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是谁呢?”
*
由谁代替摄政王主?考会?试一事,一直没个定论。到了会?试开考前夜,长阳殿内传出消息,说?是摄政王已?经?定下了合适的人选,今晚这位新主?考会?在贡院前的明德楼迎今科举子进贡院入试。
夜幕低垂,贡院飞檐在月色下折射出庄严清光,远远望去,明德楼以冲天之势直插云霄。
来自?大周各地数以万计的举子们,乌泱泱一片围在贡院门前,等待着进入考场。
数十位主?副考官一齐登上明德楼顶,自?上往下眺望,见云云学子朝气蓬勃前来,不免想?起自?己当年?心怀高志,年?轻气盛的模样,一时感慨万千。
赵锦繁在此时走上楼顶。
诸臣见她走来纷纷行礼:“陛下万安。”
赵锦繁请众臣免礼,众臣闻言起身,退守到一旁。
她笑道?:“诸位还站在这等什么?随朕一道?下楼去见学子吧。”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翰林学士朱启自?人群中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回禀陛下,那位代替摄政王主?考的新任考官尚未到场。”
赵锦繁笑道?:“来了啊。”
众臣抬眼环顾四周。
只听赵锦繁道?:“朕不是就在这吗?”
闻言,众臣双目圆瞪,齐齐愣在当场:“啊?”
赵锦繁眨了眨眼:“有?什么问题吗?”
众臣:“……”
第39章
次日鸡鸣报晓时分,京城贡院开门放人。各州举子挟通关文牒和应试浮漂,核查完身?份无疑,搜身?过后,方可进入贡院应试。
自大周建朝起,举子官高不?过六品,同进士出身?位列三品以上者几乎没?有,若无大树可背靠,想要位极人臣大权在?握,首先要拿到进士提名。
然三年一次科举,万人应考,及第者不?过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能?夺得这一名额,自有人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百年来夹带、行贿、替考等舞弊手段层出不?穷。
待考生一应入场后,贡院落锁封闭。应考的举子皆是单人单间,相互间隔,生活起居皆在?这小小单间之中解决,不?得随意进出考场,其目的是为防止舞弊抄袭之事发?生。
会试第一场考的是经义?。经义?是为考察考生学识,考题通常出自四书五经,一般是不?会出太偏太古怪的题目的。
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就?比如说曾经有一年,会考经义?要求以“立鲤”为题,阐述其道?理?作?一文章。
这立鲤究竟是个什么意思?鲤鱼还能?立起来吗?立起来又跟四书五经能?扯上什么关系?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实际上“立鲤”二字出自《论?语.季氏》,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孔子有没?有给他开小灶。孔子的儿子孔鲤便答说父亲教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陈亢发?现?孔子这都是老师曾经教过他的,不?仅重温了从?前老师讲过的道?理?,还明白了老师是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没?有私心的君子。
倘若当时会考直接以“立礼”为题,也不?会有那么多考生因为难以破题而泪洒当场了,偏偏当年那位考官把“礼”改成了“鲤”,这可难煞众考生也。
赵锦繁翻了翻今年会试经义?的卷子,礼部出的考题中规中矩,倒没?有特别奇怪偏门的。
这样的卷子破题容易,但想要答得出彩就?难了。
会试第二场考诗赋,要求以“烹小鲜”为题作?诗一首,以“君子以厚德载物”为题作?赋一篇。
“烹小鲜”三字出自《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科考不?仅是考验考生学识和应变能?力,对考生的身?心也是一场极大的试炼。
闷在?一小隔间内,两场会试结束,已?有不?少考生因过度紧张难以继续,或是体力不?继被抬出贡院。
第三场会试考策论?,论?题为“浮费弥广”。
浮费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意为不?必要的开支。浮费弥广释义?为不?必要的开支越来越多,再深一层则是指国家?财政支出越来越多,支出范围越来越广,导致国库不?堪负重。
倘使这一问题不?设法解决,有碍民生,最终致使国力衰微。
这些年北狄屡犯大周,军饷支出数额庞大,加之天灾人祸,国库空虚已?久。
策论?卷要求考生结合大周如今面临之现?状,以“浮费弥广”为题,进行论?述,提出对策。
赵锦繁看着这论?题感叹——难,实在?难。
空谈大论?易,言之有物难。
三场会试结束,已?是数日之后,考生们从?贡院出来之时,活似脱了一层皮。
会考结束后次日,数十位主副考官齐聚翰林院开始阅卷。会考乃国之大事,众考官不?敢耽误,早朝过后匆匆赶往翰林院。
众人赶到之时,见赵锦繁端坐堂中正低头翻阅堆在?长桌上的考卷,皆是
一愣。本以为她?只是挂个名装装样子罢了,没?曾想她?还来真的。
翰林学士朱启小声问道?:“陛下这是要同我们一起阅卷?”
“这是自然,朕既为今科春闱主考,怎好无故缺席?”赵锦繁说得义?正严辞。
她?不?欲耽误时间,笑了声又道?,“诸位既然来了,那便开始吧。”
众臣面面相觑,虽知这位陛下深藏不?露心思不?简单,但会考阅卷不?同儿戏,从?前所有与这位陛下相关的传言里,都曾言说她?学识平平,文章写得错漏百出。
众人犹疑间,赵锦繁已?行动?了起来。
言怀真率先上前,走到她?身?边,道?:“臣帮您。”
话毕,与她?一同看起了卷。
赵锦繁道?了句:“多谢。”
随即又看了眼呆站在跟前的众臣,低头翻开一份经义?答卷,道?:“今科经义?试题为‘中立’,此言出自《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意指为人应有主见,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明辨是非,不偏不倚。这位考生阐述通顺,句式严谨,然破题有误,此卷不?可为上佳。”
众臣见她?思路清晰,话语详实不?虚,渐渐回过神来。
赵锦繁又指了指站在?身?旁不远处的两位翰林院官员道?:“陈显、刘琮你二人精通经义?,吩咐手下人从?破题入手,将破题有误的卷子先行剔除。”
被叫到的二位官员品阶不?高,少有面圣之时,没?想到赵锦繁不?仅清楚记得他二人的名字,连他们擅长什么都一清二楚,皆是一怔,反应过来后,立刻应道?:“是。”而后匆匆带着手下人行动?起来。
翰林院内,众考官埋首考卷中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