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
知道,即使是以前见过小满的大臣或者太监,也不敢把小满往柴冉身上套,可那是聪明人,万一遇到一个自做聪明的呢?
听到柴晏这样说,颜雪怀毫不怀疑,太子既然已经知道董小白土匪出身,又如何不会调查小满呢。
这种事,根本不用太子亲自吩咐,当柴浩第一次和小满董小白玩在一起之后,便会有人把他们的出身来历、祖宗八代,全都报去东宫。
柴浩的身份还特殊了,他不是普通的皇孙,他是皇长孙,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颜雪怀无法想像,柴浩那个熊孩子做了皇帝的样子,这已远远超出她这等小民的认知思维,她也懒得去想。
“可小满......”
颜雪怀想问,小满在被李绮娘收养之前的身世,那些人是怎么查的,又查到了什么?那么稀里糊涂的来历,太子难道不会起疑吗?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董万千的大嗓门打断了。
“你说什么?小白要来这里念书?和浩子?对了,浩子是你侄子,我的天呐,那他是谁?”
颜雪怀不可置信地看着董万千,大姐,后面的问题,不是应该是你在知晓柴晏的身份之后就该想到的吗?
原来你没想啊,你直到现在,才想起浩子的身份吗?
我墙都不扶,就服你!
柴晏显然也没有想到董万千会有此一问。
董大姑娘不是香菜的闺蜜吗?
她天天和香菜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她竟然不知道柴浩是谁?
“浩子是我的侄子,他是我父亲的嫡长孙,我大哥的嫡长子。”柴晏力求说得通俗易懂,他算是看出来了,董大姑娘不是凡人。
董万千终于反应过来了:“哦,我知道了,他是太子的儿子,咦,太子的儿子为啥取这么一个名字啊,叫什么不行,要叫耗子。对了,你们南方人是不是不把老鼠叫耗子啊?”
柴晏无语!
颜雪怀更无语!
董万千不是凡人,她是神,神经病的神!
与此同时,李食记里名叫鸿雁的雅间里,齐慰听李绮娘说起,小满已经改名叫李满,李绮娘还说,若是小满长大后想要认祖归宗,那她不会阻拦,到时再把名字改过来就是了。
齐慰想了想,对李绮娘说道:“有件事,事关小满,我想还是告诉你吧。”
李绮娘一怔,忙问:“什么事啊?”
齐慰缓缓说道:“距离平城一百余里有个叫槐树沟的村子,那村子里有一半的人姓付,还有一半姓董,大约三年前,有一对外地来的母子来到村里,买下了村里的一处宅子,那位母亲叫高王氏,孩子的小名叫小满。
村里人对外来的人很感兴趣,便找里正打听,没多久,便有闲话传出来,原来这位高王氏的丈夫是个行商,很多行商因为长年在外,便在外面再娶一房平妻,就是所谓的两头大,高王氏便是行商在外面另娶的平妻,而高行商家里并不知道这件事,因此,高行商死在外面,高王氏却不能带着儿子回归高家,只能卖掉房产,住到乡下,买些田地雇人去种,总好过在城里坐吃山空。”
第三一三章 守护
当年,高行商不但娶了高王氏这个平妻,还纳了一房小妾。高行商死后不久,高王氏的儿子也得急病死了,高王氏索性把小妾卖掉,将小妾的儿子养在膝下,这个儿子便是小满。
高王氏原本是想养儿防老,可这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高王氏丧父丧子,宗族不收,她越来越觉得不甘心,越来越觉得自己命苦,渐渐的,她便把所有的不如意全部归罪于小满,认定小满克死了父亲和哥哥,还会克死她这个母亲。
村里时常听到高王氏打骂孩子的声音,但高家是外来户,村里人和他们几乎没有往来,更不会去管闲事。
没人知道小满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只是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家便不再有打骂孩子的声音了。
没过多久,便发生了一件事。
槐树沟属于吕河县,距离槐树沟五十余里便是吕河营,当年卫明的侄儿卫葆便是吕河营千户营里的一名百户。
当时吕河营千户营上报的募兵费用是每人八两银子,卫葆为了贪下这笔银子,胆大包天,直接抢人,强拉壮丁。
一来二去,遇到硬茬子,便激起了民愤。
有几个年青后生一起出行,被卫葆的人强拉壮丁,其中一个趁人不备逃脱,跑回村子一说,村里人便急了。
方圆百里的各个村子,相互之后都有关系,若是细论,还都是亲戚关系。
因此,外甥到舅舅家报信,侄子跑去告诉了姑姑家的表哥们,不到半日,竟然汇集了几百名青壮,与卫葆带的兵士发生了械斗。
双方皆有死伤,事情发生之后,吕河营千户左尚文想把事情压下去,但吕河知县宁华却是一道折子递了上去。
折子转到齐慰这里,齐慰亲自去了吕河营,处置了卫葆,因此卫葆才会滞留平城养伤,又被人利用,跑到会昌街调戏良家女子。
“槐树沟也有人参与械斗,我到吕河营的时候,其实还是晚了一步,卫葆疯狂报复,伤了不少人,槐树沟也未能幸免,有户姓董的人家,他家的女婿便是当日逃回来的那个村民,他家虽然没有住在槐树沟,但也来过槐树沟报信,槐树沟有一半是姓董的,可想而知,当时董家一大半的男丁全都参与了械斗。
卫葆派去的人,先是烧了那个村民的家,又到槐树沟,把这个村民的岳家也一把火烧了。
同时被烧的,不仅这一家,还有邻居七八户,其中便有高家。
高家那时只有高王氏一个人,根本没有跑出来,和很多村民一样被活活烧死了。
那之后,虽然卫葆受到严惩,但是槐树沟的人也不敢再在村里住下去了。
当时有很多百姓在逃难,槐树沟的人便也加入了逃难大军,原本有一百余户的村子,后来只余下三十几户人家。
即使如此,卫明组建内操军时,槐树沟也未能幸免,听说要抓男丁当太监,槐树沟仅余的这些人家,连夜将男丁送走,这一走便不敢回来,在外面落脚之后,又悄悄接了老婆孩子也离开了。
待到政权交替、时局稳定之后,吕河县知县宁华挨个村子登记人丁数量时,槐树沟只余下九户人家,这九户全部都是老弱病残想逃也逃不掉的。
而那些逃走的村民,要么死于乱世,要么便像温绣女婿一家那样,在异地他乡住了下来。
后来朝廷让各地安置流民,槐树沟接纳了五十余户流民,如今的槐树沟,都是新搬来的。
李绮娘的眼圈早就红了:“槐树沟是不是很偏僻?离平城那么远,小满一个孩子,兵荒马乱的,他吃了多少苦,才到了平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