人皱眉。

沈青越道:“我补充一下啊,大哥和姜树知道,赵先生也能作证,在山上开一亩梯田花费比买地更高,不信大家也可以出去打听。”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姜竹完全没必要修什么梯田,要是为了要田,他也大可以把给大家的工钱拿去外面买地,照样比这样划算。而且他要的租子也比别人低,如果我们开荒进度慢一点儿,说不定十年他都不见得能回本。”

“要想省钱,我们也不必找大家,去县城招呼一声就能招到一大群难民回来,人家还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给个活路,可以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