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


今儿子已经考了秀才,她可以放松了。

虽然她恨贾母给贾政塞人,现在她自己塞起来一点都想不到自己当初的心境。

第二天,王氏就请了相熟的刘太医过来给贾珠把脉,得了个健康,只是有些疲劳,需要多休息的评价,至于说之前是否伤身太过,这位太医一字未提。

王氏就跟得了什么真理般,理直气壮:“你姑妈果然是胡说!”

贾珠无奈:“太太,我已经调理好了。”

而且他还年轻,养回来后把脉看不出什么正常。

王氏皱眉:“你不要太偏你姑妈了,她有些事,你不懂!”

贾珠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太太你不说,儿子自然不懂。”

王氏对贾敏更讨厌了,儿子去了一趟扬州,都学会顶嘴了。

如果贾珠知道她这么想的话,只会更无奈。

“太太,姑妈对儿子很好,她也从未在儿子面前说过家里人的不是。”

王氏勉强笑了笑,“是吗?”她不信,不过转念又一想,应该是没有在儿子面前直接说话自己的坏话,或许是安排了下人在儿子耳边敲边锤,隐晦的告诉他是自己不对。

贾珠还在解释:“我在扬州生活起居姑妈打点的,一切都好,我的功课也没有落下,表弟的夫子还有姑父都会指点我,让我受益良多,还有表弟,他正是读书的时候,还花费大把时间陪我散心,帮我调理身体,亲弟弟也不过如此。”

她的这些话王氏都不爱听,在她看来这都是应该的,不值得夸赞,但听到他最后这句话,终于忍不住开口打断,她拉下脸,“你有亲弟弟,他叫宝玉,不是什么人都是你亲弟弟! ”

第17章 扯下遮羞布

她的反应这么激烈,贾珠有些愕然。

他终于认识到了,母亲对姑妈有多排斥,连带着对表弟也有意见。

而听她提及宝玉,回来后一直不去想他的贾珠无法控制的想起了有一次临时起意独自出门,在茶楼喝茶时偷听到隔壁桌的对话。

那是两个来自金陵的读书人,他们从金陵的贾家,谈到了京城的贾家,其中重点说了他去年含着宝玉而生的弟弟。

贾珠之前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但当时那人是怎么说的,“那荣国府也是可笑,婴儿的嘴巴才多大,要是真的含着那么大的玉出生,早就被憋死了,更别说那玉上还有字。”

“不过是内宅的把戏,那二房越位管着荣国府,立身不正,为了加重自己的筹码,特意宣扬的罢了,还特意派人传唱,也不知道哪个傻瓜会信。”

“大家看破不说破,含玉而生,多么大的噱头,开国太祖都没有这么大的来历。”

当时听到这里,贾珠没忍住打了个寒颤,要是皇家信了,是不是他们家就危险了?

那两个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啊,皇家根本没信,而且贾家现在也没有兵权了,不然就是自寻死路。”

有兵权,又有来历,还说未来有大富贵,什么样的大富贵才配得上他?

那自然是皇位了。

贾珠听了这一番对话,后背的汗都把衣服浸湿了,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离开茶楼的。

他十四岁了,不是不知道府里的情况。

大伯居长,继承了爵位,等祖母去世之后他们二房是要搬走的,如今不过是因为祖母还在,加上祖母偏爱,老爷又是唯一有正经官职的人,才代大伯管着家里的事儿,对这一点,大伯和大伯母都是不满的,只是碍着祖母在,才忍下的。

他不想承认,但贾珠知道,不是不承认就不存在,也挡不住外面的悠悠之口。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之前一直不深想,但那一次,有人直接把那一层遮羞布扯下来了,让他直面至亲的不是。

他庆幸那时候不在家里,不然他不知道要怎么面对父母。

有些事不是他捂着耳朵装作不知道,就真的能粉饰太平,外面的人会把这些事当做谈资,只是不当着他们这些当事人的面而已。

每次想到这里,他的心就像在油锅上翻滚,十分煎熬。

他很想说我们家搬出去吧,我能让二房立起来,但他如今哪里有这个资格说这句话?

父母只会当做笑话,一笑置之。

反复思量后,贾珠知道,他只能早点考取功名,早日出息,这样老爷太太自然就不会盯着大伯了。

王氏不知道贾珠想到了什么,脸色发白,以为是自己语气不好,所以也不再说了,让他好好休息:“回头来陪陪你弟弟,他盼着和你玩呢,日后还要你们兄弟互相扶持。”

贾珠低声应了,然后当晚,他就进入了刻苦读书的状态,没多久王氏给贾珠塞了一个貌美的大丫鬟:“你年纪也大了,我给你个贴心人,她会好好照顾你。”

贾珠接受了,这是他们家的传统了,他也对男女之事有些好奇。

他院子里来了这么一位大丫鬟,大家都知道这是贾珠的通房,未来的姨娘,顿时贾府众多小丫头之间的气氛就变了。

她们早就盯着贾珠了,只是上面的主子不允许,她们也就只能看着,现在有人踏出了第一步,这就代表着松口了,于是许多视线盯到了贾珠身上。

他年轻,模样好,前程远大,这是她们想要改变命运最好的人选!

第二日,贾母也给了贾珠一个美貌大丫鬟。

王氏被气了个倒仰,跟周瑞家的抱怨:“这都是孙子辈了,她也不嫌自己手太长!”

周瑞家的同仇敌忾:“太太,你放心,我们大爷肯定是向着你的。”

王氏满意点头,她相信贾珠的喜好她这个当母亲的是最懂的,她送出去的人才最得他的欢心!

正好,贾母也是这么想的,在她看来,这是她养大的孩子,当然她最了解。

于是这两个丫鬟各显神通,斗的旗鼓相当。

在婆媳两个背地里斗法的同时,王氏积极出外交际,跟各家贵女见面。

因为贾珠中了秀才,所以有意的人家不少,身份也不低,但这跟王氏心目中的理想媳妇还有一段距离。

她儿子是公主也娶得的,只可惜,没有年龄合适的公主了。

公主不行,郡主也可以,不过王氏碰壁了。

她无法接受这一点,回来后没少跟周瑞家的骂这些人有眼无珠,“珠儿他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二十就能中进士,他们却看不到他的优秀!”只盯着他是荣国府二房的身份,他们还没有分家,儿子他是荣国公的嫡长孙!

王氏没有死心,还在努力筹谋,结果一扭头,贾政就和她说,“珠儿的亲事定了,定了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家的女儿。”

他已经和母亲说过了,她也是同意的。

贾珠要参加科举,和国子监祭酒结亲,对他未来的仕途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