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2
里更粗糙一些。听“玩笑”话的人呢,心也要大一些。
这么一通讽刺的话下来,李翠芬半点没生气,甚至还隐隐有些得意。
我管你说我什么,只要不费我钱,那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的影响。你们越是爱说这些话,就代表着我过的越是比你们好。
李翠芬插腰冷笑:“你们天天说着这些,还不如多琢磨琢磨该怎么多种些菜去卖?”嚼舌根不赚钱,卖菜多少还能挣些钱。
“咋?你有门路呢?”
有人很快就能听出李翠芬的言外之意,于是纷纷把笑话放一旁,赶紧凑上前问她。
李翠芬也不瞒着,直说:“县城里要开一家菜市场,里头的摊位能买能租,你们要是有那意思就多留意留意。”
别看卖菜活小,其实也能赚钱。她这两年来几乎天天去县城,眼瞅着前几年还挑着扁担走上两三个小时山路来卖菜的小贩都在县城里买房定居了,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事情。
都是乡里乡亲,平常那种磕嘴碰牙的事儿也有。但是真没什么大矛盾,她也不是看不得别人富裕(当然,她自己要先富裕)。
李翠芬说的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于是有些人便有点儿意动。有些人呢?想想就又算了。
万一价格高怎么办?万一赔了怎么办?他们越想越害怕,干脆还是算了。
村里的徐队长听到这话,抽了抽旱烟,开始回家让儿子找机会买个摊位来。
他算是晓得了,想要发财就得跟着徐保国家的步子走。
没瞧他们三天两头的去公社里打电话呢,那都是在给徐川打的。徐川就是个钱篓子,跟着他准没错。
徐队长和儿子谈完后,就坐在家里的院子中继续抽旱烟。
他不单单是自家的大家长,还是整个队里的大队长。他得让家里过的好,更得让队里的队员过得好。
怎么好呢?
他们老坑村的位置离县城不是最近的,什么特别的特产也没有。
隔壁县城有苹果,隔壁市有瓷器。徐队长也不知是自己太笨了没想到点上,还是他们老坑村真就没什么特产。
总之,该靠什么来致富?
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就连公社里的主任甚至县里的县长都在整宿整宿地考虑着。
要说他当地非要扒拉出一个特产来,那也就只有茶叶,特别是老坑村的村外有株百年老茶树。
但是吧,他们先前并没有怎么发展茶业,这也就导致了他们这里茶山不多。大伙喝的都是野茶,什么品种茶他们听都没听说过。
更要命的是隔壁市已经有茶了,人家的茶还是声明远播的那种。
隔壁两个市,一个有茶一个有瓷器,倒是显得他们是格外的废物。
但他们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交通要比其他县市更加发达。不但有火车经过,更有好几条路通过他们的县。
县里的领导们打算从这方面下功夫,总之无论如何都得想条致富路出来。
老坑村的徐队长等不住,就在江玉兰一家就是冲冲的去公社里打电话之时,他也骑着自行车跟了上去。
“干啥呢?”徐保国不禁问。
徐队长:“找你家川子问个事。”
徐保国一家:……
徐川是在即将要去南边的前一天接到家里的电话的,当时他和宝珠以及闺女正在吃饭。
他们前两天就给徐云打了电话,说明要把闺女放在她家待一周的事。
徐云相当欢迎,直说放一个月也没事,当天就把家里的床给整了出来。
他们家只有两个房间,也不好让好好去跟四个男孩儿住一屋。
那怎么住?
就是把李姐夫赶到隔壁去和几个孩子住,她这个做姑姑的带着侄女一起睡。所以在隔壁整床,自然是给李卫军整床。
“妹妹要来了吗?”
“为啥啊,好好为啥来咱家?”
当时几个孩子七嘴八舌,等得知原来是舅舅舅妈要出门玩后,瞬间可怜起妹妹来。
太可怜了,爹妈出门不带她。
小龟和周越这种大孩子也就罢了,剩下两个小的可恨不得妹妹赶紧来,然后带着妹妹去楼下耍耍威风。
他们家不是和尚窝,也有妹妹的,还是特别特别好看的妹妹!
徐川接到电话,先是让闺女过去喊爷爷奶奶。江玉兰听得笑开了花,不停的哎哎应着,还说:“真乖,过几个月奶奶就去看好好。”
徐好好小姑娘有点委屈,撅着嘴巴刚想把爸妈抛下她的事儿说出口呢,就见爸爸在紧紧盯着她。
哼!敢做还不敢让人说!
江玉兰说完,就是徐保国说,连和小辈不善言辞的徐河与别扭的李翠芬都说了两句。
徐好好通信“任务”完成,这才重新回到桌上吃饭。
江玉兰又说了家里的一些情况,让徐川和程宝珠别总是给家里寄东西,说他们家里啥都有。
可她刚说完让两夫妻别往老家寄东西,话音一转又说让他们及时去邮局拿包裹,说是有家里寄来的一些干菇干笋,说吃不够就再打电话让他们寄。
两夫妻:……
大约说了十多分钟,他们终于说完了这些家长里短。
“川子,队长要跟你说话。”江玉兰说,然后把电话交给徐队长。
徐川一愣,队长找他干啥?
“还能干啥,你是村里最先走出去的,在首都闯下家业可比我们要出息得多。”队长说。
徐川赶紧道:“不不不,您这样讲我都不好意思了。”
徐队长嗐一声:“我说的是真心话,不是故意酸你的客套话,你不要拿外头的那套对我,往常咋样如今就咋样。”
徐川笑笑:“成成成,是我的错,您有啥事儿直说就成。”
“也没啥大事。”徐队长叹气,旁边的江玉兰心里嘀咕没啥大事你打啥电话,不是纯纯浪费钱吗?
徐队长接着道:“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觉得咱们村有什么好赚钱的营生没有?”
这种事,恐怕得问徐川这种生意人才靠谱。
徐川再次愣住:“咱们村?”
“对啊,你瞧瞧咱们村,总不能一个个的都靠去县城摆摊挣钱吧?总有人胆子没那么大,就想靠着地里产出挣钱,这部分人还不少,我是想着不能让他们掉队。”
“再说了,去县城卖菜摆摊挣钱,也只是挣些小钱,虽比在地里讨生活挣得多,可终究不太稳定。想要过上好生活,还得全村人共同拧在一起出力才行。”
“徐川你就说说,要是你还在村里,这时候会干些啥来赚钱?”
干些啥来赚钱?
这是个好问题。
不知怎么的,徐川忽然就想起了酒。他们村的气候条件,甚至种出来的米,其实都特别适合酿酒。
“酒?”
徐队长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