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就是胤禧的身份着实是太过特殊了,母家也太过强势了。
康熙闭了闭眼,佟家能再接着胤禧出一任皇帝,但大清江山的下一任皇帝不能由佟家所出了。
不光如此,从胤禧这一辈开始,佟家不得再与皇室结亲。
……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太子二立二废,储君之位空悬。
皇上诸子正式争位。
胤禧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在诸事上积极争取,政事上与几个阿哥争锋相斗,问的就是太子之位暂缺,作为嫡子没有野心,怕是连皇阿玛的儿子都别当了。
与其处境截然相反的是他皇额娘,魏婧薇在后宫之事上事事顺心,后宫妃子的脾性越来越好了,都不用她说道几句,有什么好东西立马送过来,宜妃成为簇拥她的第一人,鞍前马后的,魏婧薇还以为自己是干了什么大事呢。
老实说,前朝斗得再厉害都波及不到她掌管的后宫,鉴于她在诸位皇子小的时候尽责尽职,面上功夫到位,还在几年前向皇上提议将后宫生养过阿哥公主的妃子往上提一提等级,觉禅常在、戴佳庶妃等人各自升了贵人位,以及章佳贵人、万琉哈贵人都提拔到嫔位。
那些没有养在生母膝下的阿哥都对她有一种对长辈的仰慕之情,就算与胤禧斗得厉害,都不会影响隔段时间进宫给她请安一事,皇上那边也是如此。
估计在他眼里,她还是当初那个表妹吧,也不完全对,估计还有一种夫妻相伴情谊。
这结果挺不错的,至少没枉费自己这么多年的处处谨慎。
第38章
康熙五十六年,储位之争告一段落,康熙帝观察胤禧好些年,终于确定胤禧为自己之后的大清继承人,于年底时正式昭告天下立嫡次子纯亲王胤禧为太子。
在那之后,帝王心术倾囊相授。
前朝之事安稳下来,魏婧薇将后宫之事慢慢交由太子妃处置,自己则是偶尔约起几个妃嫔一同看戏,或者是同女儿外孙女一块回忆往事。
胤禧子嗣多,她对那些孙子孙女的感情不深,唯一一个有印象的只是胤禧的嫡长子弘星,娶了伊尔根觉罗氏作嫡妻,剩下的孙子孙女着实是只在给她请安时出现过机会,都当作是过眼云烟。
但女儿亲生的子嗣就不一样了,唯一的女儿底下只生养了两个孩子,一个外孙子已经在朝廷被皇上提拔为御前侍卫,只待日后被新皇重用,至于外孙女,由于眉眼间像极了孝康章皇后,皇上极为喜爱这个外孙女,在外人看来得宠极了。
当然,魏婧薇同女儿外孙女亲近并非是这个缘故,只是纯粹喜欢同女儿她们相处的时光罢了。以前她总是担心胤禧能不能坐上储君之位,为此大部分心思都花费在胤禧身上,对女儿亏欠许多,现在能弥补回来不算遗憾了。
如今胤禧的太子之位既定,之后的事她是再也不用理会了,只想着同女儿多说说话,况且有她的重视在,以及女儿与胤禧同为龙凤胎的身份,爱兰珠在后宫的地位只会直线上升,她不担心女儿以后会受了委屈。
几个月后,承乾宫宫外有人求见,听清来人是谁,魏婧薇拒绝了。
她与乌雅氏着实是没什么话可说的,乌雅氏这些年怀了又流,身子骨早已熬坏,唯一一个平安长大的七公主却是个只亲近惠妃的,现在更是嫁到科尔沁,回京的机会渺茫。
当初原主的执念早就消除了,她现在把乌雅氏留下来没什么用,说是看好戏吧,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欺负弱小,说是主仆情深吧,未免有些可笑了,干脆让乌雅氏回了延禧宫,自生自灭吧。
很多事情其实没必要的。
殿门外,乌雅常在听到皇后拒了她进宫觐见的请求,莫名心里一阵空虚和悔恨。
在宫里生活这么多年,当初她执念当妃子不是个好去处,硬是把自己的“青云路”给弄没了,后来清醒过来后,她又贪恋宫里妃子得到的荣华富贵,便狠下心来爬了惠妃的床,可惠妃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得宠庇护她生下孩子呢。
与其如此,她还不如一直留在当时还是佟贵妃的皇后身边,至少凭借她能生养的好身子,在加上佟贵妃的庇护,平安生下几个阿哥公主,当上主子娘娘完全不是问题。
回想起往事,乌雅氏总有一种她不应该是今天这个处境的模样,而是应该压过皇后的风头,成为皇上最为宠爱的妃子才对。
可往事又怎能说的清楚,乌雅氏想的无非是一种执念,但这种执念放在魏婧薇身上显然是不起效果了,就算乌雅氏今儿不知哪儿来的心思想要求见皇后娘娘,这人都进不来承乾宫,只能灰溜溜回去,终此一生留在在延禧宫的偏殿,不会被史书详细记载,也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评判原主了。
至此之后,魏婧薇再也没有留意乌雅氏的动静,陪伴康熙帝走完了最后一段时间的人生路——康熙帝有三个皇后,她终是成了陪伴他最久的皇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康熙帝驾崩,太子胤禧继位。
新帝于次年改年号为元启元年。
年初时就正式下达圣旨——
尊先帝皇后佟佳氏为母后皇太后,先帝嫡女固伦纯恪公主为固伦纯恪长公主。
封太子妃富察氏为皇后,侧妃郭络罗氏为贵妃,侧妃乌拉那拉氏为贵妃,侧妃李佳氏为妃,剩下封嫔的皆是已经生养过阿哥公主的格格或是庶妃,再不济就是资历较浅的格格封了贵人、常在位。
封为太后后,魏婧薇也不住在承乾宫了,直接到了慈宁宫住下,至于空下来的承乾宫,没有一个妃嫔有胆子选这个位置,毕竟是太后以皇后身份住下几十年的宫殿,早就被宫里人认为是正宫娘娘的中宫之所了。
再加上坤宁宫在顺治十二年后成了专门的祭祀场地,皇后选东西十二宫哪个宫殿住下都可以,富察氏便顺其自然选中承乾宫作为以后的皇后居所。
新帝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留下来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处置,人手安排免不了不到位,好在夺嫡斗争时几个阿哥没斗得你死我活、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间还有回旋之地,更主要的是先帝把储君的人选定下来已好些年了,想要借此兴风作浪的人也折腾不起来。
这些阿哥本身能耐不错,胤禧又一一其封为亲王、郡王位以示新帝恩典——六阿哥允禩(为避新帝名讳,先帝阿哥名字中的胤字均改为允字)封为廉亲王、八阿哥允禟封为和郡王、九阿哥允俄封为敦亲王、十阿哥允祹封为履郡王,十一阿哥允祥封为怡郡王。
封完爵位后皇帝就直接把这些兄弟派去搞差事了,直把几个先帝阿哥弄成一副悲催脸,好几次背地里嫌皇上派的差事太过繁重,长期下来,对皇位的觊觎之心是半点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