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发”,然后被她挨个揍了回去。
现在三年过去,头发已经长回来,但当时那种被议论的感觉还萦绕在她脑海里。
这个书里的女主角,又是为什么要割发?
姜三娘挪动到书摊前,翻了几页书亭老板用作展示的本子,看到女主角的名字叫“柳玉钗”。
啊……她听过的。上个月慈济堂里戏班子来唱的《真假千金》,里面的那个仙子就叫这个。但是当时的戏里,这个真千金并非是短发。
而且这些字,她几乎都能看懂,也能理解意思。真神奇,她在书院里总是学得最慢的那一个,入学太晚,很多东西都听得云山雾绕,也因此更讨厌听课,年纪不大就出来找活计。
她从来没有喜欢过读书。但是……
姜三娘看了看售价,意外地发现不算太高,但对于她来说还是有点贵价。她握紧了袖子里的荷包,心里挣扎了半晌,往后走排在了那对母女后面。
这一排就是半个时辰
队伍缓慢挪动,姜三娘忽然有点后悔,可又舍不得走。终于到她,书亭主惯例问:“你要什么?”
姜三娘横下心,指向那本《千金登仙》,再点了点自己的喉咙,比了个手势,从荷包里数出钱来。
书亭主愣了一下,很快把书递给她,心里不由闪过一句话:这么玉雪可爱的小姑娘,竟是个哑巴……
——这就是姜三娘时常被各个店主拒绝的另一个原因了。
本来看她生得好看,做个小二之类的也不错,但不会说话,就只能打扫卫生,做做苦工了。
而姜三娘不喜欢读书上学,很难说是不是也有哑巴的因素。
虽然事实上,修炼的文字并不拘泥于形式,但民间会有一种说法,觉得哑、瞎、聋等是天生不被仓颉神和文仙亲近的证明,要不然怎么会比旁人少几种接触文字的办法呢?
连那个鸨母都懒得教她写字,明明她为了让其他姑娘“卖的高价一点”,会教导一些诗书的。
堂主三番五次劝她好好念书,姜三娘每次都充耳不闻,好像这样就可以说自己只是“不喜欢”,而非“不配学”。
姜三娘抱着书跑开,心跳得咚咚响。她拆开了腰封,夹页里一张金色描边的绣像掉了出来。
——那短发的仙裙少女望着她,身后是金色云海,眼中是无边剑意。
姜三娘摸了摸墨字,心神有些恍然。
这么漂亮的书,是她的了。她买的第一本书,花了她好多钱啊……
翡不琢。姜三娘在心里恶狠狠地想,如果不好看,以后就讨厌这个文修!
皖州绩溪,银杏楼。
“道友,你的金纸是哪个角色?”
“我是柳妹!哈哈哈哈,我一次就买到了!”
“可恨,我已经有三张金纸都是剑客少年了……”
“我想集齐十二张金绣像,有没有道友愿意交换的?出价我来买也行!”
银杏楼的都是资深书友兼不差钱的豪客,他们在发现了金纸之后,立刻就兴奋起来,有不少人都立志要凑齐十二张。只可惜,现在有钱也没用,因为皖州许多书亭都已经卖脱销了。
沈瑜下手快,一次性就买了三十本,幸运地凑齐了。金光闪闪的一排摆出来,分外壮观。他自豪地扇着扇子:“不瞒你说,其实我还有两张柳妹!”
而后便享受地沐浴着众人艳羡的视线。
沈若伊今日休沐,出了家门便直奔银杏楼:“哥!书买了吗?”
沈瑜把书推给她,沈若伊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连封皮都没来得及仔细看。她对正文了若指掌,直奔外传。
三章外传,第一章就是正文结束的十几年之后了。
开篇,剑阁的一群弟子们上课传纸条被抓包后,在静室里罚抄。他们抄着典籍,讨论起书里的“玉上神”来。
“修界百年无人飞升,你们说玉上神在天上会不会无聊孤寂呀?”
“夫子说不能议论玉上神,她都能听到。”
“我听说,青环剑尊和玉上神曾经是姐妹呢!……但是我问父母,他们都不准我提这件事。”
一上来,沈若伊便发现外传笔调要比正文欢快许多,有一种“回首来看往事轻松”的感觉。
剑阁弟子们的对话简直能让她联想到自己在书院的日常,恍惚间,好像那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一般。
“不是说玉上神无所不能吗?能不能给我把这道题做了……”
“你想得美!你怎么不求玉上神给我们把书也抄了?”
“抄自己的‘历史’吗?哈哈哈。玉上神那么优秀,肯定没被罚过。”
当年的少女,如今已是课本上的英杰人物。
沈若伊看得可乐,心想,柳玉钗也不是没被罚抄过书,你们把上神想得太不食人间烟火了。
她不由得有种优越和满足感:看,我比你们了解柳妹!
少年少女们偷偷非议上神,书抄了一半,又纷纷去看蚂蚁搬家了。但回来时,却忽然震惊地发现自己的书真的被抄完了,那道题旁边也写了解答过程!
沈若伊眼睛一亮,柳妹是下凡了吗?翡不琢用先生这种方式切入,太有趣了!
伴随着年轻人们的惊呼,外头的剑阁长老也从灵器中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柳玉钗回人间了!
这是她飞升以来第一次回人间,顿时半个修界都被惊动了。
翡不琢的视角便回到了已经成为玉上神的柳玉钗身上。沈若伊先前看他人的角度,多少也觉得柳妹现在“不一样”了,但现在写柳玉钗的心理活动,她便又开心起来:不管如何,柳妹还是那个她,一直不曾变过!
剑阁举办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柳玉钗身形显现,朝曾经的师尊神女行了一礼。柳青环并没有出现,似乎是下山处理案件去了。
被问及仙界如何,柳玉钗便微笑着比了个静默的手势:仙凡之别,不可言说。而后道:“此次,我只是回故乡看看。”
柳玉钗只是随性而为,但她一句讲解一句指点,就被修士们奉为金科玉律。她如轻风,来去自如,可在旁人眼中已是高不可攀的上神。
她解答一番疑难,便告别了师门。接下来都是日常化的段落,但沈若伊看得津津有味。
只见柳玉钗一时兴起,化作小修士跟在了那群开头被罚抄的弟子后头,看着他们解决一起小案件,一路下山去。
经由弟子们的碎碎念,一些正文里角色的结局也被穿插描写了进来,曾经的大热配角、柳玉钗的同窗们、各个门派的师长们……他们中有的已成眷属,有的则成了一方豪杰。
弟子们还路过了柳氏门前。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沈若伊承认自己就是很俗气,她想看柳氏落魄!
果不其然,柳氏门楣已衰,柳青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