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
王府不少家将,就连怀安郡王也受了伤,羽林军也折损了很多人。
但是羽林军不敢动福王,福王提出要面见皇帝时,双方一度僵持。
福王在平城经营多年,何况现在的行宫就是他的王府,之前行宫里的消息送不出来,可是现在,他已经站在了行宫的大门里面了,他留在行宫里的那些暗线,便开始动了。
这些暗线当中,便有羽林军的两名百户。
早在旧京的时候,这两名百户就是福王一手送进羽林军的,后来他们又从旧京来到新京,就连卫明也没有想到,从旧京过来的这些人里,居然会有福王的人。
若是卫明能未卜先知,一定不会让这两人留在行宫。
可是现在他知道得太晚了,这两名羽林军的百户,在双方俱是大伤元气之后,带领他们的手下反戈了!
已经为数不多的羽林军,彻底败了!
这里原本就是福王的家,又有福王的内线,有人带领福王父子找到了软禁胡太后和小皇帝的院子。
胡太后已经疯了,可是她还是一眼便认出了福王,她吓得想要藏起来:“我没杀柴冉,我没杀他,他是真的,他是真的!”
福王看着这个疯妇,冷冷一笑。
有人把一个孩子拖到他的面头,怀安郡王紧张地问道:“父亲,这孩子是真的吗?”
怀安郡王是见过小皇帝柴冉的,可是现在他看着面前的孩子,却无法分辨真假。
很像,可又不像。
福王只看一眼,便大声喝斥:“谁让你假冒天子的?”
那孩子吓得面如土色,嗑嗑巴巴地说道:“是,是,是彭城伯。”
彭城伯一家早就死了,这个回答当然不能令福王满意。
“大胆小儿休得胡言,你以为你这样说,本王就信了?卫公公亲眼见过你,难道他会认不出你是假的?”
这个孩子自幼在戏班子里长大,学的便是戏里戏外的摸爬滚打,小小年纪,已
惯会察言观色。
福王的话一出口,孩子便知道自己要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保下性命。
“是卫公公逼我的,他说如果我不听话,他就把我爹娘的尸骨挖出来喂狗,王爷救我,王爷救我!”
福王冷笑,大手一挥:“卫明恶宦,弑君辱后,祸国殃民,其罪当诛!”
第二四三章 勤王
齐家军一路打到行宫时,卫明已经被控制住,胡太后和“小皇帝”也已经被福王父子解救出来。
福王以皇室贵胄的身份主持大局,面对齐家军的几位将领,福王面色阴沉,问道:“怎么不见定国公?”
魏明政上前一步:“回禀王爷,国公爷并未与大军同行。”
福王眯起眼睛,白胖的脸上多了一抹愠色:“定国公未与你们同行,莫非他没有进城,还是你们并不知道他在何处?”
自从齐慰离开觉明庵,福王便命人悄悄寻找齐慰的下落,可是一直没有悄息。
但是有一点是福王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齐慰没有离开新京。
因此,当他得知齐家军进城的消息,便猜到十有八、九,齐家军是擅自行动。
其实,即使齐慰亲自带领齐家军进城,也同样是擅自行动。
没有圣旨,齐家军不得入城!
魏明政等人,听到福王这样问,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魏明政出身勋贵之家,祖上曾随太祖皇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魏家曾经两次尚主,太祖皇帝的胞妹宝昌大长公主、太宗皇帝的女儿长乐大长公主,如今的魏家嫡房,便是这两位公主的血脉。
若以亲戚来论,福王还是魏明政的表舅舅。
魏明政随齐慰来到新京之后,福王还让儿子们给魏明政下过帖子。
但是此刻,这里没有舅舅和外甥。
魏明政见福王面色不善,猜到福王是要把无旨进京的罪名安到他们身上。
齐慰的手书就在魏明政身上,但是这一刻,魏明政却不想拿出来。
拿出手书,罪名便是齐慰的。
不拿出来,就是他们这几个将官自做主张,与国公爷没有关系。
魏明政朗声说道:“王爷深夜进宫,可有陛下或太皇太后的旨意?”
当然没有,如果有旨,那就不是逼宫了。
福王脸色阴沉:“卫阉欺君罔上,本王进宫勤王,有何不可?“
魏明政一笑:“末将率军进京,同样是伐奸勤王。”
福王平日里的和蔼可亲,此刻荡然无存,他指着魏明政几人,喝道:“即使尔等是来勤王,那也须退出行宫百步之外,立刻撤兵!”
魏明政环视站在福王身后的羽林军:“我等撤出行宫百步之外,福王爷是不是也和我等一起退?”
第二四四章 玉犬
当年福王离开旧京北上就藩时,裕王就和柴晏差不多的年纪。
裕王柴冀的母亲出自中原孟氏。世家出身的女子知书识礼,恪守本份,可在皇帝眼中却难免觉得古板乏味,孟淑妃虽然位列四妃,又诞下皇长子,可却不得圣宠。
也正是因此,年少时的裕王沉静内敛,少年老成,无论对谁皆是温文尔雅,谦和有礼,孟淑妃更是求了孟家帮忙,请了隐居的当世大儒苏文渊来教导他,正是因为苏文渊的关系,令高宗对这个皇长子的态度也大有改观,让他先后在两三个衙门里观政历练。
因此,至今为止,很多老臣都认为,如果高宗没在晚年得了幼子,这大魏朝的皇位十有八、九便是柴冀的。
即便如此,高宗对待柴冀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大魏对于宗室的爵位有递减的规矩,就如福王的封号,也仅为一代,他的嫡长子只能封郡王,其他几个儿子则要等着皇帝的恩封。
而高宗临终之时,却留有遗命,给了柴冀世袭罔替的封号,虽然这是借新帝之口施恩于柴冀,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高宗一早做出的决定,不过就是要让柴冀感念新帝之恩,一不反,二不争,三不落井下石。
柴冀也的确不反不争不落井下石,无论是对六岁的柴昱还是四岁的柴奂,柴冀俯首称臣,安守一隅,远离朝堂。
福王在心里冷笑,柴冀忍耐了两任小皇帝,到了第三任,八岁的柴冉登基时,柴冀终于不想忍了,他养精蓄锐,蛰伏已久,昔日沉默内敛的皇子一飞冲天,与自己的侄子争夺天下。
福王呼出一口浊气,胸口却依然郁结。
他打量着眼前的柴晏,少年正值最意气风发的年纪,神采飞扬,倨傲狂妄。
柴冀娶的亦是出自中原名门的江氏,据说江氏写的一笔好字,在闺阁之中颇有名气,当年孟淑妃千挑万选,才为儿子娶了江氏为妃。
所谓好妻旺三代,现在看来,江氏果然很会教导子女,就看柴冀的这个幼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