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意思,轻咳了一声说:“婆婆说的对,好死不如赖活着。”

赵婆婆拍拍他的胳膊,“这才对嘛!好好过日子,来年添个孩子,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生孩子这件事陆遥没放在心上,因为在他心里自己还是男人,男人怎么可能会生出孩子呢?别太荒谬了……

“婆婆,家里就你一个人吗?”

“老头子也去服徭役了,跟大川他们一起走的,还有一个丫头早嫁人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次。早些年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逃荒时死在了路上,小儿子前几年得了病也没了。”

提起过世的两个儿子,赵婆婆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伤感,可能眼泪都流干了。

算起来她今年才四十五岁,搁在现代正值壮年,但这封建落后的社会,她已经头发花白,满脸沟壑,苦难具象化的刻在了她的脸上。

“你们是从哪过来的?”

许是很久没人跟她聊天,赵婆婆显得格外健谈,“我和大川的父母都是从青州迁过来的,前些年不太平,敬王作乱死了许多人,北印、平州、山阳都绝了户,刚好那几年青州糟了灾,老百姓们便自发的向别地迁移。”

“当初我们赵家村整整三百多口人一起出来的,结果半路遇上山洪把人都冲散了,我大儿子就是那时候没的。”

“后来就到了这里,这边虽然比南地边苦寒了些,但好歹能活命,大伙也就扎下了根。”

陆遥听得心有戚戚,在这个人如草芥的朝代里,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的活着,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陶釜冒出热气,里面的粟米粥熟了。

“你们要是饿就回家拿碗去。”陆遥转头对外面的小孩说。

躲在门口的赵小年和赵小豆一愣,“姐,他是在跟咱们说话吗?”

“应该是。”

两人肚子颇有默契的叫了一声,扬起脚就往家跑,不一会捧着大碗回来。

陆遥挑干的给两个孩子盛满,锅里剩下的都是他的,三人围着灶台滋溜滋溜的喝着粥。

赵小年和赵小豆一边吃一边拿眼偷瞄他,见陆遥像正常人一样吃饭,心里松了口气,鬼应该不会吃饭,看来新嫂子真没死。

陆遥心里偷着乐,这俩孩子真是把心思挂在脸上,不过马上就笑不出来了,家里的锅还漏着呢,明日怎么做饭?总不能天天用别人家的吧。

“婆婆,哪里有卖陶釜的?”

“镇上就有卖的,大的五钱小的三钱,你想要添置新釜吗?”

“实不相瞒,刚才我不小心把家里的釜烧漏了。”

“釜漏了?!”赵小年和赵小豆震惊的喊出来。

陆遥脸腾的烧起来。

赵婆婆也颇为无语,一个釜可不便宜,老百姓没有别的营生,光靠地里那点出息,一年也剩不下几百文。这小夫郎刚嫁过来第一天就把釜烧破了,想来不是个贤惠的。

吃完饭陆遥把赵婆婆的釜刷洗干净,拿着碗回了家。

赵小年和赵小豆先他一步回来的,两个孩子围着灶台往里看,釜上果真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窟窿。

赵小豆愁的两条倒八字眉毛挂在脸上,“姐,这可咋办呐,咱们以后用什么做饭。”

“我也不知道,等大兄回来再说吧。”

陆遥进屋就看见两个孩子正在发愁,不好意思的说:“明日我去买一个新釜回来。”

“你有钱吗?”赵小年问。

陆遥摇摇头,他没有但他娘家有,要不明天回家借点试试?

一顿饭让两个孩子对他的态度稍稍有些转变,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惧怕。

晚上睡觉时,赵小年拉着弟弟去赵婆婆家睡,生怕再撞见一次上吊。陆遥没勉强,毕竟他也不太习惯跟陌生人睡在一起。

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盖着同样硬邦邦的被子,陆遥以为自己睡不着,结果头沾枕头没一会就睡熟了。

他做了个梦,梦里回到了前世,看见自己躺在马路上,鲜血把身上的衣服染成红褐色。

周围有人在呼救,有人在看热闹,还有人拿起手机拍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

很快救护车来了,他被几个医生抬上车。

陆遥紧跟着急救车来到了医院,在医院里他看见匆忙赶来的几个姐姐。

大姐双眼红肿,显然来的路上就已经哭过一次,二姐和三姐拉着手,满脸担忧的等在手术室外。

几个小时后,医生从手术室出来,疲惫的对她们摇了摇头。

陆遥早知道这个结果,但还是说不出的难受,自己短暂的人生结束了……

大姐眼皮一翻晕倒在地,其他人哭喊着扶住她,陆遥伸出手想扶起大姐,可手从她身上穿了过去。

从记事起,大姐就是他最亲近的人。

父母四十多岁生的陆遥,那会大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突如其来的小弟弟打乱了她的人生,她不得的不尽起长姐的义务帮着父母带孩子。

比起年迈的父母,大姐更像是他的母亲,照顾他,管束他,以至于三十多岁才结婚生子。

自己这一死,大姐不知道有多难过,陆遥泣不成声。

哭着哭着,眼前越来越模糊,画面一转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一个身穿石青色长衫的男子,背对着朗诵一篇古文,摇头晃脑声音时高时低,之乎者也吵的他烦躁不堪。

等了半晌那人终于读完书,缓缓的转过身。只见此人圆脸龅牙,一张嘴占了小半张脸,他笑着说:“阿遥,等我考中举人就来娶你。”说完撅起大厚嘴唇要亲他一口。

吓得陆遥大喊一声从梦里惊醒,天光透过窗缝照进屋里,看着灰突突房屋,半晌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穿越了。

第3章

酷暑难耐,白花花的日头挂在当空,照的人睁不开眼。

一群打着赤膊的汉子正在路边挖沟渠,这些人大部分是附近的村民服徭役,也有少一部分人是驱赶到这边的流民。他们每日寅时开始劳作,中午休息一个时辰,下午干到申时才能歇息。

这还是赶上好时候了,新帝仁爱不但供给他们一日三餐,还有十文钱可以拿,虽然钱不多但好歹也是点进项。

听老人讲,前朝服徭役不光没钱拿,连干粮都得自己准备,没吃的就等着饿死吧,反正官府才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

挖渠用的工具也是官府发的,这些工具不能用坏,每日散工还要交还回去,等翌日早上再统一分发给大家。

“铛铛铛!”一阵铜锣声响起,大伙纷纷撂下工具往附近的老槐树下跑,这是到了放饭的时间。

“大川啊,你怎么不去打饭,不饿啊?”说话的人叫赵光,是对门赵婆婆的丈夫。

“大伯你先去吃吧,我一会再吃。”

“那你可快点,晚了就被人抢没了。”赵光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