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9


书立刻说道:“三国之时此等事情可不少。”

一个家族的子弟分别侍奉不同的主公什么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啊。

太平公主嗤笑说道:“那有本事你们再换个人去交州当刺史啊,当初觉得交州刺史是烫手山芋,把个孩子丢过去吃苦受累的时候怎么没担心呢?现在交州还什么都没有,连耕地用的种子都需要去广府买,你们倒是先防范起来了,要不要脸?”

吏部尚书被她说的老脸一红,勉强挣扎道:“他年纪尚幼,若在那里经营个十几年,情况如何也为未可知。”

太平公主点头:“那你倒是派你觉得稳妥的人去交州当刺史啊。”

吏部尚书:……

交州城现在城墙都毁掉了两面,耕地都长满了杂草,这派人过去那得是有深仇大恨啊。

不过这么一想,交州都烂成了这个样子,好像也的确不用担心什么,交州周边还有广州和桂州,这两个地方都屯有重兵,如果交州有异动,这两个地方出兵都能平了那边。

更何况骆时行再厉害还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比广州和桂州都强大的折冲府?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于是吏部尚书最后叹了口气挥挥手:“如此也好。”

反正解决不了,这种事情又不能拿去烦太后。

吏部尚书主要犹豫的就是这个,他不想担这个责任,让他来看,骆时行这个人多少有点妖,反正他看不透对方,所以才有防备之心。

若是太后亲口说可以,他自然放心,不过如今太平公主都出面,那么太后自然早晚也会知晓,若是不妥必然会下令。

吏部尚书十分没有负担地让骆时行自己看着办去了。

骆时行本来以为朝廷纠结了那么久,他都做好了会空降县令的准备,结果没想到最后还是让他自己来选。

而这么一折腾,交州的官吏基本上已经选的差不多,整个基层的官吏已经勉强搭起了架子,而交州城内的规划也已经完毕。

因为战火的缘故,通往刺史府的那条主路已经毁的不成样子,骆时行干脆接着这个机会将路拓宽,然后学着长安的样子建里坊。

其中一些民用的打铁铺和商铺都在一个地方,设立东西两市作为交易地点,当初在北带县他没敢直接设置市场,哪怕为了方便交易也是搞的集市。

只是交州城好歹也是一州首府,以后缓过来了人口会越来越多,这玩意还是有必要的。

其他的规划都已经做好,比如说发电厂和玻璃厂,只不过这两个基本上是放在最后的,首先是挖水渠,其次垦荒,然后就是修城墙,再然后才是修建府城里的路和各种房屋之类的。

骆时行粗略估算觉得没有个几年都弄不完全,一想到还要忍受几年没有电灯的生活,他就忍不住叹气。

程敬微看他这个样子二话没说带着军队就到了他设定的地方开始建发电厂。

骆时行知道之后就愣了一下:“这是不是不太好?”

程敬微说道:“这有什么不好?现在所有人都有事情做,反而是我们没什么事,与其天天训练,不如去做点事情,放心,他们宁可去建工厂都可能不愿意训练。”

骆时行挠了挠脸说道:“这倒也是问题,不过军工厂都在北带县,我也不打算搬迁,如今军费够用吗?”

程敬微点头:“不需要建更多了,现在这个规模差不多,反正短期内应该没什么太大的战事。”

骆时行一想也是,然后程敬微又问道:“县令经过考核已经选出合适的人了?”

骆时行点头:“差不多,不过我没打算让他们上来就当县令,先放到各县去当代理县令,印章暂且不给,三个月的观察期吧,如果做得好就任命,做的不好就换人。”

这些学子论学识是很不错的,论眼界……肯定是不怎么样,毕竟他们一直在北带县,也没有出去游学过。

不过用来当县令也够了,不需要他们有多长远的眼光,需要的是踏实肯干的人,如果太好高骛远反而容易翻车。

当然读书好不代表做事情好,哪怕骆时行考试出的题目都是偏实用的他还是担心这些人不够接地气。

要知道每次交州的叛乱都是在县城起来的,那些部族真的脑后有反骨,让人十分担心。

程敬微对他这个决定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最近这三个月主要抓的就是耕种,这是头件大事,应该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资质。

只是让他和骆时行都没想到的是垦荒这件事情在各县没有出太大问题,反而是州城这里出现了困难。

在丈量记录完土地之后,王璿就忧心忡忡来找他说道:“现在咱们那个承包责任制,有点搞不起来啊。”

骆时行听的时候还没在意只是说道:“搞不起来也没关系,人口减少了那么多,就很多土地是来不及开垦的,能承包出去多少承包多少,大家一开始承包得少也没关系,等到以后人会多的。”

老百姓都没怎么读过书,就算读过书有的时候也未必能够解读明白州府的政策,需要推行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效果。

只要让他们发现承包得越多自己得到的越多,他们会积极起来的。

反正新官上任三把火,骆时行第一把火已经烧出去了,那就是减税。

其实也算不上减税,因为北带县的税收就是那个数目,在他看来这个数目是比较合适的,至少目前北带县的所有人没有觉得税收是负担。

而其他地方的那些税,骆时行在接到那些代县令反映上来的情况之后,整个人都有些不好。

甚至有些税收都已经收到了五十年后,这特么是不把人当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造反还是当山匪都让人比较理解。

不过骆时行也不能真的因为他们交了五十年的税就免掉他们的税收,只能说以前的税收都一笔勾销,从今天开始重新算。

对于这些一直在交各种高额赋税的百姓来说,减税才是最实在的,于是大家在得到消息的时候都显得十分兴奋。

种地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多——这是各个代县令说的,具体情况他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准备回头建立一个巡查组,让魏思温带头,时不时去各地巡查,这个巡查也不能让那些县令提前知晓。

万一知道了就开始各种应付,搞成面子工程怎么办?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对于王璿现在发愁的样子,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王璿叹气说道:“想要让人种地首先要有人肯承包啊。”

骆时行抬头看向他:“什么?没人承包?他们是不习惯吗?因为大唐以前都是分地的?”

是的,大唐真正的国策其实是分地,但问题在于,国策上写的跟实际实行的未必是一样的。

国策上写男丁分几亩,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