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宁作为同窗,不该在沈昱面前对着他的亲戚品头论足。若不是“沈昱”之前帮了他大忙,汤子宁一直铭记于心,肯定不敢这么贸然找上来。
沈昱的呼吸微微一滞。
要汤子宁说,真就是巧了,他外祖一家姓冯,是经商的,在京城中经营着一家大酒楼,卖得最好的三种酒都来自汾城,因此冯家常有商船来往于汾城和京城。商船不载客,但偶尔有学子进京赶考,算是卖这些学子一个人情吧,冯家会免费载他们。久而久之汾城那边的读书人都知道,进京可以坐冯家的船。
上月,有一秀才带着父母找上冯家的管事,说是想搭船进京。
管事只觉得奇怪呢。秀才又没有资格参加来年的春试,不留在原籍备考今秋的秋试,跑去京城做什么?但这疑问只是放在心里,肯定不会当面问出来。
每次运货时,船上都有一位主子跟船。
这回跟船的恰好是汤子宁的嫡亲表兄冯顺平。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哪怕在京城中见多了高官,冯顺平知道船上住了一位秀才后,还是去向秀才公问了好。却不想这秀才极为无礼,明明搭着冯家的船,却十分瞧不起冯家的样子。
冯顺平只当看不见秀才眼中的鄙夷,想着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京城,以后再不接触了,但每天还是安排一位小厮一日两餐外加一顿点心的给秀才送过去。
一日,送饭的小厮白着脸跑找冯顺平拿主意,他无意间听见秀才公和父母说,冯家安排的伙食太差,摆明是看不起他,等进京见到丞相,要冯家好看!
差吗?一日两餐都是白米饭,有鱼有菜还有汤。当然,考虑到船上补给困难,新鲜的菜放不住,行程后几日吃的多是一些腌菜。点心也是那种可以放得住的,虽然没有新鲜的好吃,但味道也好、卖相也好,都还拿得出手。差吗?
冯顺平只觉得无语。
因汤子宁十分崇拜沈昱,专门为沈昱成立了香莲社,冯顺平自然也跟着推崇沈昱。据他所知,丞相家里只有沈昱一位公子,这位沈姓的秀才就算真是丞相的亲戚,那也只是远亲。沈昱都没这么张扬,这些远亲倒是狗仗人势得很!
冯顺平安排了一个机灵的小厮去沈秀才屋外偷听。没几天就摸清楚了他的身份。这人原本该是沈昱的堂兄,他的父亲正是沈昱的大伯。但沈昱早就被过继了出去,从礼法上来说,这一家只能算沈昱远亲。但他们还妄想拿捏沈昱。
这样的亲戚明摆着是要给沈昱招祸的!
船一到京城,冯顺平立刻找机会亲自见了汤子宁。
汤子宁得了消息,又第一时间跑来找沈昱。他犹豫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了:“炎盛兄,我表兄虽然从商,却极为崇拜读书人,他是正经念过书的……”
见汤子宁犹犹豫豫地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说,沈昱心里就是一突。
汤子宁咬了咬牙:“这……若是我表兄弄错了,还请炎盛兄莫怪。”
沈昱忙道:“若不是真心待我,你定不会特意寻来与我说上这番话……我也不瞒你,我生而丧母后又丧父,幼时无人护持,差点因这家人饿死。所以这门亲戚,我是不认的。”这算是自揭家丑了,很有把汤子宁当自己人的意思。
汤子宁脸上的表情却不见轻松。
犹豫再犹豫,汤子宁的声音轻得已经快要听不见了:“我表兄说,这秀才腹内空空的样子,不像是有真才实学的,也不知道怎么就被他考上了秀才。”
只一瞬间,沈昱就激出一身冷汗。
他明白,汤子宁的意思是这里头很可能存在科场舞弊。
身为读书人,都知道科场舞弊意味着什么!若不是有一个救妹之恩顶在前头,汤子宁又确确实实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是万万不敢对沈昱说这话的。
沈昱缓缓地说:“我知道了。”
大恩不言谢,汤子宁这番真是救了沈家。
再或者说,这事往根源上倒一倒,小侯爷真是救了沈家啊!
第四十章
沈昱很快就见到了汤子宁的表兄冯顺平。
作为一个长袖善舞的生意人, 冯顺平在沈昱面前难得有一些紧张。他透露出了更多的细节。搭船的秀才名叫沈日耀,来自沈家庄。他的父亲叫沈土根。
从血缘关系来说,沈土根确实是沈昱的大伯, 沈日耀是他的堂兄。
当年沈丞相回老家时,沈土根一心想把自己的小儿子沈日耀过继给他, 为此不惜花钱买通了宗老。沈土根夫妻对沈日耀盲目自信,总觉得沈丞相只要看到了沈日耀, 就一定会非沈日耀不可, 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反过来求他家同意。
在乡下村子里, 偶尔会看到一些身着破烂僧袍或道袍的……乞丐。没错,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乞丐, 根本不是正经的和尚或道士。他们走进农家院子, 也不点明是乞讨来的, 而是察言观色地说上几句吉祥话, 假装自己是个有道行的, 以此要来一碗残羹剩饭, 他们也不嫌弃;能要得三五铜板, 那自然更好。
沈土根当年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乞丐。
那时, 沈日耀刚出生,代表家里有新生男丁的桃条弓箭还在墙上挂着, 乞丐一进院子,当然是贺主家添丁大喜了, 又赞这个孩子来日金榜题名、为官作宰。反正说吉祥话又没成本,只浪费一点口水而已, 自然什么好话都用上了。
沈土根夫妻却把这话当真了。
沈家有余钱。待沈日耀四五岁时, 他们就把他送去了学堂。其实沈日耀上头还有哥哥姐姐, 没有一个如他这样享福的。在学堂里, 沈日耀撞上了一个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对学生约束得严,在他手里待两年,资质再差也能学到一点东西。沈土根夫妻却因此觉得,他们小儿子果然天资聪颖,日后前途无量!
我儿才七岁!已经能把老师教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了!
得知沈丞相要过继,沈土根夫妻在族里看来看去,只觉得没有一个孩子能比得上他们小儿子。当时,其他族人中有不少也这么认为,毕竟能送孩子去学堂的人家到底是少,沈日耀上了三年私塾,看着确实和村里的淘小子不一样。
万万没想要,沈丞相一眼看中了沈昱。
怎么会是沈昱呢?这孩子瘦巴巴的瞧着不好养活,又克亲,绝对不是什么有福气的,怎么会是他呢?沈土根不敢怪丞相有眼无珠——但他心里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只觉得是沈昱花言巧语迷惑了丞相,抢走了他小儿子的机会。
在冯家船上,当沈土根夫妻提到沈昱时,一口一个“命硬的贱种”。
他们觉得一个命硬的贱种都能哄了老丞相这么多年,那他们的儿子年纪轻轻已经是秀才了——他们不知道沈昱不仅早就是秀才了,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