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4


都替她们立了女户,要如何过日子,她们自己能决定。”

“上天有好生之德,先皇也心疼跟过她的女人,不忍心看她们常伴青灯过一生。”

“都是些小姑娘,后半辈子还长着呢,所以先皇早有这样的遗命。”

“宁愿自己受非议,也要让她们好过一些。”

“你们闹得这么欢……莫非有什么想法?”

闹腾的官员:“……”

遗命,什么遗命?

先皇的遗命是不是太多了?怎么总在关键得时刻冒出来?

可冠上这样的名头,他们还能怎么反驳?

没听到先皇的遗命是他们的事,太皇太后说了有,谁有证据说没有?

不过是群大臣,先皇有什么遗命难道全跟大臣说?

而且,先皇死之前确实还拖了很长时间,能交代的事情可多了。

一群大臣虎头蛇尾的,太皇太后一开口就不敢闹了。

没理由啊!

难不成他们敢说对先皇嫔妃有什么想法?

就算心里真的想,嘴也不敢嗨。

在太皇太后一脸关你们屁事儿的神色中,这事儿彻底瘪了。

拥有了女户的嫔妃,也不一定非要回家的,只不过大多没有勇气独居,都会选择回家。

虽然只在善尼寺住了一个多月,可那种彷徨和清苦孤寂能够被铭记一辈子。

她们再也不要回去,无论是回家,还是独居,一个个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得很。

这件事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八卦中。

毕竟善尼寺离得远,也不允许外人踏足,里面住的人跟大家的关系也不大。

反倒是朝廷频频大动作,关系着很多人的利益,所有人都不愿意忽略。

这事儿,还得从二月二,新帝登基后说起。

借着新帝登基,柳芸虽然没有搞什么大赦天下的事情,却放开了很多垄断的生意。

比如笔墨纸砚,盐,油等等。

第841章 难道他们中有奸细

之前只是局部放开,现在是全面放开。

跑商的商户,只要愿意做这类生意,都能拿到货。

但是暂时不能出云昭交易。

而且,有规定的价值范围,无论跑多远,不得高于某个价格。

觉得有赚头就做,没赚头就不做。

不得不说,自从盐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后,之前暗地里集结的一些盐帮势力是被迫解散了。

其中可没少八大家的份子钱。

他们掌控的盐渠道,怎么也做不到朝廷那般便宜,哪里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与此同时,柳芸放开了海禁。

扶持各地造船业的发展。

云昭不是没有造船业,毕竟有那么多运河呢!

只不过战船的研究几乎荒废了。

朝廷政策一变,各地的造船业都在井喷式的发展。

纷纷加班加点的制造船只,准备出海捞金。

云昭开国一百年是没有海禁的,海上的发展也比较繁荣。

后来,有一任皇帝时,无良官员和商户联手常年欺压渔民,不仅压价海货,还逼着渔民下海捞珍珠,采摘珊瑚等珍贵海产。

可想而知,那些年死了不少人,治安非常混乱。

压迫剥削到极致,加上发生了海啸的天灾,就引发了灾民暴动。

为了解决根本问题,当时的皇帝就下了禁海令。

非常彻底的那种,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出海,也不允许个人大量的海货交易。

所以,当初柳家给柳芸送了好几箱好货,里面的珍珠都是上好的新鲜货,都是哪儿来的?

很多东西杜绝不了,海边讨生活的老百姓日子只会越发艰难。

当然咯,海禁,只是不允许私人的一些大动作。

但是能拿到官府的批文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

只不过回岸后需要上缴的税异常重,久而久之,出海的人少了,造船业也得不到太大的发展。

可不得不说,有海禁的这些年,沿海城市的治安好了很多,就是生活水平比较低,老百姓过得艰苦。

海禁一开,不少大胆的都起了出海的心思。

就算不一定能去到别的大陆,可海禁这么多年的海上资源被养得异常丰富,肯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柳芸自然鼓励海边的渔民光明正大的出海,然后正常交易。

别再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交易,卖不到什么银子,还非常危险。

造船业都荒废了,很多老百姓只能一直使用缝缝补补的旧船,在茫茫无际的海上岂有安全可言?

总之,关于海上贸易,柳芸伙同重臣出台了不少具体的细则。

保证了老百姓交易的价格,也派了不少年轻有干劲的官员去海边城池执行新政策。

同时,还公布了晒盐之法,让闲赋在家的老弱病残劳动力也能增添一些进项。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柳芸的人之前准备了一年多才能满足云昭的市场所需,等夏季到来,老百姓能够晒盐卖给官家。

整个云昭的盐市才健康,才彻底盘活了。

光靠她的人制盐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然后,柳芸还让人将不少新奇高产的种子发了下去。

领养肉食牛羊等家禽的政策也在整个云昭推行 。

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原本就对太皇太后敬仰的老百姓,越发感激尊重。

云昭各地,不少人家都自发的给太皇太后立了长生牌,每日三拜九叩的,可虔诚了。

朝廷的政策多,需要落实也要人力。

这时候众人才发现,当初六扇门成立就清理全国刑狱竟然还附带了其他的效果。

那时候每个地方至少有一个六扇门的捕快办案,以至于各地衙门都有了六扇门的眼线。

所以,哪些地方施行了新政策,哪些地方没当回事儿,柳芸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柳芸立刻派了大大小小的钦差巡抚,全皇朝巡视。

发现阳奉阴违的,从重处置,杀鸡儆猴,绝不姑息。

很多官员不料上面的人来得这么快,猝不及防就中招了。

从重处理,大多全家流放,三代以内不许参加科考。

老百姓倒是没什么想法,欢天喜地的迎接新政策,未来的好日子肉眼可见。

倒是官场中的大小官员噤若寒蝉,觉得太皇太后手段真狠,略显残暴。

当然,没人敢嚼舌根。

柳芸有技能,自然知道有些人怎么议论的,她倒是不太在乎。

之前的官场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吗?

最好的官,都是得过且过的那种,手段不狠一点,再好的政策也落实不下去。

过年的时候才拿了她的福利,这些官还不干事儿回报一下她,留着有什么用?

官场经过柳芸明里暗里的好几次清洗,有了不少的空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