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说了好几遍了!”

颜惜宁这才放心下来,他笑着对严柯道:“走吧。”

严柯伸长了脖子看向锅内,只见将开未开的水中横着一张蒸架,蒸架上压着盘子。蒸架下方则浸着好几只鸭子,看到这个场面严柯已经开始期待了:“王妃在做盐水鸭吗?看着真好吃。”

颜惜宁乐道:“还没做好呢,希望味道能好吃。走吧,别让王爷等急了。”

等两人走出厨房后,颜惜宁好奇地问道:“对了,王爷唤我过去有什么事吗?”

严柯随意道:“哦,方才王郎中带着凉州工部、户部的官员来王府了。”

听到这个消息颜惜宁脚步有些迟疑:“什么情况?”

严柯方才听得一知半解,他说道:“好像是,昨日你同王郎中说了什么。王郎中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让户部和工部的官员都来听一听你的意见……吧?”

颜惜宁唇角抽抽:“啊,这……”难怪姬松昨天对他说会有机会,原来机会这就来了。只是机会来得太突然,他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准备。

等他到大殿门口探头一看时,他倒吸一口冷气:“好多人……”

只见大殿中有新上任的凉州刺史黄行简,有凉州的郡守、县令……他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官员坐了满殿,大殿最前方坐着姬松,见自己过来,姬松露出了一个神秘的微笑。

颜惜宁完全笑不出来,这架势让他想起了上辈子被领导架着给客户讲解方案的场面。一时间他头皮发麻,有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看到颜惜宁站在门口,王文越连忙迎了出来。对颜惜宁行了个礼后,王文越亢奋道:“昨日你同我说的退耕还林和改造荒漠化建议,今早我同工部户部的同僚商议了。大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怎么实施还得再商议。你能不能同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都到了这个地方,难道还能退?颜惜宁幽怨的瞅了王文越一眼:“小王同志,你怎么不给我提前报个信呢?”

王文越一脸懵逼:“什么通知?”他不知道啊。

颜惜宁叹了一口气,他脚步沉重地迈进了大殿。顶着凉州官员或探究或好奇的眼神,他向着大殿的前方慢吞吞走去。当他走到姬松身边时,姬松压低声音道:“阿宁不要紧张,昨天你怎么同王郎中说的,今日再同凉州的官员说一遍就行了。”

王文越只有一人,他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当凉州官场动了起来,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殿中坐着的都是做实事的官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凉州人。若是颜惜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真的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凉州,他们一定会鼓足干劲的。

颜惜宁更幽怨了,他压低声音道:“以后这种事,你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我也能准备。”

面对满堂官员,让他脱稿演讲已经很过分了。更过分的是,他压根儿就没准备稿子。

姬松笑容灿烂,他缓声道:“没事,现在准备也来得及。给你一盏茶的时间可以吗?”

颜惜宁唇角抽抽:“你当做盐水鸭呢?一盏茶就能准备好了吗?”不过聊胜于无,一盏茶就一盏茶吧,他可以好好回忆一下上辈子的一些知识。

姬松给了他一个信任的眼神:“阿宁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第一百零一章

大盘鸡

凉州东侧和南侧有山脉阻挡,比起附近的司州益州,凉州每年的降雨少得可怜。除去山峦外,可供耕种的土地只有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百姓们为了多种一些粮食,就将山林和草场开垦成耕地。然而开垦出来的耕地肥力不足,种过几茬庄稼后,收成少得可怜。

植被被砍伐,导致土地没办法蓄水。一场干旱,一阵风沙……山秃了,草场荒了。颜惜宁入凉州时看到的光秃秃的山峦,正是百姓们开垦山林后遗留下的荒山。

说实话,自从毕业后,颜惜宁就将他学到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幸好昨天和王文越讨论的时候,他回忆起来了一些。但是那些知识点太空泛,需要更加具体的论证。

方才姬松给了一盏茶的准备时间,颜惜宁趁机做了个逆向推理的草图。短短的一盏茶时间,他脑子动得飞快,拿出放假最后一天补作业的架势来,草图刷刷刷写了三张纸。

幸好凉州官员不是他的老师,他也不是那个三两下就能被唬住的学生了。在现代当了那么久的社畜,颜惜宁糊弄客户的能力还在。

为了让官员们直观看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颜惜宁搞了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他在木板上用黄土堆了两个小土坡,一边的小土坡上什么都没盖,另一边盖上了苔藓。喷壶一浇,没盖苔藓那一边的土坡稀里哗啦往下淌泥水。

见官员们的兴致被小实验带动了起来,颜惜宁便切入到了今天的主题中去了:凉州土地贫瘠,是因为水土流失了。而水土为什么会流失呢?是因为植被被砍伐了。

让官员们看到了植被的重要性后,他分析了凉州的现状,从而引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凉州如此荒僻。针对于这些情况,又有什么样的改善方法……

在昨天的基础上,颜惜宁增加了好几点增加产量、调动百姓积极性的办法。

在场的官员大部分是因为姬松的身份才来到王府的,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将颜惜宁的话放在心上。退耕还林?治理荒漠?还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不是在胡说八道自相矛盾吗?

然而随着颜惜宁慢慢分析讲解,在场官员们的表情变得严肃,眼中的光也渐渐的亮了。虽然王妃说的话乍一听像是天马行空,然而落实到具体环节竟然真的可行。

就拿退耕还林时会遇到的典型问题为例:若是百姓不愿意退耕还林怎么办。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没用的,百姓要活下去,少了田地他们要吃的要喝的,饭都吃不饱怎么配合官府?

针对这个问题,官员们商讨出了几个解决方法:朝廷出资奖励,若是种植一亩地卖出的粮食能值一贯钱,那朝廷一次给予三贯的奖励。同时朝廷鼓励百姓承包荒山,种植的苗木朝廷可以承担一半……在种种奖励和鼓励措施下,只要百姓们发觉退耕还林比种地更合算,他们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便是财政问题。管财政的官员听得热血沸腾,似乎下一刻凉州就能变成苏府那样的地方,然而摸了摸钱袋子之后,他们的脸都成苦瓜了。

凉州穷啊,虽然最近抄贪官得了不少银子,可是这点银子哪里经得起造?可耕种的土地少了,放养的牛羊也少了,更别说姬松还准备免了百姓们的大半赋税,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然而这个问题也在众人的商讨中得到了答案:退了的土地可以种上耐寒的经济树种,凉州盛产的核桃杏仁质量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