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0


体背后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断定了孩子的死因后,她先按照习惯先做了笔记——这些笔记日后会成为很多仵作的学习资料——再把女婴的内脏一一归位。

俊才姑娘回来时,猜到徐春生在整理尸体,双手合十转着圈地对着周围拜了拜,口中喃喃有声:“小孩啊小孩,冤有头债有主,你若有恨,就找你亲奶奶去。我们若不剖了你的身体,你娘就要含冤流放,你三个姐姐就要在后娘手里讨生活。我们就算不是你恩人,也绝对不是仇人……”之所以转着圈儿拜,是因为不知道女婴的婴灵到底停在了哪个方向。她没长阴阳眼,真的看不见!

徐春生将尸体整理好,还了女婴一份体面。见俊才姑娘又开始在那里转圈了,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俊才怎么就这么喜欢转圈呢?算了,尊重她。

小侯爷教过她,碰到她无法理解的事,不用求理解,尊重他人就好了。

徐春生尊重人的方式便是——

“你把手打开,像这样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头仰起来……喏,就这样。”徐春生向俊才姑娘演示说,“保持这个姿势再去转圈,不容易头晕,你试试看!”

俊才:“???”

我做什么要去转圈?不过,真的哎,保持这个姿势转圈真的不容易头晕!

我家大人奇奇怪怪的,但她是真厉害啊!俊才姑娘越发崇拜春生大人了。

第187章 番外四

杜明离京两年, 年中时回京述职。

他出身于平国公府,原本应该一辈子在新乐侯手下做事,但两三年前因前朝遗孽的事被新乐侯举荐给皇上, 开始跟着曹大人办差,后来正式有了官身。

东得省一行, 亏得杜明之前来过,大家办差时才没有被误导。

杜明办事极为仔细, 这是他最大的优点。要不然他当年也不会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被平国公选中, 成为了新乐侯手里的第一批人手。要知道父母为子计深远,平国公肯定经过多方挑选, 才选中了杜明。杜明是忠心的、谨慎的。

因着这份仔细, 哪怕前朝遗孽在东得省做了很多布置, 甚至连衙门里的档案都被动过手脚, 不知什么时候被污了一块, 杜明奉新乐侯之命头次来东得省时, 收集了很多人证、物证, 通过对比, 便迅速破掉了前朝遗孽的种种诡计。

如此,最大程度上地证明了沈昱身世清白, 还一个不漏地抓了那些遗孽。

根据他们的调查,基本上可以确定前朝血脉的最终继承者就是贾府里的那个小妾。那小妾身为妓子之女, 什么都不知道,打死她都想不到自己能和前朝皇室扯上关系。杜明心道, 就算她一无所知, 但命该如此, 只怕是活不成了。

万万没想到, 皇上竟然只是安排了一个上了年纪的、打算收手养老的女密探去那小妾身边监视着,却依旧让那小妾活着。因着二驸马和贾成天之间的恩怨,二驸马巴不得贾家血脉断绝,因此贾成天被下了绝育药。他都绝育了,那小妾一辈子圈死在内院,自然不可能有生养。前朝血脉至此也算是彻底断了。

杜明在心里暗自琢磨过这件事。他心道,小妾的生母被卖进妓/院,小妾自幼在妓/院长大,这看似是一件坏事,但小妾也因此能活命了;要是小妾的生母早早被前朝遗孽找到,她们这一支到最后肯定要被斩草除根,一个都活不成。

说不好小妾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归根究底依然是不幸的吧?

但皇上真是心胸博大啊!

杜明对当今圣上越发尊崇。

东得省的事情彻底了结后——沈昱那血缘上的舅舅一家也被救了回来,因为相父想要骗过其他人,就得把他们也当作前朝皇室的血脉,自然不能把他们全杀了,总要放在一个地方“荣养”起来——皇上决定要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

这个部门叫濯部。

别误会,不是那种监视百官、监视百姓,连他们在床帏之间的私语都知道的特务机构,而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查探各地民生民计具体情况的情报组织。

濯是洗涤、清洗的意思。在濯部任职的人又称青衣使。青衣使的职位并不高,但他们传递的消息能上达天听。初代青衣使都从曹大人手下的那些人中选取。那些人的身份原本都是隐秘的,成为青衣使后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身份。

杜明因为东得省那差事办得好,便也成为初代青衣使中的一员。

这两年,他跑了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深入到百姓中,看看当地的县学有没有积极展开“宣讲”活动,因为这是一件关系到启发民智的大事!一般来说,宣讲活动办得好的,当地的政治就还算清明,经济也都蓬勃向上。

因为一个廉政爱民的地方官,他是不怕民智被启发的。只有满脑肥肠的大贪官和啥也不懂的糊涂官,他们把当地民生搞得一塌糊涂,才不敢启发民智。

同理,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也不怕在军中展开忠君爱国教育。杜明不曾去过西北。但他知道肯定有同僚被派往边疆,考察军中忠君爱国教育的进展。

谁也不知道青衣使会以何种方式何种面目出现,连青衣使和青衣使之间都不能互通消息。若某个青衣使想消息作假,他就得把同僚全部收买了。而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再说,除了青衣使,各路商队等民间组织也能传递消息呢!

不说别人如何,反正杜明作为青衣使,办差时极为仔细。他每到一个地方还会找有经验的老农,问一问近几年的天气情况,降雨如何呢,天气有没有反常,牲畜们都安分吗,地里每年的出产总数差异大吗……并且全部记录下来。

去年的时候,他将某地气候反常的事上报给了朝廷。其实那时候,气候的反常才刚出一点苗头,那时还是春天呢,都没有播种,但不同村子里的好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这一年只怕庄稼要歉收,杜明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朝廷……

朝廷这边呢,皇上把这事拿到大朝上去讨论了,新乐侯虽然不知道上报这个消息的人是他的旧仆杜明,但还是力挺这位青衣使。按照新乐侯的说法,正所谓熟能生巧,老农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他们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地里的出息如何自然要听行家的话。行家说会歉收,那朝廷这边就一定要做好调度。

后来果然做了调度,粮食虽然歉收,但当地的民生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杜明这一次回京述职,肯定是要升职的!

他去往吏部的时候,路过一条繁荣的街市,看到有人在排队。那队伍别提有多长了,呈蛇形从街的那头盘到了这头,然后又绕弯,盘去了左边巷子里。

杜明觉得非常好奇,拉住一个人问:“老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