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远,且一去不知何时回,怕是人死在外面都有可能。

邵氏觉得不如让他在眼前,就这么养着他。

景隆帝听出了她的未尽之言,倒是觉得这样也不错,到底是亲生儿子,邵氏也是艰难。

“朕平素便听晋王讲,陶主事如何才能卓越,品行优良,他倒是与承宁伯完全不同。陶主事平时便不受承宁伯待见吧?”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否受不受待见,可景隆帝从这件事以及自己的遭遇上,就可以推断出来。

邵氏怕景隆帝对陶益青有不好印象,毕竟子承父教,忙道:“圣上,青哥儿自小就不受我大儿子待见,这孩子是老身养在身边教养,长到六岁后,便搬到前院,多是他三叔陶玉琅教导,他父亲一直冷待他。只是这孩子性子板正,并未对父亲有过怨言怨恨,只是关系疏离而已。”

景隆帝闻言,就很高兴了,“哦,朕说怎陶主事与承宁伯这般不相像,原来竟是陶司业教导长大。虽然朕这么说不大客气,可承宁伯这人平庸,的确不如陶司业才能出众。虽说一脉相承,但言传身教才是真正影响一个人的关键,朕看陶主事未来可堪大用。”

卫氏觉得圣上这句可堪大用,不是虚夸,因陶益青本就优秀,与晋王知交甚重,再有景隆帝赏识,再得爵位直接袭承,未来可观。

景隆帝此时,也想给个痛快,把这爵位给了陶益青,“但是,陶光启是养外室,还是娶平妻,这事老夫人和惠安乡君最好查验清楚了。”

这两件事的性质还是不同,前者自然是更为严重。

“是,”邵氏忙应下,“不管是哪一个,老身都想求圣上饶他留京。”

事实上,就算先留住了陶光启的官位,可他已经得了圣上的嫌,随便一个名头下去,都能让他丢官,想到这里,邵氏便道:“老身回去,便叫他以身体不适为由,主动辞官。”如此也算是给他留了一点儿的颜面。虽然微乎其微。

景隆帝点点头,“不论这两种哪一个,他都触犯了礼法律法,身不正,德不足,不堪其位。”

“朕已明确下旨,不许娶平妻,更不许以妾做主母,他这便是知法而触犯律法,既然陶光启这个承宁伯不称职,蓄意以外室子充作嫡子,有混乱嫡庶之嫌,又数年拖延世子之位不与嫡长子请封。嫡长子陶益青能力出众,才华卓越,可堪可用。今经老夫人与惠安乡君陈情,令薅夺陶光启伯爵头衔,传爵与嫡长子陶益青,以正嫡庶有别长幼有序之礼法。”

虽然这是景隆帝此时口头宣说,但后面便会有中书舍人酝酿笔墨,按照这个旨意拟定圣旨,经圣上审核印章后往伯府宣旨了。

按照规制,爵位传承顺序,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无嫡立庶长。

便是伯侯公府想不按规制请封世子袭爵,请封书递上去,经查不合理,也会被驳回。

景隆帝不过是直接下了旨意,让承宁伯府爵位更迭。

拟旨的中书舍人从头听到尾,都觉得陶光启自作孽。

***

邵氏与卫氏进宫面圣,陶灼也没闲着,她跟陶宝琼一起去了陶益青的书房,三人坐在一起,比对平妻文书上方氏的签字。

陶益青把有方氏字迹的纸张和书籍都找了出来,两下里比较。

陶宝琼也觉得这字迹就是方氏所写,“字迹外形一致,下笔力道也相同,像是一人所写。”

陶灼这么看,也觉得很像,“可是,如果是仿写的,也能做到形相。还有一个人写字不可能每一个字都写得一模一样吧,可是你们看,这个签字跟这一份的字,真真就是一模一样。”

陶灼指着一个方氏在信笺上的签名,“有没有觉得太一样了?大哥哥,你写几次自己的名字看看,会每一个字都一模一样吗?这两张纸的纸质都不同,可透出来的笔墨浓重都一样呢。”

“还真的是,”陶宝琼捻了下信笺跟文书,一张厚实一张薄,“灼灼说得对,笔墨浓厚都太一致,这是不大对。”

“就是过于完美了!”陶灼摸摸小下巴,一副高深模样,“只有仿写才会这般,”就如同后世的复印件一般,不过,这到底不是复印,“我觉得,肯定有哪里写的也不一样,只是咱们无法知道,这种是不是有专门鉴别的?”

她想起,此时信件单据画押等等,都是靠字迹,官府方面肯定有这方面的人才。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07 20:07:15~2022-05-08 20:02: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5626229 21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0章

“京兆府或者刑部大理寺都有鉴别字迹的人,”陶益青所说这三处,都是处理案件的部门,只是,他与这三处的人都不熟悉,毕竟他也才初初入仕,接触人尚少。

陶灼一听,这好办,“那就找晔哥帮忙吧,他肯定都认识。”

“灼灼,不能总麻烦晋王,”陶宝琼看着妹妹是真拿晋王当大哥一样的兄长了,“让三叔找找人也行啊。”

陶益青却道:“无妨,我去找晋王。”

“翠竹,你给晔哥传个信,”要论快,肯定不如翠竹这边,“早点把事情弄清楚了才好。”

好让渣伯父滚粗。

因此,邵氏与卫氏还未出宫门,祁晔就收到了景二传来的消息。

“皇兄,我出宫一趟办点事,”他跟景隆帝告知一声,就要走。

景隆帝还惦记着给他找个教导宫女一事,“你做什么去?晚上不去你皇嫂那里一起用膳?朕还有事没跟你说完。”

祁晔一听就知道他说什么了,回头有些无奈地说:“皇兄,你还是先问过太医令再说吧。臣弟有事,先走了。”

正好太医令听召过来,与晋王走了个面对面,晋王就拍了拍太医令的肩膀,“有劳等下给我皇兄好好讲讲,男子不宜早成亲一事。不用瞒着掖着,照实了讲。”

太医令压根不知道自己被召来的缘由,被晋王这么一说,也没反应过来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男子不宜早成亲?

直到景隆帝询问,晋王觉得男子早行房事会对子嗣和健康不利,问太医令是否如此?

太医令一个七十多的老头了,没想到有一日会与圣上讨论这种问题,面上都透出些不自在。可既然是圣上反问,又涉及晋王,太医令只一思索晋王年纪,且如今还未娶亲,就有些明白了。

“回圣上,虽说男子十五可娶亲,不过房事过早的确有损精元,身体康健者尚轻,体弱者尤重,便是诞下子嗣也易体弱。”

“那女子呢?”

“女子亦然,有不少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