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8
都没见过太后,怎么可能成宠臣呢?
目前来看,宠臣未必,但必然也是不讨厌的。
否则……太后处理人不按照正常流程来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太平公主没有参加大朝会的资格,所以得到消息反而晚了一些,她在知道之后就气得不行,立刻进宫想要告状。
在京里的官员就没有几个干净的,每个都有黑历史,她想查自然能查到,就算查不到那不是还有周兴呢吗?罗列罪名把那个人给送进去!
太平公主入宫就见到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见到她便含笑问道:“三娘可是来见娘子的?”
太平公主拉着她的手略有些不开心说道:“我听说交州刺史被弹劾了,是真是假?”
上官婉儿温和说道:“自然是真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这朝上官员有几个没被弹劾的呢?只要他上疏自辩有理有据便可,公主不虚担心。”
太平公主皱眉:“我只是想不明白,交州地处偏僻怎么有人偏偏还要跟他过不去?人家在那里兢兢业业,到了这些人嘴里就成了虚情假意。”
上官婉儿说道:“正是因为他做得太好,所以才被人盯上。”
太平公主有些疑惑问道:“你是说……有人嫉妒他?”
上官婉儿摇头说道:“三娘想,当初骆无咎是怎么当上交州刺史的?”
太平公主本就不笨,只是一时气愤没有深想,此时听了便恍然:“这是有人觉得交州恢复正轨,所以不甘心让他继续当刺史了?”
上官婉儿笑道:“三娘聪慧,不敢说一定如此,但很有可能。”
这是想摘桃子啊。
太平公主原本还只是一般气愤,正如上官婉儿所说,这朝上的大臣就没有没被弹劾过的,只要不是大事,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是少有弹劾的时候就说的这么严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骆时行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如今知道了那些人的真正目的之后,太平公主就更生气了。
之前交州刺史空缺,交州那边催着朝廷赶紧派一个过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到最后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给送了过去。
要知道骆时行到了交州的第一天就有县令勾结游侠儿谋反,但凡骆时行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只怕此时此刻已经死在交州城了。
现在眼看着交州城平稳下来,就有人开始眼热。
交州刺史的确不是什么肥差,但好歹是个刺史,更何况有先例在,当县令的也能直接当刺史,那些上县的县令当然会心动,要不然也不会动作这么快,恐怕是早就在关注着交州的情况呢。
不过虽然生气,太平公主却反而不打算去找武曌告状,也不打算找周兴了。
她冷笑了一声说道:“这些人真当骆时行是软柿子呢?这孩子在交州可没少杀人,行了,他们自己找死我也不管那么多了。”
当然说不管也不可能真的不管,她直接写了封信去交州,而且十分直白的告诉骆时行:注意点,有人盯上你的位子了。
骆时行是同时收到朝廷让他自辩的诏书以及太平公主的信的,在听说自己被弹劾的时候他还很淡定,以为朝中只是对他有所误会,毕竟从需要朝廷拨款到能自给自足甚至上交一部分税收,才间隔了短短一年的时间。
朝廷那边不相信是正常的,而交州这边总体的税收大部分都是从北带县那边得来的。
纵然税率一致,那边人多,工厂也多,经营活动更是比较频繁热闹,自然交的税也就多。
骆时行当时还想着解释一下就行了,结果看了太平公主的信之后他就迷了,他转头看向程敬微问道:“这交州刺史的职位是什么好东西吗?”
他本来想说的是交州刺史难道堪比皇位?不过想到这年头整体对于君王的畏惧是深入骨子里的,这个玩笑可不能随便开,于是他这才换了个说法。
程敬微冷笑了一声:“总有一些蛀虫蠢笨如猪却自视甚高。”
骆时行摇了摇头:“有病啊,还得让我费力写自辩奏疏。”
程敬微忽然灵机一动:“看公主的意思,咱们的奏疏刚送上去没多久就有人弹劾你,就算是中书省泄露消息也没这么快,说明对方一直在关注着交州动向的,你说……什么人会这么关注?”
第338章
骆时行听了之后一时之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啊?对啊,为什么要关注我们?”
程敬微看着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无奈说道:“还记得当初冯家派来刺杀你的耿仪吗?当时耿仪为了让刘延祐配合,给开出的条件很不一般,我们都觉得必然是吏部高官才能做到,你说……会不会是这个人忍不住了?”
骆时行听后这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情,当时冯家谋反被灭了之后,这件事情基本上就都默认已经结束了。
无论是骆时行还是程敬微哪怕想要追查也只能将这件事情放下来,更何况他们也没办法继续追查。
当时背后的人一直没有露头,所以骆时行跟程敬微两个人都以为那人只不过是受贿帮忙而已,还觉得这个结果就是最好的。
一年过去对方又冒了出来,这次再看的话应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受贿,就算真是受贿,一个能够买通吏部高官和御史的人也不一般。
骆时行歪头回忆了半晌之后说道:“我还是先写奏疏吧。”
这个奏疏写起来倒也不难,朝廷不相信交州粮食能有这么高收成也正常,谁让他们有狸奴一号呢。
而且韦子耀当初还留下了记录,并且北带县那里每年的收成也都有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一下往上面一放就可以了。
骆时行甚至还拽了两棵已经分蘖的水稻夹在奏疏里面,一同送到了京城。
京城那边一直在等着骆时行的奏疏,并且为此还形成了一定讨论。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件事情不太真,还在讨论是不是这个小刺史飘了,或者是为了调入京中所以才这么做。
毕竟交州那里很偏僻,骆时行又不是那里的本地人,谁愿意留在那啊?
如今眼看有希望,各州刺史再升官的话也要看,一般都是下州调到中州,中州调到上州,上州再下一步就是入京。
骆时行如今正年轻,哪怕之后都按照正常流程和年限资历走,等能够进入中枢的时候也年轻的过分,想要谋求快速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
然而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女官们却坚决站在骆时行这边,还被一些人嘲讽女人就是感情用事,被两首诗骗的团团转。
尤其是太平公主,公主本身文采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也在平均线上,最主要的是她的审美不错,许多士子凭借着诗文得到了太平公主的青睐,从而进入官场。
如今的大唐,举荐制依旧存在,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