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聚在一起吐槽呢, 李家、孟家、池家, 都让他们派来的人每天回去汇报一下, 大热天的, 这些在屋子里纳凉吃瓜果的老爷是真能折腾人。

韶宗升先领他们去庙里看房间。

清潭寺是韶家捐钱修的。

最早山上只有一个山神庙, 后来旁边修了道观, 再之后又修了佛寺。

他们家老太太什么都信点儿,年轻时候几乎每个月都上山。

后来年纪大了,为了方便她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 他们家老爷又掏钱在山脚修了个禅院。

和山上的寺都算是清潭寺,不过是两个院。

池家老爷这几年也开始信佛,有时候嫌家里吵,有时候嫌夏天热,就到禅院来吃斋住几天,因为常有人来,禅院的客房东西都齐全,也还挺新的。

现在便宜了他们。

老爷太太们住的院子不能借住,但僧人们的屋子和普通的客房都借出来给他们住了。

因为人多,山上的僧人、道长都下来帮忙搭手多盖了几间茅草屋,先给他们凑合用着。

还有一些生病的难民和年纪小的孩子,被道观接去山上暂时借住了。

韶宗升一开门,全是大通铺,就两个官差住了个小单间。

他们的屋子挨着官差,稍微宽敞点儿,韶宗升也在这儿住。

多个姜树韶宗升也没啥,反正哪间都是大通铺,挤挤就是了。

他原本就给姜竹留着位置呢,万一天不好,姜竹也能住住。

放下行李,姜正也不想歇着,喝了碗水就想去帮忙。

韶宗升锁了门领着他们往外走,边走边笑,“幸亏我们老爷在山脚修了个禅院,要是还得住山上,可就累死人了。”

姜树是个自来熟,姜竹叫二哥,他也跟着喊二哥,好奇道:“二哥,怎么你们府上开荒,还有俩官爷看着?”

“哦,他们是来看管难民的。”韶宗升解释。

一下子这么多人,万一出点儿什么乱子韶家可兜不住。

有两个官差在,人虽少,但那身衣服就能起到震慑作用。

真出了什么事,他们至少是个见证。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有两个官差在这儿看着,韶家也能有些压力,不敢太苛待那些难民。

难民虽然是问题,但解决好了同样是政绩,能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他们县令是想要这份儿政绩的,要不然也不会花这么大精力亲自带人选山,又拉拢韶家上船。

除了他们家私下咨询过沈青越,老爷也给远在外地任上的韶三爷写了信,他们家三老爷回信说心存仁义,方得长远。

他们老爷也是收到了三爷的信才彻底踏实了。

而跟在韶三爷的韶新松给兄弟侄子写信就没那么言简意赅了,一口气回了五大页。他先夸了韶宗升、韶宗固一通,还给他们写了挺多提点,让他们务必上心,遇到问题及时写信。

韶宗升弄不清信上有没有三老爷的意思,不过县令会派人过来的事二叔信上还真提了,叫他们好好招待,还说若是池家、李家、孟家也派了人来,也要好好招待。

开荒之事县里不会让韶家独占大头,县令是在借韶家敲打另外三家,不过韶家第一个响应的,处理好以后荒田的事都能占先机,另外三家若来学开荒的技术不必介怀,到时候无论县内谁想学,他们都教就是了。

所以韶宗升马上就把姜竹也叫上。

不过韶宗升猜前面的都是三老爷的意思,后面才是他二叔的意思。

他二叔信上还说,既然别人早晚会求上门,该拿的好处他们也别跟那三家客气,比如,叫他们出人,出钱,出牲口。

这和前面显然就不是一个语气。

韶宗升很听劝,和管家商量了几句,就真去找和韶家走得最近的池家借了牲口,池家也派了人过来瞧热闹。

李家、孟家紧随而至,他正打算也让他们出点儿什么呢。

大户人家那些弯弯绕绕,姜竹他们几个也看不明白。

除了姜树有点儿好奇,姜竹、姜正压根儿就不关心。

他们来一趟不容易,扔着家里那么多活过来的,就得把这边的活儿学明白。

姜正问了问哪个是修梯田的把式,就过去帮忙干活儿了,打算边干边学,遇到啥不懂的马上就能问明白。

姜竹则跟着韶宗升,一边看,一边对比这座山和他家山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要是他们家山该怎么修,怎么安排。

遇到点儿什么,也能给他表哥帮帮忙,跑跑腿。

姜树就自由了。

绕着算,也算是远亲,他一看就不是个能干好体力活儿的样子,韶宗升让他自己看看想干什么,选好了跟他说就行。

姜树溜达着溜达着,就跑去伙房看菜了。

管做菜的是从韶家庄子里调来的厨子,正带着几个难民里的大娘洗菜切菜。

才聊到他是哪儿的人,那俩官差也溜达来了。

“你就是韶宗升姑姑家兄弟?”

“不是!那是我堂弟!”

“哦。”

反正都是亲戚呗。

俩观察瞧他年纪不大,人挺活泼,似乎也不用干活儿,撺掇道:“会打猎吗?”

姜树:“打猎?”

高个子:“会不会,会就跟我们打兔子去。”

矮个子:“咱们早上晚上都是回庙里吃,全是素菜,就中午能吃点儿荤。”

他踢踢地上放肉的木盆儿,“你表哥忒小气,这么多人就这么点儿肉,够谁吃?”

厨子和他们也熟了,一听就笑道:“哪儿的话?一会儿我给您二位开个小灶炒!”

高个子:“可别,叫县令老爷知道了得抽咱们。”

矮个子:“打兔子去?”

其实也不是完全馋肉,大锅做菜,也是先紧着他们俩舀肉,他们就是闲着没事儿可干。

姜树也挺闲,“行啊!我去找我堂弟借个弹弓。”

高个子一听,有意思:“你还会弹弓打兔子?”

姜树:“离不太远能打!”

他们村很多小孩儿都会玩儿弹弓。

他和姜竹岁数近,当年他小叔教姜竹时候,他和家俊也一块儿学过,虽然准头和力气都不如姜竹,凑合能玩。

俩官差背着弓箭,姜树找姜竹借了弹弓,一起跑山上打猎去了。

没到中午,姜树就看透这俩菜鸡的水平了。

他拿个弹弓打不着,这俩拿着弓箭也打不着。

眼见着兔子都从眼前跑过去了,姜树对他们俩那身衣服滤镜彻底碎了。

人这么菜,瘾还大。

也不怕把箭丢了。

……

“所以他们把你喊上去了?”

“嗯。”

“还叫你明天带上弓?”

“嗯。”姜竹热好了菜,从厨房端过来,“还说一起打老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